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批通过。消息传来的时候,年轻的项目组成员欢呼雀跃,老成的领导也喜上眉梢。这个在公司内代号为“凯旋项目”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历时近10个月的艰辛,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凯旋。
这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其国内金融租赁企业首支获批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地位而备受关注。可以说,这是国内金融租赁业近年来对解决租赁资产流动性、拓宽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渠道问题所进行的多方研讨、尝试的重要成果,是金融租赁公司在公开资本市场的破冰之举。工银租赁以其高度的行业责任感、雄厚的实力及敏锐高效的市场应对机制,再次成为行业在该领域的引领者。
行业发展困扰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2004年商务部外资司宣布允许外商独资成立融资租赁公司、2007年银监会重新允许国内商业银行介入融资租赁业务并批准成立金融租赁公司以来,我国的租赁行业开始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从租赁公司发展规模来看,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近300家,比上年增加100余家,其中,金融租赁公司19家,比上年增加2家。
目前,融资租赁依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其发展也受到极大的制约。综合来看,目前主要有四大困境阻碍租赁业的发展:
第一,资金困境。融资租赁公司现有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是银行的短期贷款。从目前租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银行短期贷款占融资租赁公司外部资金来源的90%以上。虽然金融债、点心债等渠道也受到融资租赁公司的重视,但鉴于融资条件、跨境使用的限制,这些渠道能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的资金量非常有限。同时,由于政策规定的限制,保险资金等较为合适的资金尚不能投资融资租赁。
第二,资本困境。商务部管辖的融资租赁公司,其经营杠杆即资产总额与净资本之比为10倍;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其经营杠杆即风险资产总额与净资本之比为12.5倍。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统计的数据,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19家金融租赁公司实收资本611.89亿元,而总资产为7301.93亿元,已达实收资本的近12倍。
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要开展新业务,必须在两条路径中作出选择:增加资本金或出售原有业务。不断增加资本金是不可持续的,但中国融资租赁资产的二级市场发展很慢,交易很少,资产证券化渠道还不畅通。
第三,资产管理困境。不断增加规模,对融资租赁公司造成很大的资产管理压力。融资租赁公司没有分散风险的渠道,租赁资产的风险随着规模增加在租赁公司内部不断积累。目前租赁公司的租赁资产基本上还是一种“只进不出”的发展模式。即使已经与商业银行开展应收租赁款保理业务、与信托公司开展资产转让业务,但由于此类资产交易业务条件要求较高,并受监管政策和金融市场环境影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租赁资产的流动性问题。
第四,反周期困境。短期资金支持长期业务形成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这已成为租赁公司发展中最大的流动性风险隐患。而中长期业务必须面对周期性问题。融资租赁业务的收益率是基本锁定的,但短债长用导致资金成本是随市场变化的,不能锁定成本。当市场利率处于上行周期时,租赁公司的成本不断上升,期限较长的业务很可能出现收益倒挂的情况。当利率处于下行周期时,租赁公司也不能在资金成本较低时,运用现有租赁资产进行大额融资、抓住市场机会降低融资成本。
在这样的困境下,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非常明显:租赁资产证券化具有直接融资功能,能够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利于分散风险,维持租赁市场的金融稳定;有利于缓解租赁公司的资本压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的相互连通;同时有利于租赁业的制度建设。
租赁资产证券化对融资租赁市场发展的意义
第一,租赁资产证券化具有直接融资功能,能够缓解企业融资压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租赁公司可以把一批能够产生大规模稳定现金流的租赁资产即租赁债权,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换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把资金的最终使用者与资金的提供者直接联系到了一起,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租赁公司的融资成本。
第二,租赁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租赁市场的金融稳定。租赁公司通过把自有的租赁资产进行证券化后,真实出售给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也把信用风险分散到众多机构投资者手中。此举对于租赁公司的防控风险意义重大。而且由众多投资者去管理风险,对于防范我国租赁业市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租赁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缓解租赁公司的资本压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成熟的资产证券化模式下,被证券化的租赁资产,可以从租赁公司“真实出售”,减小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留出空间拓展新的租赁业务,“滚动式”地服务实体经济。
