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13年10月27-28日在上海举行。专题三:融资租赁行业未来发展模式与创新
二,应收租赁权的管理法。现在很多制造商为了加快销售,提前让客人使用到设备,会用赊销的方式。整个的信用风险管理并不是制造业所擅长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其中培养锻造了一个能力,信用风险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金融企业所擅长的债权管理和优秀高频次制造结合在一起,由此可以缓解和降低我们制造业在高速发展当中的困惑,以及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分工、细化的表现。较好地提升了我们一些大型制造厂商的质量。这种创新的投融资方式,可以看到满足社会的使用方,它是一种使用的价值。
发现要提供照明服务的话,可以看到很多政府在采购路灯,它真正的核心是服务。目前的社会资源有限,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怎么用好这个钱。拥有的资产和效率往往不是最高的,我们有一个切身的体会,以前读书的时候如果问朋友借一本书的话,会通常打开来看。但如果到图书馆去租这个书的话,有可能放一年都不看。
设备的更新换代,这是个需求市场,不可能无限量地增长。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产能过剩,如何保证销售收入可持续,使我们的利润率可持续,它怎样来获取后市场。其实面临着服务的延伸面,服务的转型。租赁恰恰是非常好的工具和纽带,可以为转型提供最有效的连接,特别是专业的资产和管理的方式。
借此机会来介绍一下招银金融租赁在这方面的实践。创新了自己的产品体系,我们有一个整体的产品品牌。有一个价值链的解决方案、行业解决方案、功能解决方案,三方面来为客人提供产品。价值链有分校商的解决方案,用户的解决方案,行业的解决方案。一个产品覆盖所有的行业。针对不同的行业来制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还有适应经济发展功能性的方案。这是我们在租赁的从业理解当中的一些实践。
目前我们主要构建了会议租赁、船务租赁等板块,不同的领域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船舶目前已经突破了1百艘,载重量超过了280万吨,为了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充分促进销售,提升客户使用的功能,我们对工程机械,港口设备等做了相应的创新。很多发展的客户当中不仅是大型客户,有不少还是个人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重要客户。我们也得到了监管部门较好的认可,在08年金融危机开业的时候成立,这两年国际、国内经济动荡情况下坚持不懈地通过租赁功能,来给民营和中小企业提供了租赁服务。这本身其实也是租赁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金融租赁走了过5年多,招银金融租赁的速度更快,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但发现这几年当中我们主要的产品和服务还是有很大的类似性。在未来的发展来看,如何进行差异化、专业化的发展,就给我们这个行业当中的从业者们提出了课题和挑战。从招银金融租赁自身的体会和思考来看,就像国内的经济要靠杠杆,我们在专业当中走差异化的金融租赁公司才能获得长远、健康的发展,这当中会落脚于是不是所有的行业都做,还是关注在特殊的行业。是不是所有的区域和领域都可以覆盖,还是在服务领域当中满足客户进一步服务需求,并且来加大服务提供。
我觉得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专业能力的提升,服务客户的层面才会更广。我们现在很多人说金融租赁提供给大客户,我觉得从客户端来说,金字塔尖上的客户对租赁的需求更高,另一方面来说随着租赁公司的认识,客户的市场会更大。我们服务的客户是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区域,提供不同的租赁公司来提供不同的服务。针对不同的行业我们自身有自己的产品,整体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持续创新,才能够获得长远和健康的发展。
我今天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给我们总结了一下租赁的好处,租赁的特点,然后也特别跟大家揭示了招银租赁他们在设计金融产品,设计融资租赁产品过程当中他们所做的一些探讨。所做的一些努力。大家看到招银租赁的产品覆盖面很宽,而且他们对于产品的覆盖都做了一些比较典型化的和固定化的概括。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把这个行业吃透,吃透以后才归纳出来模型。这对于我们各家租赁公司在研究自己产品定位过程当中其实应该说有所启发,非常感谢史总的分享,下面有请交银租赁,交银租赁是所有租赁公司当中的大哥大,规模最大的租赁公司,他们在金融性租赁公司成长过程当中也有很多独到的体会。现在我们就有请交银租赁的朱总来跟我们分享。大家掌声欢迎!
