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单融资租赁保税船舶登记业务今天获得相关证书,国内第一个融资租赁“外汇信贷资金池”第一笔贷款业务也于今天正式签订贷款合同。此外,上海综合保税区新一批引进的境内外融资租赁公司和SPV项目公司也于今日获得营业执照——这意味着上海全力打造的全国租赁产业特别功能区又获得重要推进。

  融资租赁作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金融支柱产业,已占据了全球投融资市场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它以资金为纽带,将金融、贸易、航运等要素市场紧密结合,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创新和发展极具战略意义,在推动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进程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融资租赁业务自2010年启动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业务模式实现创新突破,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集聚优势逐步凸显,已经呈现出强大的生机活力,成为区域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亮点之一。两年间,已逐步引进了16家境内外融资租赁母公司和64家SPV项目公司,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新引进了8家境内外融资租赁母公司和50家SPV项目公司,新增累计注册资本总额已逾32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一个项目入驻的小高潮。目前,综保区运作的租赁资产包括35架民航客机、6架直升机、4艘远洋船舶以及飞机发动机等大型设备,资产价值总额达25亿美元,初步形成了规模化、集聚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上海综合保税区融资租赁产业持续探索创新、先行先试,逐一破解了融资租赁功能拓展各个环节的众多难题,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如业务模式方面的全国第一单以租赁方式报关进口的单机融资租赁业务,国内第一单飞机经营性租赁资产包业务和第一单采用跨境人民币交易的船舶租赁业务,全国第一单融资租赁船舶保税登记业务试点等。

  在项目引进方面,上海综合保税区率先成为国内第一批规范化设立外资融资租赁SPV项目的试点地区,先后引进了国内保税地区第一家境外专业融资租赁公司——美国威利斯项目和国内注册资金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华夏租赁。

  在产业配套方面,上海综合保税区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4家国内银行业巨头共同设立了国内第一个融资租赁“外汇信贷资金池”,首期资金20亿美元,专为上海综合保税区内的融资租赁业务提供贷款以及第三方专业配套服务。

  上海综合保税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构建法律保障体系,努力打通阻碍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瓶颈,从法律层面保障融资租赁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进一步研究居民开设离岸账户、外债资金集中管理等功能创新的政策试点。此外,还将全力完善综合服务平台,探索组建租赁资产交易中心,倾力打造行业信息征询中心,加快发展租赁行业人才培育基地,积极举办国际性租赁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