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热浪中,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迎来了封关运作以来的第100家海关登记注册企业——上海电气沪一租赁有限公司。在进出口贸易增速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机场综保区海关以高效便捷的保税物流为基础,精心打造“融资租赁特别功能区”的名片和不断革新的理念,赢得企业青睐。   
物流效益显著
    “利用区港一体地理优势,发挥好机场综保区的物流效益,是综保区海关成立之初的基本宗旨。”机场综保区海关相关负责人称,自正式运作以来,综保区海关便紧贴企业希望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实际需求,推进优化园区物流创新工作。
其间,机场综保区海关大力推进跨关区空运便捷转关,试点进境分运单普通货物直接调拨入区、口岸货物与保税货物同步运作等创新物流模式,为企业节省3至4个小时的物流时间;同步推出分送集报、预约加班等通关服务,以“随到、随验、随走”为标准,实实在在为保税物流企业“提速、减负、增效”,优化区域投资运作软环境。
“机场综保区高效的物流模式使我们总公司下定决心将在这里设立亚太第二大分拨中心,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东南亚国家的业务。”今年5月入驻区内的山特维克物流(上海)有限公司负责人钱进表示,预计公司在园区的业务量将扩大三倍,年销售额将超过20亿元。
海关业务统计数据显示,入驻机场综保区的保税物流企业数量三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同比更是增长数倍。目前,德州仪器、戴尔电脑、爱马仕、飞利浦医疗器械、希捷硬盘等国际知名厂商均已将各自的亚太分拨中心落户机场综保区。   
“融资租赁”成名片
    在保税物流的基础上,“融资租赁特别功能区”是机场综保区的重要战略定位。为了打造便捷的融资租赁业务监管流程,机场综保区海关在各环节可谓下足功夫。
据介绍,机场综保区每一家新的融资租赁企业都会收到海关编制的《海关业务指导手册》,同时,企业办理进出口收发货人登记注册的时间已经缩短至3到4个工作日。在通关环节,机场综保区海关为不同租赁类型的飞机制定了相应的申报模式,企业可以根据航空行业特点提出建议,提前做好每架飞机的底账备案。而通过监管模式的优化,飞机也可以顺利实现 “落地申报”,便捷通关。
对此,已在区内投资注册了20家单机单船租赁(SPV)项目公司的交银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李玲表示:“目前业务开展得很顺利,海关关员多次在凌晨时刻为我们的飞机实施无缝监管,还能为我们的大型发动机提供上门服务、个性化查验。”
目前,区内共有融资租赁企业63家,占企业总数的六成,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   
自机场综保区业务运作以来,每年的入驻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从2010年的2家、2011年的12家到2012年的57家,今年1至7月又新增入区企业30家,同比增加1.7倍。
为何机场综保区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上述机场综保区海关相关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以今年以来落地的航空维修和保税展示等项目为例。机场综保区海关结合企业需求,提前介入、主动引导,积极跟踪项目进程,开展专题课题研究,深入企业调研实际需求,量身打造出“提供预约通关、落地随查、上门查验”等多套个性化通关监管服务,顺利实现航空高端维修业务和高端消费品保税展示业务的入区。这不仅为园区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也使得机场综保区成为国内首个拥有航空维修功能的综合保税区。
“创新既是机场综保区对企业源源不断的最大吸引力,同时也对海关的服务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该负责人表示,综保区海关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企业新需求、新模式,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专门的监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