【交银租赁朱总】: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本次机会来分享一下交银租赁对于行业发展的思考。本次论坛的主题可能更多地侧重于模式创新和未来发展。不仅仅是在创新方面,还有对于行业未来观点的发展和思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会后希望与各位来宾多多交流。
【交银租赁朱总】:我今天演讲主要分三部分,总统租赁业的现状、机遇与挑战。
二,我们租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三,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
截至今年上半年根据中国融资租赁协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的租赁企业已经达到669家,合同余额达到了15000亿,估计年底会达到2万亿,增长特别惊人。最近几年复合年增速超过86%。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获得牌照的金融租赁公司用独领风骚来形容,数量在20家所有,占全国租赁公司数量的3%,但整个资产占到了全行业的30%多。
上面是目前我们租赁行业的发展情况,从未来来看,尤其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面临着以下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我们认为最大的一个机遇来自于民族制造和租赁业的互相促进。纵观全球租赁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可以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民族租赁行业的发展与租赁公司在全球的话语权和竞争力。随便举几个例子,我想大家都能耳熟能详,它旗下的有医疗设备的租赁业务,旗下拥有最大的IT设备租赁业务,日立旗下的租赁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租赁公司之一。
回过头来看一下中国,以前都说中国是全球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水平,我们觉得以飞机、船舶这些设备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我们作为本土的租赁公司,认为有利于产品走向世界。所以与供应商之间其实有一个共生共荣、互相促进的关系。未来十年、二十年来看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
另外一个机遇,应该来自于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当中的又一个伟大的创新和尝试。我们期待着自贸区在两个方面会有重大的突破。首先我们期待自贸区未来能够实现在投资领域里的扩大开放,还有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这些突破有利于租赁业业务向国际化迈进。
第二个方面,我们期待着上海自贸区未来能否实现货币自由兑换,以及监管的便捷性。这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启动项目。
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认为挑战更多是体现在市场环境和政策监管方面。不断地进行市场化的推进,未来进一步会放开存款的限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法,对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还会进一步提升。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资金成本非常大的挑战。
第三,目前中国对于金融的方面一些管制来看,融资渠道比较单一,融资工具比较缺乏。
第四,我们认为在服务配套方面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包括像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所等等,因为对于行业来说我们不仅涉及到资金,还涉及到物。以及对于资产风险的管理。
再一个想分享一下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可能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随着国内租赁公司的发展,之前业务还不太熟,主要是集中于国内的客户,随着我们对业务的不断摸索,以及掌握。现在的业务范围逐渐地从国内向国际客户延伸,所以说在向国际市场扩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有利于实现资产的一个全球配置。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国内国际业务的双轮驱动,可以降低单一地区市场带来的波动风险。
在这里非常荣幸地获准在自贸区筹建了首家的专业子公司,这个机遇对我们来说有利于对于未来国际业务的开拓和发展,并搭建一个良好的业务平台。
