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化提升金融租赁话语权 |
发表时间:2014-6-27 17:51:53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作者:admin 浏览次数:1687 |
“金融租赁如果不专注于实体经济,可能会导致风险无限蔓延,凡专注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产品,都能有效的控制住风险,即使风险暴露,也在所承受的范围之内。”工银租赁执行懂事、副总裁纪福星在“凯旋一号”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仪式上如是表示。 日前,工银租赁在南通中远船务启东海工基地通过其东疆保税区项目公司向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行情,问诊)”)交付了一座LeTourneauWorkhorse240C型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凯旋一号”。该平台将在近日转场至我国东海进行钻井作业。 据了解,工银租赁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金融这一纽带,有效连接产业制造和设备运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经过7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租赁行业中的领军企业。纪福星表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当前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租赁公司不仅为海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还可满足后者盘活存量、资产结构调整等需求。“凯旋一号”的交付又一次印证通过租赁这一“融资融物双结合”的手段可以有效支持和带动中国企业海工建造能力提升,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我国海洋工程运营企业提升装备水平,助推国家海洋资源能源的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为了能够提升效率,更快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按照中海油服对于大型装备的管理理念的排序,租赁是第一位,其次是建造、管理。”中海油服钻井事业部市场营销部项目经理韩璐对记者说,“采取租赁为首选方式,主要考量是使用方对我们提出的时间窗口要求,钻井平台是属于高投入、资金、技术、劳工密集的产业,建造一个新的平台,至少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此外如果平台直接交付给使用方,往往会有一年的胀期,而通过租赁来交付,则会大幅缩短交付时间与胀期。” 纪福星还表示,“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同阶段战略性的选择。中海油服作为使用方,资产负债达到一定比例之后,再融资成本就比较高,融资的难度也比较大,为了能够取得更优惠的资金,采取租赁的方式,资产可以不进入企业的财务报表。而对于工银租赁来说,可以利用各种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加强内部相关项目的成本管理或者成本控制。三家强强联合,加速了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快速的资金融通,达到“三方共赢”。 南通中远船务总经理倪涛对记者说,面对金融危机市场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下,世界造船业资金压力升高,工银租赁的加入,对我们平台的交付和新产品的承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使得制造商、用户,工银租赁在中间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桥梁纽带作用,对国有企业向高端制造业更进一步的发展,起到非常好的助推作用。此外,倪涛还表示,工银租赁是国有的从事海洋大型装备的租赁公司,实力很雄厚,我们更加看中其实力与专业性。纪福星表示,未来在国际市场上,提升金融租赁话语权更需要加强专业性。今后,工银租赁的发展方向也是更加专业化,只有专注、专业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风险,才能快速的扶植规模,在扶植规模过程中能找自身的盈利空间。 实践证明,金融租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打通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一股“正能量”,能够有力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去年底,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视察工银租赁时对金融租赁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工银租赁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在支持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平衡国际贸易、促进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作为国内海工和航运租赁业务的领军企业,工银租赁在过去几年积极调整业务战略,紧跟市场变化和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不断创新业务产品,加大在海工业务领域的投入。继南海7号、法国波邦海工辅助船等一系列项目之后,工银租赁在两个月内连续交付了“海湾钻探者1号”以及“凯旋一号”,表明海工业务发展已呈现出速度与数量双提升的趋势。截至2014年5月末,工银租赁经营及管理的境内外总资产2360亿元,拥有和管理各类飞机380架、船舶及海工设备260余艘(台)、设备3万多台(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