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历经三十多年起起伏伏的发展阶段,正逐步踏上一条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焕发出勃勃生机:业务总量几何式增长、行业主体百家争鸣、市场细分初步形成,法律、税收、监管政策等外部环境也不断改善。租赁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我国融资租赁业真正的兴起发生在近五年间。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金融租赁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进入融资租赁领域。2007年底到2008年间,首批进入试点的工行、建行、交行、民生、招行和国开行相继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截至目前,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租赁公司共20家。

  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20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8443.38亿元,其中融资租赁资产7287.53亿元,经营租赁资产609.63亿元。以总资产规模计,国银租赁、工银租赁、民生金融租赁分别以1340.34亿元、1250.26亿元、1029.66亿元位居业内前三。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来以后,这个行业发生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也不为过。客观地说,银行系租赁公司主导了中国租赁业务的发展方向。”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民生金融租赁”)总裁周巍表示。

  未来五年规模有望达10万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已过1.5万亿元,比五年前的240亿元增长了63倍。融资租赁公司总数由2007年底的93家增长到2012年底的约560家,其中包括80家内资租赁,约460家外资租赁和20家金融租赁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数目虽少,但在行业中的主导作用从体量上看可见一斑:20家金融租赁公司注册资金达到588亿元,约占全部租赁公司注册资本金的32.4%;租赁业务余额总量为6600亿元,约占全行业余额15500亿元的42.6%。

  然而融资租赁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市场空间充满想象。中国经济未来五到十年仍是一个快速发展期,而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租赁业。

  周巍大胆预计,再过五年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元,“未来5到8年,融资租赁业的资产规模超过10万亿不是问题,也许五年左右就会达到这一规模。”周巍指出,“这个时期对于租赁业是战略机遇期。”

  金融租赁公司的出现促进了整个租赁行业的监管、法律、税收、会计等政策环境的完善,同时,“租赁”作为融资工具的市场认知度得到很大提升,投资租赁业的热情不断升温。

  融资租赁作为现代服务业,已被纳入“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范围。“租赁业已被视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说,租赁业已经进入主流。”周巍指出。

  据了解,为配合天津地区“营改增”试点工作,民生金融租赁已于去年启动“营改增”研究,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

  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

  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以银行借款为主,融资方式以同业借款、抵押贷款、保理等银行信贷产品为主,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发行过债券,有些也正在谋求上市。但整体上,融资租赁行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高度依赖银行信贷。同时由于中国租赁公司的市场融资途径还没有完全打通,租赁公司从外部筹集资金,特别是筹集最重要的长期资金的难度大、成本高,制约了公司规模的扩大以及在国际租赁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租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尽管背靠银行大股东,不同于其他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是,民生金融租赁成立伊始就选择了一条高度市场化的发展路径,坚持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融资,降低资金成本,保障资金来源。截至目前,民生金融租赁获得了50多家银行、1700多亿元的授信额度,成为国内银行系租赁公司中仅有的基本实现融资市场化的公司。目前,公司已在境外融资、资产再融资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此外,民生金融租赁正在向监管部门建议,推动保险资金进入租赁行业。周巍表示:“租赁公司的业务特点决定它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险公司恰恰就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险资金购买租赁资产,这对双方都是非常有利的事。这条路值得去闯,如果能走通对行业意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