专业化经营,我们认为未来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之前租赁行业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可能大家更多是以融资业务为主,当时主要是靠利差税盈利,但我们觉得这种模式无法持续,首先产品和服务非常同质化,很难有更高的议价能力,其次,大量的资本消耗也无法维持。我们觉得未来整个租赁行业必须要进行转换,但意味着从专业化的发展到配备专业的投资架构,专业的融资渠道,专业的营销模式。
租赁其实包括很多种模式,大的来说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是融资租赁合经营租赁,对我们来说经营租赁更能够体现行业的本来特色,这个特色刚刚嘉宾讲到了部分的内容。我们觉得金融租赁是未来要发展的方向。在金融租赁当中,船舶是一个全球流通的市场,流动性比较好。其次,在全球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之后,跟船相关的交易、登记、运营、维护方面的规则和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我们认为机船租赁业务在中国将会得到一个快速的发展。
右边的图是我们搜集了一下2011年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在各项业务开展的情况,可以看到居于前几位的业务:飞机、船舶、工程机械,等等。都在积极地尝试和开拓这方面的业务。
前面讲到机船是我们认为未来要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或者是有潜力的一个方向。飞机和船舶未来的市场空间,或者是市场发展情况到底怎么样,在这里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首先飞机来看,首先要研究航空市场有多大。71到11年,40年间整个航空客运市场的年平均增速大概在6%左右。最近几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航空的客运数大概在4%左右。
未来20年根据市场预测,航空市场应该会恢复到5%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长期来看航空市场会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水平。从中国来看,我们认为中国的航空市场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个研究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从中国的宏观来看,2010年中国的新增劳动力供应开始由正转负,也就是说意味着中国的社会开始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型。转型过程当中随着供应增速的下降,意味着劳动力成本占整个社会财富分配当中的比例逐渐上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会带来休闲旅游的需求,进而拉动对航空消费的需求。
我们认为整个中国航空和大众化的趋势应该会逐步地增强,可以参考一下美国和日本的经验。美国1980年新增供应增速开始下降。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90年代的日本,我们认为其实社会发展的规律往往可以重复,中国从10年到20年,有可能会重复当年美国和日本走过的道路,那就意味着整个中国的航空市场有望迎来一个黄金十年。
我们的研究也得到了民航局预测数据的作证,从民航局的预测来看,认为到2020年中国航空市场的年均增速超过10%,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增速将是全球的1倍。根据播音的预测,未来20年全球市场需要销售新飞机35000架,其中中国市场达到了5500,这个空间可以说非常地庞大。
下面来介绍一下航运的情况。航运其实跟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有一定的联系。对于航空,或者是航运来说,其实这些运输体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比较标准化,也就是说把人和物从A地运到B地,对他们来说面对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或者是服务,价格并不一定提升很多。很多时候成本来决定是否能够在竞争当中生存。航运公司的成本基本上是船的成本。
从目前来看上面这条灰色的线通过通货膨胀调整之后的情况,目前是新船价格非常低的历史低位,造成这方面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市场不太景气,再一个是全球船厂产能的过剩,当然也包括中国船厂产能的过剩。对于航空业来说,现在的航空业虽然不是非常景气。但对我们来说在这样的时点,我们借助船舶租赁,可以降低我们长期的资产风险,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点,可以供大家参考。
创新是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的方面。从传统的经济学来说,一个企业如何要在企业竞争当中脱颖而出,除了成本以外,我可能还有两种模式,产品和服务做得比别人全,再一个做得比别人全,如果做得比别人全,那可以提高客户黏性,客户的需求可以在这里得到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如果我的产品做到足够专,没有人可以替代,那就可以我们的收益水平。所以对于租赁行业来说,我们认为未来必须要摆脱过去靠融资租赁为主的来做,非常容易复制的平台方式,未来希望在融资渠道、资产管理,还有业务模式等各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创新。