第四,租赁资产证券化能够有力促进租赁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因而可以使更多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也可以使筹资者有更多的融资工具,满足不同的筹资需求。租赁资产证券化为租赁市场提供了一类新的重要的金融产品。它既不同于股票,又不同于一般债券。这种新的金融产品,它不是基于发行者的信用,而是基于某一资产池所产生的收益或者现金流,这使得它的收益性以及风险性介于债券和股票之间,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租赁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工具的出现,有力促进了租赁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五,租赁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各个子市场的相互连通。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是租赁公司租赁资产池所产生的收益或者现金流。因为租赁资产一般都是长期性的资产,所以流动性很差。通过证券化的方法,使得租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进行了有效的连通。同时它还有利于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连通。保险资金是一种长期运用的资金。由于在保险资金的运用过程中,安全性最为重要,所以风险较小且收益性较好的资产支持证券成为其重要的投资对象。
第六,租赁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租赁业的制度建设。租赁资产证券化和租赁市场的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良好的市场制度,资产证券化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反过来,在一定条件下开展资产证券化,又可以促进租赁市场的制度建设。
工银租赁先行
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前景如此诱人,行业内众多参与者都看到了这一点,纷纷进行讨论研究,各类论坛研讨也层出不穷。例如,在“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成立伊始,即确立其首期课题研究报告为《中国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实务探索》,这无疑映射了租赁业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不仅要研究租赁资产证券化,更重要的是进行实务探索,寻求落在实处的解决之道。
真正行动起来的仍然是工银租赁。2011年下半年,公司开始布局改善融资环境的思路问题,资产证券化被视为可行性最大、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2011年11月,公司总裁丛林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曾表示:“如果租赁资产证券化得以发展,那么中国租赁行业的融资渠道就被打通了,这对它的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固定规模的资本金不能再扩大时,就是要依靠资产证券化把资产做活。”
2012年3月,代号为“凯旋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计划正式启动。
工银租赁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计划启动伊始,公司里已出现了不同声音,包括一些资深“老租赁”在内的员工提出,公司并不缺钱,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募集的资金价格高企,有意义吗?
针对这种疑问,总裁丛林在司内多种场合数次向有关人员指示,“资产证券化作为租赁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租赁公司特别是金融租赁公司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工银租赁作为行业领导者,理应在这方面率先做出尝试和探索。”
于是“凯旋”项目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项目组构成多元、合理,涉及航空、航运、轨道交通、物流等各行业的专业人才,熟识资本市场运作的人员,并配以司内计财、运营管理、科技信息等团队的全力支持。执行过程中,项目组也遇到了许多始料未及的困难,例如公司庞大数据库的资料遴选、不成熟的市场带来的各种困惑等等。据不完全统计,仅尽职调查中调阅的资料厚度就达数米,而整个准备期间涉及的内部部门多达18个。可以说,这是一次全司总动员。
资本市场的严格要求,多方面考验着工银租赁的管理制度、运营效率。经过全司上下的精诚合作、紧密配合,“凯旋”终于打了大胜仗。
监管机构的充分支持与肯定
工银租赁的努力亦得到多方回报,“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不仅成为中国证监会审批通过的首支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公司的稳健经营、开拓创新的精神也获得了审批机构的肯定。证监会机构部负责人曾表示,“资本市场欢迎工银租赁这样自身质素高、资产质量好、实力雄厚的企业。”
据工银租赁透露,该计划自送审至获批,速度之快创造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产品的纪录,连券商亦大呼“想不到”。这无疑进一步彰显了监管审批机构对公司的信任和支持。
据悉,本次获批的“工银租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优先级规模约16亿元,加权平均期限1.36年,共涉及9笔优质融资租赁资产。工银租赁表示,产品获批后,公司将依据有关规定择机完成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