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租金支付完毕并且承租人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规定履行完全部义务后,对租赁物的归属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然不能确定的,租赁物件所有权归出租人所有。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由于其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点,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回收、处理租赁物,因而在办理融资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所以非常适合中小企业融资。
想买设备但手头没资金怎么办?可以让租赁公司买单,你支付租金租用设备,这种方式就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金融服务产业之一,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第三大金融工具,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是通过融资租赁完成的。
带着解决企业融资难使命的温州金改自然也要实现融资租赁“零突破”。在金改一周年时,市金融办就曾力推温州本土的融资租赁公司浮出水面,不过这过程并不顺利,直至目前本土的融资主力公司还未成功亮相。
近日,市金融办地方金融处赴市商务局,与相关业务处室进行工作对接。双方就我市民资发起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相关事宜进行了沟通衔接。记者多方面了解到,融资租赁尚属于新生事物,一方面温州人对“融资租赁”概念了解并不深入,另一方面融资租赁人才欠缺等现实原因,温州本土融资租赁公司破壳还需多方面推动。
融资租赁缓解融资难
事实上,虽然本土的融资租赁公司还未亮相,我市不少企业已经通过外地的融资租赁进行设备和项目融资。浙江中大元通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在2011年的时候进驻温州,负责人蔡建欢介绍当初刚到温州的时候是以汽车租赁为主,随着租赁形式逐步被市场接受,现在逐渐发展到物流公司、驾校、建筑行业设备、印刷行业设备和医疗设备。
“最大的一笔融资租赁业务金额超过2000万元,最低的一笔为13万元,平均每笔130万元左右。”蔡建欢说期限从1年到3年不等,等到期满后,再重新评估做回租。融资租赁的“首付”一般在20%~30%,以一台价值100万元的设备为例,承租人支付20万元的首付,就可以将机器租走使用,再每个月分期付款。由于融资租赁严格锁定了贷款的用途,这对贷款的安全和投向有很好的保证。从中大元通租赁运行情况来看看,目前还没有出现逾期与坏账。
“杠杆放大、形式灵活”促使融资租赁快速发展。按照相关规定,注册资本金不是融资租赁公司能做的极限。融资租赁可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放大杠杆,把市场做得更大。即便以10倍的杠杆去做业务,1亿元的资本金,可以做到10亿元的市场融资额度。“如果融资租赁公司拿到的资产包更优质的话,杠杆甚至可以放得更大。”一业内人士表示。
因为低门槛和资金到位快,融资租赁可以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尤其是出现暂时困难或者需要及时购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中小企业,这对于温州目前的情况尤为适用。市金融办副主任汪峰说融资租赁给温州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融资租赁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能让缺资金的中小企顺利融资,购买到设备进行生产,三是在办医办学、政府项目等方面都能够提供到资金,不过温州当地在融资租赁上还需要做一些本地的创新。
温州是融资租赁的“沃土”
“温州的环境其实是很适合做融资租赁的,现在一家本土融资租赁都没有是不应该。”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主席、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显得有些急迫。天津是中国融资租赁业的“领头羊”,融资租赁法人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融资租赁业务总额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业务包含了飞机、船舶、基础设施、高端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等租赁。
“从国际上来看,社会资金供给比较合理的结构是,银行业占50%,融资租赁占30%,证券占20%,温州不能缺了这一块。”杨海田说,现在不少温州企业在银行贷不到钱,最愿意去选择民间借,需要承受较高的利息,利润就会下降,依赖这种模式不可能快速稳定发展,而温州不少优质的产业其实是能够吸引融资租赁公司去开展业务。目前从融资租赁行业的平均水平来看,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获得资金的综合成本是10%-15%。
工银租赁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资本回报、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均位居行业前茅。“温州这个城市适合发展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租赁,因为有教玩具、鞋服、印刷等优质的产业集群,很多机器设备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工银租赁设备金融事业部主管王振勇说,工银租赁一向把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我们通过银行渠道推广针对中小企业的“租易通”产品,累计投放近百亿元,最小的一笔业务金额才760万元,这种就比较适合温州的中小企业。”
一位曾经参与温州本土版融资租赁公司筹建的人士表示,此前他们调研过温州的市场,教投、体投等很多单位的项目都可以做融资租赁,而且市场目前来说还是处于空白,潜力巨大。该人士说当时甚至已经有单位签订了意向协议,资金额度也是上亿元。“当时大家都信心满满,项目都已经规划得相当细致。”
温州本土“破壳”遇障碍
尽管前景诱人,但是温州本土融资租赁破壳并不容易。“我们尝试过推动温州本土版融资租赁公司的成立。”市金融办副主任汪峰说,在金改刚获批的时候,就有温州企业筹备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他们也审批通过了几家,不过目前还未出现首单。据此前公开资料显示,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民扬集团有限公司等温企在筹建融资租赁公司,分别组建成外资性和内资性融资租赁公司,并且制定了开业时间表。
“应该说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才的限制。”上述曾参与温州本土版融资租赁公司组建的人士说国内这些方面的人才非常欠缺,核心的团队由风控主管、财务主管和业务主管构成,这些都需要百万年薪的高级人才,而且在温州这种人才很难留住。此外,温州人对融资租赁的概念不了解也让租赁公司有些犹豫,蔡建欢说目前他在温州本土的业务还是靠熟人介绍,融资租赁在温州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另有业内人士表示,融资租赁公司部分利润来自银行的利差,温州资本价格比其他地方要高些。“今年我们还是想在融资租赁上有所突破。”汪峰说。
“政府在融资租赁公司的设立上可以给予一定的引导,针对重点产业集群的核心设备成立专业性的公司,配备专业的团队。”王振勇建议,“政府还可以成立专业的担保机构为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提供服务,在提高企业办理融资租赁业务活跃度方面,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租金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