这里列了一些公司正在做的,以及未来尝试做的东西。包括可以从融资渠道方面,境内外发行债券,市场管理方面可能我们不仅仅直接作为融资租赁,还可以从厂商并购产品。从业务模式来说,还可以做俩和租赁,分层租赁。总体来说我们认为中国的租赁行业发展到今天达到了一个拐点,或者未来可能面临着一个质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内线防御开始转向外线进攻。
主要有三个原因:08年金融危机以来提高了对金融企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大家都知道以前国外,尤其是欧美的金融充足率比较低,一般4%左右。对于国外的金融企业,包括租赁公司而言,他们面临着一个杠杆的困难,在开始逐渐地收缩租赁的融资规模,迫使很多全球优秀的客户面临一个资金缺口。这些客户会转向亚洲市场来寻求资金上的支持。这是一个历史发展机遇。对我们来说杠杆率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困扰。
第二,经过了过去20年的积累和探索,我们认为国内的租赁公司在依托宏观经济,国外比较稳健发展的宏观经济方面未来将持续一个后起勃发。
第三,为中国的租赁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地插上一个腾飞的翅膀。不管是大飞机,还是直升机,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大的突破。船舶方面,目前中国在船舶制造行业方面是全球第一,未来中国的传播制造业将从制造大国向一个制造强国迈进,这个过程当中相信他们的发展也会有利于国内租赁行业的发展。
最后,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交银租赁目前的我注册资本达到60亿元,总资产9百亿元,净资产80亿元,为上海地区最大租赁公司。我们的优势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具有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多元化的业务操作平台,业务操作平台包括东江保税区,上海自贸区,爱尔兰、香港等等都有我们的平台。风险管理,我们的专业的租赁团队,还有国际网络,我们认为都有利于交银租赁未来实现一个全球化的发展。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高传义】:谢谢交银租赁朱总的精彩演讲。大家都体会到交银租赁由于它的股东背景和深厚的积累,从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确实有他们独到的特色。不是任何一家租赁公司都可以去仿制。特别是在交通运输方面,飞机、船舶等方面,自己在行业方面有了积累。他们也很注重创新,在创新方面的探索。他们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样去创新,怎么样开拓思路和开拓合作的渠道。围绕着普通的租赁业务,以及相关的融资渠道拓展,合作渠道的拓展,更关键的是资产交易方面的拓展,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实际上他们的目的是想做成这样的资产交易,把手里的资产转上出来,转让给其他的公司,然后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做新的东西。这件事情我们也正在酝酿。下边有机会我们还会有更多的交流。非常感谢交银租赁的朱总。
我是主持人,也是演讲嘉宾,讲一讲我们自己,我们这段时间,包括从上海租赁协会,协会的角度来跟政府,跟各方面的企业在沟通过程当中对于最近发展当中的一些租赁行业新的形式和新的成长路径,有些新的探索,这方面我们来简单地总结了一下。目前像他们归纳融资租赁的好处和特点,我们没有这么做。只是从几方面简单地来汇报一下。大概是四个方面的内容。自贸区、营改增,还有上海租赁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关于这个大背景,我认为叫或喜或忧。喜欢的方面大家都看到了,关于租赁行业的整个发展状况。全国租赁行业的企业总数达到了746家,行业的租赁资金已经达到了2280亿元,整个租赁合同余额超过了1900亿。是这么一个规模。这样规模的迅速扩展给行业带来了很多可喜的东西。
同时在9月底,大家都知道自贸区,国务院发布了上海自贸区的解决方案,其中将融资租赁列为扩大开放的三大金融领域之一,多项利好倾向于融资租赁行业。所以大家觉得融资租赁的好事来了。但不容忽视的是融资租赁的环比增长是0。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应该说从来没有过的零增长。环比的零增长说明什么呢?说明行业现在需做事。这个值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是让我们感到忧郁的方面。
租赁行业大家都感觉到经营风险明显增大,投资也出现了忽冷忽热的状态。大家看到这么多可喜的东西,都愿意来,来了以后忽然发现这里面有问题。有些行业明显地坏账率增加,违约率增加,比如工程机械行业,航运业,光伏制造企业,面临收不会租子,导致租金链条紧张的等等情况。
