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大批银行系租赁公司在市场形势尚佳时诞生。但几个月后,国内外经济状况巨大反转。联系着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的金融租赁公司目前境况如何?面对金融危机又有何应对之道?

  11月28日,工银租赁成立一周年,记者专访了工商银行副行长、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鹏。工银租赁由工商银行独资设立,注册资本20亿元,注册地在天津滨海新区。据该公司提供的数据,预计到2008年年底,工银租赁资产总额将达到130多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营业利润近3亿元。

  市场反转凸显租赁优势

  记者: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得航空业大受影响,而航空正是工银租赁的一个业务重点。目前,工银租赁的经营是否受到影响?

  李晓鹏:近期,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国际贸易总量持续下降。作为我们主要目标行业的航空航运业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敏感性强,行业下行趋势明显。但我们认为,国际市场多年的经验表明,市场出现较大反转正是凸显租赁在对冲风险、平衡价格的优势的时候。

  目前航空、航运市场遇到了一定困难,但我认为机遇也正孕育其中。随着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也会进一步加大社会对租赁的需求,这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金融租赁行业来讲比较有利。

  记者:如何应对目前这种局面呢?

  李晓鹏:在具体的应对方式上,我们一是要继续关注市场走向及全球经济变化,提高分析能力,提早预警。积极开展对租赁客户现场检查工作,实地评价承租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估租赁资产的最新价值,跟踪行业动向。

  二是要继续坚持稳健的经营战略和优中选优的目标市场。我们坚持中国市场、大型航空航运企业、资源能源运输的总体思路。坚持支持技术规格高、适航能力高、市场保值率高的现代化干线飞机、船舶,谨慎对待老旧机型、受市场影响大的集装箱等船型,进一步增强租赁物的保值、变现能力。

  三要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业务创新。在产品结构上适当提高经营租赁的业务占比,加大新购机船的直租业务。有针对性地开发贷款、租赁产品相结合的结构型融资模式,分散业务风险,提高产品附加值。

  记者:虽然你刚说到,租赁业目前是机遇大于挑战,但其政策环境并不宽松。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晓鹏:租赁在国内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在法律、监管、税收、会计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税收方面,在租赁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往往都有一系列针对租赁的税收优惠。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优惠政策比较欠缺,可以考虑允许金融租赁公司享受承租人适用的关税和进口增值税优惠政策以及租赁公司购买境外机船设备并直接在境外出租,建议考虑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等。

  在会计制度方面,对于金融租赁公司为从事中长期经营性租赁业务而购买的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固定资产,经税务部门批准,应允许采用加速折旧的政策,以便能更加充分的发挥租赁加速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

  在监管方面,目前国内租赁公司分不同部门监管,监管内容和标准也不尽一致,这不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整个租赁行业的发展。

  与母公司的协同效应

  记者:在目前的商业模式下,工银租赁如何获得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李晓鹏:商业银行开办租赁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能够获得相对低成本的资金。目前工银租赁的资金来源包括注册资本、项目收益、对外融资等几个方面。

  在对外融资方面,公司以成本较低的同业融资为主,辅之以转让应收账款和信托理财等其他多种融资方式,截至目前,工银租赁共获得7家商业银行授信近200亿元,融入资金近100亿元。同时,公司还接触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保证公司的流动性安全。下一步公司如果能够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和取得发行金融债的资格,将会进一步丰富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在今后的经营中,我们将向海外市场拓展,要在维护好人民币融资渠道的同时,开辟外汇融资,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尝试进行境外融资,以满足租赁业务的外汇需求。

  记者:除了低成本资金来源以外,工银租赁与工行还具有哪些互补性?

  李晓鹏:可以说,工银租赁是工行综合化经营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工银租赁会进一步丰富工商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经验。其次,延伸了工行的服务领域,完善了工行的产品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并介入到客户投资和资产购置的最前端,加快实现从信贷银行向信用银行的转变。

  此外,还可以带动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和其他新兴业务的发展,加强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对企业的渗透,以租赁业务为平台,带动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资产信托、理财产品等新业务板块的开发。

  另外,租赁资产的流动性相比信贷资产要大很多,租赁资产的可转让性比信贷资产更强,形成坏账的风险也比信贷资产低。在资产处置方面,由于享有物权,资产处理的难度会大大降低,这会有效地降低银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