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几年飞速的增长后,融资租赁业的风险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商务部近期发起了针对截至2014年3月31日获得试点资格的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和经过审批注册成立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排查。

排查重点

4月25日,齐鲁证券零售业务部原副总经理彭晨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山东警方带走;山东省聊城临清市农村合作社涉非法吸储,2000万资金无法兑付面临集中偿还难题;P2P等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非法集资似乎已经渗透到各种金融业态中。

公安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侦破非法集资类案件3700余起,涉案金额超百亿。与此同时,2013年,非法集资发案数、涉案金额、参与集资人数处于高位,达到了历年来第二峰值。

从企业层面看,这次风险排查将重点了解融资租赁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结构、注册资本金来源、对外融资渠道、业务开展情况、资产与主营业务的匹配度、关联公司等情况。对于存在资金来源存疑、主营业务活动停滞、资产变动与主营业务严重不匹配等情况的融资租赁企业,要列入重点排查范围;从股东、高管和员工层面,对发现有违法违规记录、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的融资租赁企业股东、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投资融资租赁企业同时还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具有融资功能企业的股东,均列为重点排查对象。

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张巨光对记者表示,北京市的风险排查活动已经展开,目前主要是企业基本信息的核查阶段,并没有涉及资金层面,但是依然发现不少问题:“商务部为提高融资租赁行业监管工作水平,组织开发的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已上线运行。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对这一系统的认知度不高,执行力度也不够。一些企业的基本信息填报不全,这说明我们对行业的基本情况还没有充分了解。”据他透露,在风险排查中,发现一些企业没有建立高管团队,有的甚至连公司章程也没有。

对于利用融资租赁渠道非法集资的现象,杭州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据我了解,周围的案例还是比较少。”他不否认,尽管全国有100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但真正开展业务的并不多,“很多融资租赁公司股东在不知融资租赁为何物的情况下,只是看中牌照价值就匆忙成立公司。”

事实上,这样的一幕在担保、小贷、典当甚至当下日益活跃的商业保理等行业都曾经发生过,因此,此次的重点排查对象之一就是那些投资融资租赁企业同时还投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具有融资功能企业的股东。一方面是这些企业的股东往往不具有专业背景,只是跟风而上;另一方面,通过资金链的传导,这类企业的股东更具有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风控谨慎

针对融资租赁企业存在的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存储等问题,接受采访的绝大多数业内人士更担心的是行业风险。“现在除了军工等少数几个行业,没有哪个行业是容易做的。”上述负责人感叹。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的产业政策对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收案数量具有较为明显的传导作用。涉案标的物,集中于实体产业中较为昂贵的特种设备等生产资料。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实体产业一旦出现波动,会对承租人的正常经营和偿付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引发大量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

当前,民营企业的日子比较难熬,一些区域性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也出现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不少融资租赁从业者纷纷感叹:“现如今,民营企业的项目做起来总是心惊胆战。”近日,四川腾中重工幕后实际控制人李炎陷入因涉嫌多项罪名被调查的丑闻,其一手打造的“华通系”也岌岌可危,不少融资租赁企业因此未能幸免。

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租赁登记证明网页上查询,记者发现,长城国兴金融租赁于2013年4月7日登记了一笔与四川腾中重工的租赁合同,租赁额为1.5亿元,租赁期限为三年。长城国兴并不是第一家“触雷”华通系公司的租赁企业。

随着民营企业破产违约事件的增多,融资租赁行业的风险暴露也愈加频繁。一位从事纺织行业的融资租赁客户经理近来感觉到,项目质量越来越差,逾期率也在慢慢增加。这一点也得到了四川兴睿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廖睿的认同。据廖睿观察,融资租赁的违约纠纷案件过去三年有逐步增多的趋势。“数据显示,2008年人民法院审理的融资租赁案件只有880件,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涨了一倍达到1600多件,2012年则是4300多件,2013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8530件。”他同时认为,融资租赁风险还会进一步释放,比如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等。

由于不少民营企业都将融资租赁作为银行之外的融资次优选择,因此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融资租赁企业也往往首当其冲。一些融资租赁业内人士承认,“在客户土地等资产抵押和担保完备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优先选择银行融资。所以我们现在对风险的控制措施非常谨慎。”

不少业内人士反映,为了做好尽职调查,他们不仅实地考察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如果财物和会计记录不完整,没有发票就查货单和收据,考核资金用途的合理性,甚至到客户家里调查其生活情况和不良嗜好等等,事无巨细。上述纺织行业的融资租赁客户经理抱怨:“为了避免客户拿虚假报表糊弄租赁企业,需花费大量时间尽职调查,极大地增加了审计和风险判断的时间成本。”

“船舶、太阳能、机械制造等行业尤其严重。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航运业陷入漫长的低谷期,拖累船舶租赁业。一些在船舶租赁业方面下重注的租赁公司比如民生租赁等不得不把租赁资产变成自有资产,以改善资产负债表。”前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样的还有工程机械领域。2008年的那场四万亿狂欢让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迅速攀升。然而,这样的狂欢未能持续多久,《报告》显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56%为工程施工类。

在风险慢慢暴露的时候,融资租赁企业也开始寻找安全的避风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平台项目尤受偏爱,一些租赁企业甚至做起了城乡统筹概念下的房地产项目。然而,即使是有着政府信用隐性担保,这类客户也并不十分安全。国家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称,当前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明显,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的风险。

问题待解

廖睿认为,不断攀升的融资租赁纠纷案件既有融资租赁内在特征导致的风险,如融资租赁涉及多方当事人、租期较长;也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健全或滞后、当事人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淡薄等原因。

尽管风险已经在逐步显现,但是行业增长的脚步依然很快。据天津租赁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1137家,比上年底的1026家增加111家,企业总数增长10.8%。其中,外资租赁企业增速较快,总数达到990家,新增约110家。金融租赁企业增加1家,达到24家;截至3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23500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年底的21000亿元增加2500亿元,增长幅度为11.9%。

同时,融资租赁行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还在激烈进行。之前行业巨头远东租赁的常务副总裁方蔚豪被平安挖去,入主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引发了业内关于两家不合的传言。近期上海浦东法院受理了近年来首例融资租赁行业竞业限制纠纷案件,案件的被执行人尚某系申请执行人——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从申请人处离职后,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情况下随即进入平安国际租赁公司从事相近业务。


一方面是行业风险攀升,另一方面是行业规模仍在高速增长。张巨光认为,当下融资租赁业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虽然政府一直在进行金融改革,希望丰富市场融资渠道,但是对于融资租赁来说,多元化而且成本合理的渠道目前少之又少。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国内的融资租赁虽然竞争加剧,但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任之后在国际上积极推销高铁在内的中国制造,政府可以借机把融资租赁业的国际业务拓展起来。”

而对于政府监管,上述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的一系列措施表明,监管层已经认识到行业的风险在慢慢上升,行业监管将更加规范严格,这意味着审批将会更加严格。”同时,该负责人也希望在法律方面给予融资租赁公司更多的制度保护。当企业违约时,完善的制度保护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融资租赁企业的损失。但现实的情况是,往往是租赁企业在资产处置方面遇到很大阻力,比如地方政府的保护导致资产无法取回。“总的来说,跟其他金融细分行业一样,当下的融资租赁行业还是没有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办事,期待更进一步市场化。”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