营改增的事,这也是忧虑的东西,甚至有的投资人觉得要转移了,不能再干下去,干下去会有问题。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们可以来简单分析一下,一个是关于自贸区,一个是关于营改增。这我相信都是大家感兴趣的事情。从我们的角度来谈一下我们的体会。
自贸区总体方案来看有几个方面:要推动贸易的转型升级,允许和支持各类公司设立项目子公司,并且开展境内外的融资租赁服务,这是总体方案里提到的。这里提到境内外的租赁服务,我们把这个统称为困境租赁,什么是跨境租赁,通常是指出出租人在国外,承租人在国内,或者是出租人在国内,承租人在国外。从国外融资进来,由租赁公司来安排这样的租赁模式。还有一种,把中国的产品拿出去,拿出去的过程当中用租赁的方式来做。
这种跨境租赁用于飞机轮船,还有一些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的产品,用这样的方式比较多,因为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国内有国内一些更新的需求,有进口的需求,我们的产品追上了国际水平以后,有很多的出口,出口当中也可以采用租赁的方式,实际上已经有公司来做这样的工作了。
真正想要做的话,对于我们过类租赁公司来讲多数面临着想要做的,应该都是走出去。这是跨应租赁真正地走出去是怎么样的做法。这方面来看实际上有很多租赁公司已经在探讨,但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需要很多的发展要素,比如说你需要找到境外客户的融资需求,你需要有完善、可靠的跨境体系,境外的客户怎么知道他的征信情况,怎么知道他以前怎么样,以后怎么样,相关的产业风险度有多高,这些数据需要掌握。具体一点说,这里面的会计、税务、法律等环境因素是否都掌握。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一些又懂贸易,懂金融,懂实业又懂会计的人才,有,才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好,没有,谈都别谈。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实际上一直在跟踪,爱尔兰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从50年代就已经开始运营了,70年代开始重点去引进了飞机租赁的业务。全球的租赁公司可以看到,爱尔兰的前十大航空租赁公司有9家在爱尔兰都设立分支机构。管理的总资产超过了830亿欧元。
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来这是爱尔兰的能力和这样的租赁特色。今年年头有一个报告说整个的飞机融资,飞机采购当中飞机租赁占比30%多,这个比重来看,我们觉得同意的角度不太一样。一般6、70%都是用租赁的方式。预计10年内会超过40%。
总量是多少?空客有一个预测,未来20年全球市场,对于新机的客机需求量是29920辆。总价达到了4.4万亿美元。20多,将近30万亿人民币。光是飞机的一个融资需求。而且这说的还是大客机,还没有说直升飞机。这里面拿出40%是多少?1万多亿美元的融资,都可以用租赁来做。这还是比较保守的说法。看到这样的市场的话可以去投资,可以分一杯羹,中国银行(2.78, 0.00, 0.00%)都有钱了,可以看一下市场怎么做。
和爱尔兰来比的话,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要讨论,要经历的。像这样一些东西我们有没有行业经验,专业人才,税收体系的优惠,法律保障,像这样的东西从自贸区的角度来讲是不是都具备。人家75年开始做飞机租赁,到现在已经40年,非常有经验。专业人才,光是一个飞机租赁业在爱尔兰等地就可以达到1千多名的专业人才。
尤其是纳税体系,它有这样的一个优惠的税务体系在这儿支撑着,大家看到关于它的企业所得税常年保持在12.5%的低税率水平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水平是25%。咱们国家是25%。咱们自己的自贸区也还是25%。原来说有可能调整。爱尔兰和69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税的协定。这样一个结构下才可以做好业务。同时法律结构也可以做到一定的保障,还有语言、文化和对的对接。我们自己是不是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去思考一下。
从国务院的总体方案当中提到允许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租赁的合同一般期限较长,至少2、3年以上,长的十几年。保理主要是解决贸易融资方面的问题。右边的图是形象化地概括,市场上主要提供的融资方案,贸易贷款和融资租赁。横轴是规模的大小,企业的规模大小,融资的规模大小。纵轴表现的是资力的长短,时间长短,需求的资金。大家可以看到小额贷款,贸易融资、保理都是中短期的,额度可大可小。
银行贷款也是偏重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这里的融资租赁来看到有一个特点,大小都可以做,长短也可以做。当然了,很短的就不做了。很短的不做怎么办?有保理,用保理来做结合。如果把保理融资一起做的话,市场机会基本上全覆盖了。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当然最好。
但真正这样做的话其实还是有难度。可以参考一下香港。简单总结了一下香港,香港的租赁业基本上从70年代开始,欧美的银行,他们把融资租赁的概念和手段引入到香港。香港7、80恩年代时候有基础设施投资的热潮,有很多租赁公司也出现了,围绕着设备融资、基础融资方面来做。
