2012年5月31日,第三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在天津召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发展租赁行业可以比较有效的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同时促进产融结合,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张晓强副主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租赁业快速起步,特别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银监会颁布了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商务部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发展租赁行业具有五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营方式创新。租赁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的创新,配置方式十分灵活,资金、设备、人才和技术等可以通过租赁在不同主体之间实现跨国别、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分配,银行开展融资租赁能够有效促进银行由信贷金融的经营向资产的经营转变。制造业开展融资租赁,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有单一的关注产品销售,向资产经营的转变。而服务业开展融资租赁,能够促进服务业公司由过去的资产投入和服务投入一肩挑,向更加注重经营,而把资产投资向外包转变。

  二是有利于促进产融结合,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发展租赁业能够有效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结合,提高制造商的销售规模。

  三是有效拉动民间资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民间资本对通过我国经济发展作用在不断增强,而租赁作为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分离现代金融创新,能够比较有效的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领域,更好服务于中小企业,促进就业。

  四是为重大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大型化、长周期、高效益,但是相对期内的高风险等重要特征。在产业发展初期,需要一套比较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现行金融体制下,无论是在供给侧既制造商,还是需求侧既使用方,都会造成困难,由此造成供需环节。租赁业具有母子公司一体化的特征,能够比较有效促进不同产业的联动发展,促进供需双手的结合。

  五是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从金融角度看,租赁以融物为基础,以租赁物产生未来现金流为支持,这就使得与其相关融资活动存在真实交易的背景,保障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信用要求,为融资租赁公司提高信用支持,可以使得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得到强化。

  本次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租赁的角色与使命”。最高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崔津渡、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李晓鹏、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工银租赁总裁丛林出席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