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誉评级近日表示,中国的飞机租赁公司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商用航空市场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加强了与国外租赁公司的竞争。虽然国外的租赁公司仍在中国市场中占有最大份额,但国内公司越来越多地从飞机制造商直接购买飞机,增加飞机数量,拓展国际市场,以提高竞争力。

  中国银监会自2007年起允许银行成立飞机租赁公司。中国最大的五家银行和一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由此开始以经营租赁业务为基础,从事商用飞机租赁业务,提高银行的业务多元化水平,并为其现有航空公司客户提供更多服务。

  中国最大的两家租赁公司—国银租赁和工银租赁,目前分别占中国飞机经营租赁市场份额的8%左右,并正在积极扩大飞机数量。中国的投资者也表现出对较大的租赁平台的兴趣,这从2012年中国几家机构联合成立的投资财团未能从美国国际集团成功收购国际租赁融资公司的案例中可见一斑。中国银行是唯一一家在海外(新加坡)拥有飞机租赁子公司的机构。中银航空租赁的战略更偏向于传统的飞机租赁公司,主要在境外市场从事租赁业务,与其他国内的租赁公司不同。国内市场中也出现越来越多小规模、独立的飞机租赁公司,进一步加剧了竞争。惠誉认为,规模在飞机租赁行业中非常重要,未来几年将出现小规模企业的整合。

  中国的航空公司对新飞机的需求可能会对国内的租赁公司带来挑战。在初始租赁期(一般为10-15年)结束后,租赁公司可能会被迫收回飞机重新投向市场。技术先进、销售团队能力较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租赁公司,更有实力将飞机投向国际市场。国银租赁、工银租赁和交银租赁已在都柏林设立分支机构,扩大团队并发展更加多元化的租赁业务基础。

  飞机制造商与中国的航空公司的大多数飞机购买业务,以售后租回(SLB)交易的模式进行,但目前已有几家租赁公司开始直接从飞机制造商购买。工银租赁在过去两年中尤其积极地从飞机制造商直接购买飞机。售后租回比直接购买更具竞争性,因此导致租赁利率较低—尽管承租方评级较高,且不存在与订单相关的风险。中资银行持有的大型租赁公司一般比国内的航空公司更容易从资本市场和境外美元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因此能为新飞机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采购渠道。

  工银企业公务卡“升级”企业财务管理

  本报讯 (记者周轩千)近日,中国工商银行针对企业节约资金成本、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需求,推出了“工银企业公务卡”,为企业提供公务支出、差旅支付、财务报销以及个人消费等一体化新型金融服务方案。据统计,该产品投入市场半年间,发卡量超过了30万张。

  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已经从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服务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衍生出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成本控制等综合服务需求。为此,工行推出“工银企业公务卡”,助力企业在公务支出、差旅支付、财务报销等方面的财务资金控制与管理升级。

  在节约成本方面,“工银企业公务卡”具有专属信用额度,既不占用个人资金,也不增加企业成本。企业员工可利用公务卡的透支额度进行公务支出、差旅消费。借助最长56天免息还款期,企业无需进行资金垫资或现金预支,也减少了现金存、取、管、支等程序,减少企业备付金的占用和财务成本,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和周转率。以国内某大型集团为例,该企业6万名员工办理并使用了“工银企业公务卡”,年商务差旅支出30亿元,节约年备付金占用4亿元,节约年资金成本2200万元。

  在财务管理方面,工行专门搭建了企业网银单位审核报销系统以及银企互联企业报销平台,不仅使企业报销电子化,而且财务部门通过系统中的办卡、用卡及报销等数据,可方便掌握本层级及下级的报销情况,以大数据分析满足企业管理需求,使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便捷化。

  在员工附加权益方面,“工银企业公务卡”为企业持卡员工提供了多项费用减免和优惠服务,还附加了与商旅关系最密切的10大行业全球专属特惠,即航空、酒店、购物、名品返现、海淘返现、旅行、留学、退税、租车、救援、机场接送服务等境内外一条龙特惠服务。

  同时,“工银企业公务卡”还提供单币、双币和多币种卡三种选择,其中多币种卡有10个外币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