从8、90年代以后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和各种方面的冲击,后来香港的租赁公司逐渐逐渐地越来越收缩,越来越收缩。到现在去了解的时候,香港的租赁公司,租赁企业统计在册的只有18家,不超过20家。20家里真正做的是什么呢?基本上以综合性银行业为主,然后是财务公司,金融性公司,做金融服务为辅的公司。
所谓我们理解的小租赁公司,专业化的租赁公司几乎消失了。举个例子:三菱租赁公司,他在香港一直坚持下来了,坚持下来以后,他的业务方向可以看到分成了6部分,真正的租赁,所谓的融资租赁,我们理解的租赁业务只是左边的一块,大概占到20%到30%的量。剩下的出租服务、保险服务、保理服务、设备的处置,单保业务,单保业务其实是很大一块,都去干别的了。干别的代表什么?就是一种多元化。多元化过程当中我们租赁需求越来越收缩。所以这样一个例子其实给大家一种思考,未来10年、20年我们的租赁公司是怎么样的,大家可以参考。
我也参考过台湾,跟台湾的同行也做过探讨。台湾的租赁业曾经兴旺发达的时候也有1百多家,2百家租赁公司。也有很多租赁公司是银行控制的。当时90年代最红火时候,他们银行投资租赁公司干什么?主要是帮银行去把一席坏账从银行体系当中挪出来。因为当时台湾的进管理曾经非常严格,银行体系当中如果坏账增多,这个银行很可能较面临关门,甚至压缩业务。后来银行发现不行了,如果老是这么玩要出毛病的。所以台湾怎么办?把很多自己银行性的租赁业务,或者是长期贷款业务转给租赁公司。当时有这么一个背景,这跟别的 地方不太一样的地方。
再往后的发展,就是这些租赁公司把他的坏账处理完以后,逐渐逐渐地又都消失了。现在市场上活跃的大概有40家分公司,写这40家分公司里大概有2、30家全在干一件事,什么呢?汽车租赁。他们说没有什么玩了,因为没有这么多设备投资了,所以设备投资的更新改造需求也都下去了。只有少数几家还有销售业务在做。这就是台湾的现状。
所以台湾、香港这样的现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启发,就是我们以后走成怎么样。我认为我们从自贸区这个机遇上来看,自贸区允许我们在干保理这件事,其实也是有市场需要,也是有将来的市场趋势。大家做租赁公司的话得学学保理,得问问保理怎么做,争取把保理拿过来。
第三,关于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这件事实际上大家非常关心,觉得自贸区真正的机会是在这儿。专门说到自贸区要加快金融制度的创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在实验区内对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这里面说出了几件事,大致地归纳一下:首先,可以获得海外比较低的价格。第二,可以拓宽融资渠道。第三,可以对冲国内的经营风险,对冲机制,进行利率的市场化东西来做好我们自己的金融市场。
关于获取海外的资金,跟多公司都在期望、担心这件事情,觉得怎么做,才可以把国外的资金拿进来,因为现在的市场可以看到,境外资金的综合成本3%到4%,伦敦同业拆借利率1%左右。然后费用是2百到3百个BT,基本上可以拿到3%到40%的银行贷款。
国内来看人民币的基准利率6.67%,所以通常达到融资总额非常高。国外的银行怎么认识你国内的租赁公司,这家租赁公司就做这么点业务,我怎么会给你贷款,是吧?所以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来看有很多事情需要想,我们能不能对接出去,能不能把钱拿进来。也许像交银租赁这样的企业他们境外有银行,境外有分支机构,可以很快地拿到资金。大其他的租赁公司怎么办?大家怎么办?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就是说除了银行贷款以外,还可以利用境外的一些融资手段,找一些方案。境外的证券化,更多的融资方案是否可以学得来,做得到,这方面大家好好考虑考虑。我也解除了很多境外的管理人、合伙人,他们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就是想帮境内的租赁公司发展,帮他们找钱,投资给他们,让他们做起来。我拿人民币资产。将来人民币升值,或者是拿了什么东西以后一升值,一卖就可以挣钱了。
其实这个对接是可能的。这里有很多东西很难预料。比如前面遇到的事情。国外的市场波动,利率工具的应用和我们能不能对接,也是问题。所以像这样的问题,其实我们认为是有机会的,但也是有相当的挑战性。机船租赁都是大规模的玩意,可以很好地推动。
你们回头看一下,大家一起回头看一下,在天津9月底刚开了一个会,航空金融高峰论坛,他们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拿出了在他们的范围内,他们可以做的事情。大家可以比一比。上海自贸区除了总体方案以外,还在静等上海的自贸区从操作的角度来给到一些方案。除了总体方案提到的东西以外,再看一下有什么好的东西没有,还在等。
除了这些以外,什么时候我们可以见到东西。纳税的保税结构当中租赁公司享受一定的增值税政策。法律环境很关心一点,就是租赁的登记问题。最高院已经批准了,对于租赁公司的登记,通过人民银行的租赁登记系统,就可以认定为法律是有效的,并且得到解决。这个事只在天津有,在其他的地方没有。
关于产业的规模优势,目前在天津的保税区已经注册了租赁公司有5百家之多。其中专业性的租赁公司大概有将近1百多个,不到2百个。已经做的,已经签合同做的飞机总价达到了246架。我们国家现在总的飞机总数将近2千架,是商用的客机和货机总数。用租赁的方式大概是1300架。
服务团队的优势,它可以把海关、外管、商务、税务、商检,还有当地的招商等等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叫联合团队。能够高校地用好现有政策,帮企业做好一站式的服务。我们可以这么说,拥有一支专家级的飞机租赁产业发展的服务团队。这样的一个挑战,我自己认为对我们的自贸区绝对是一个挑战。
挑战之二,多元的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这个事不用说了,刚才提到了关于保理的问题,专业化的问题。我们的租赁公司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保证订单的真实性,保证应收帐款的质量。可能有人了解,也有人不了解,浦东新区已经开始做保理的试点。浦东新区的商务部门可以批租赁公司来从事保理业务,或者是单独从事保险公司。大概有30家左右的保理公司出现了,这些做了保理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订单的真实性出现了问题,有一部分的保理公司收不到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大家一窝蜂上去做这些事,然后有的人根本不懂的情况下就做了保理业务,没有好好地调查贸易背景,根本没有去好好地调查信用情况,结果马上就出了风险。有的银行给保理公司贷的款收不回来,银行紧急拉了警报说现在请保理公司要谨慎贷款。跨境租赁,大家有没有能力来评估风险,关于风险体系,资金的运用有没有能力,这都是问题。
挑战之三,国际资本市场信用与运作能力。国门已经打开,在自贸区设立公司以后,是境内观外,相当于境外企业,可以像香港租赁公司一样做业务,关键是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有没有匹配风险的经营系统和能力。目前为止自贸区给我们开的政策口子,允许我们去做的事情大家可以好好考虑一下能不能做。假设把税降低,然后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你能不能做。值得我们群众的融资租赁业来思考学习,以及寻找答案。
前面都是刚才讲的关于自贸区我们的一些体会和探索。下面跟大家讲一下营改增的事。8、9月份的时候,特别是9月份时候大家讨论得最热烈,各种各式各样的媒体,各种各样的网络、微博、微信等等几乎铺天盖地都在讨论这件事。10月份以后好像安静了一点。想等我们财政部税务总局围绕这件事来给一个确定的答案。后来据我们目前最新的了解来看,可能还得再等1、2个月。财政部税务总局正在围绕这个事情做更进一步的调研和了解,希望给大家一个完整、确定的解答。所以这件事可以展开来说一说。
2013年37号文8月份出来以后,说把原来的111号文同时废止,大家都可以按照37号文来做租赁业务。特别是关于售后回租业务怎么安排,因为它的增值税链条是畅通的,开票过程是顺畅的,但在售后回租上出现了问题,业界的反映比较大。9月份时候在天津航空租赁的论坛上看到财政部的一位处长,在那个会上也给大家围绕银改增的事,围绕增值税的事来做说明和解释说为什么要把售后回租的事情做调整,其实有我们的考量和想法。
这件事发生以后我其实要说的是上海市的财政局,税务局和我们协会围绕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调研,以及组织的各种各式各样的座谈会,沙龙,了解业内的反映。业内很多家企业给我们反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像交银租赁,还有几家租赁公司都反馈了很多内容。我们把这些内容做了汇总,向上级有关部门做了反馈,包括我自己本人去财政部、税务总局来做沟通,并且做情况的了解。
专门围绕这些事情来开设了论坛,当时背景是想把解决方案拿出来,拿出来以后围绕这些方案来开会,后来这个方案往后推了,财政部说希望听多业内的反馈。我们从租赁协会的角度来看,10月份、11月份还会听取一些意见,然后来达到更多的东西。
征求意见稿上连带后续的还有些问题需解决,要想深入一点。大家一起探讨,探讨完以后把连带的东西一起拿过来。我们提到了很多问题,关于税负过重的问题等等,其实这些问题都说过,相信大家围绕这些问题也做过研究和了解,同时大家也参加过研讨会,并且谈过想法。
这里不再继续念这些想法和建议。我来这个论坛之间跟上海市税务局做了沟通,围绕营改增的事我说还能不能再说,说成怎么样。税务局领导说你不是以前参加过会吗?提的点挺好的,围绕这些讲就可以。
所以我拿过来的,或者现在拿给大家的基本上是9月份时候递交给上海市税务局,上海市商委,包括地递交财政部的方案。基本上是这些内容。就不给大家多多赘述了,因为都是旧闻,不多说了。但后续解决方案的事来说一下,包括以后的应对。这个事应该说每家租赁公司如果面临着问题,我建议你们跟主管的税务机关,当地的税务所要做很好的沟通。
如果你们的主管税务所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不了解的,还有不知道怎么处理的,你们可以告诉我,我帮他们去推荐几家上海本地的税务所,上海本地的有几个税管部门,他们有方案,他们也一些应对的建议,在这里恐怕不太方便说,但下面可以围绕这些事来展开你们的讨论,或者是私下可以做具体的探讨。因为各家公司的情况不一样。这是目前应对的方案,后续的解决方案我希望建议大家跟我们取得更多的联系,因为比如说我现在拿到了更进一步的建议,我们的租赁设备如果是拿回来的话,我的税怎么办,票怎么开。我再做二次租赁的时候怎么做。抵扣怎么抵,成本怎么算。我觉得这个挺好,现在大家已经在进一步地去想问题了。这件事再往下做的话,明年、后年怎么办?在讨论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多想一步,想完以后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