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笔特殊的款项汇入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洋公司)的帐户——这笔658万元的款项,源自于由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公司)与梅洋公司合作的设备回租融资租赁业务。
  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而便捷的融资模式,正在泉州的制造业中不断掀起风潮……
  1 “借鸡生蛋”的融资新模式
  所谓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进行以融资为目的的购买,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
  据了解,融资租赁一般有直租、回租、厂商合作等3种模式。直租就是出租方出资从设备厂家购买设备,租给承租方;回租就是出租方买进承租方的现有设备,再回租给承租方;厂商合作就是出租方、设备厂家和承租方三方捆绑合作,出租方向设备厂家购买设备租给承租方,承租方按约支付租金,设备厂家承担设备回购责任。
  上面提到的梅洋公司与平安融资租赁所签的正是“回租”协议。梅洋将现有的设备进行折旧估价,“卖”给平安,再从平安返租。“本来这些花了几千万元买来的设备,除了用于生产,其价值也只能体现在一本本账簿里。而融资租赁则让这些资产被重新盘活了。”梅洋公司总经理蔡沧海对这次试水融资租赁感到十分兴奋,设备还是自家在使用,却“盘活”来了600多万元的资金,将其投入扩大再生产,带来的收益远非每月多增的那点租金利息可比。
  “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承租人以承租设备本身作为担保物,不再需要额外的担保,可以解决中小型企业无资产抵押(或质押)和难以找到第三者担保的问题。”平安公司的负责人黄辉阳一语道出融资租赁对泉州中小企业融资的好处。
  比如某公司要购买一套500万元的设备,该公司只需向融资租赁公司交付订单总金额的25%~30%作为保证金。500万元的订单,按最高比例来算,要150万元保证金。以3年租期计算,还需交纳共计30万元的设备管理服务费,企业只须一次性支付融资租赁公司180多万元。此后只需根据双方协议按时缴纳包含利息在内的租金,租期到了以后,租赁方就可如数收回保证金,还可取得生产设备的产权。“以前,买500多万元的生产设备,须一次性拿出500多万元。现在,先期只要支付180多万元,企业就有了周转能力。”
  基本无须担保、无须抵押,且审批流程简便,贷款额度可大可小,资金发放快……凭借多种优势,融资租赁已成为目前企业融资时,除银行融资外的次优选择,融资租赁公司以较低的融资成本,提供与承租方经营周期相匹配的融资、融物服务,可谓是“借鸡生蛋”。
  2 融资租赁“搅动”泉州金融
  毫无疑问,融资租赁产业对实体经济的助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我市“金改区”建设步伐的推进,我市融资租赁业也借势起飞,踏上发展的快车道。
  2012年底,泉州市启动金改,提出除了推进银行等传统金融业发展外,要着力引导培育准金融机构的入驻,其中就包括融资租赁。而晋江更是成立融资租赁特区,并出台《关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政策,着重引导准金融机构入驻晋江,并对设立融资租赁公司给予多方面奖励政策。其中一项鼓励措施是,对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按照公司注册资本金额的1%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最高奖励金额500万元,奖励资金在注册资金到位后拨付。注册资金5亿元以上的设立奖励政策采取“一企一议”的办法研究确定。
  除政策激励外,泉州产业对融资的强大需求,也为融资租赁业务的扩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市场。泉州是全国的经济重镇,纺织鞋服、石材、陶瓷、茶叶、卫生用品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据悉,在泉州,仅晋江企业每年的设备升级改造就要100亿元资金,仅仅晋江食品行业一年采购的设备资金就高达10个亿,还不算在外地的投资。对企业而言,厂房和机器是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最大的投入,厂房可以租,但一台生产设备几百万元,却是实打实的投入。泉州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迫切,特别是近年来传统融资渠道遇阻、融资成本上升,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影响。这些都为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市场需求以及政策刺激的双重作用下,自去年起,多家融资租赁企业在我市成立。而通过融资租赁采购新型生产设备日渐在企业中兴起,成为企业技改和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年企业接到不少订单,要想扩大产能,就得投入新的生产线,但苦于流动资金不足。”南安阳光大地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增加了一条新的生产线。“这一方式既化解公司的资金困局,又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一举多得。”该公司负责人说。
  除了减少设备购置的一次性投入,融资租赁还可以在税负上减轻企业一定的负担。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银行借贷,其利息只能计入财务成本。而融资租赁业务中,企业给付租金,融资租赁公司开出租金发票,依据税法,可直接抵扣增值税……种种好处,使得融资租赁渐渐在泉州打破坚冰,获得不少中小企业的青睐。
  3 风险管控引人关注
  然而,融资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的背后同样也暗含着风险,相应的风险管控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记者通过近日走访泉州几家融资租赁公司,发现相较于去年一路上扬的业务拓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拓展步伐正趋放缓,特别是纺织鞋服业的设备融资业务呈收缩态势。“目前宏观经济整体呈下行之势,特别是纺织鞋服业这样的传统产业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近期接触到的项目质量越来越差,考虑到资金风险,我们只能放缓业务拓展脚步。”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融资租赁从业者介绍,长期以来,民间融资租赁公司一直处于较高风险的运营状态。
  首先,目前融资租赁公司的项目资金多数来自银行的短期贷款,融资租赁公司靠赚取利差和手续费盈利。其成本一般在10%~11%,跟银行关系较好的,拿到低息贷款的成本能降至8%~9%。而企业在融资租赁公司这里获得的资金成本在14%~15%左右。1亿元的业务,中间的利润能有400~500万元。但这样的业务模式存在极大的流动性风险和资金周转压力。一旦出现回款问题,融资租赁公司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危机。
  此外,这种借钱生钱的模式本身就会抬高成本,很多优质客户并不愿意接受高利息租赁业务。据透露,泉州目前融资租赁的利息普遍在1分5左右,而对于一些拥有优质资产、业绩优秀的企业而言,作为各大银行追捧的明星企业,他们往往能从银行拿到比融资租赁利息低得多的贷款,融资租赁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强。比如上面提到的梅洋公司,其实早几年就有融资公司与梅洋接触,但过高的利息让梅洋止步。如果不是平安凭借雄厚的自有资金实力给出的优惠利率,也不会有这笔业务的产生。
  优质的企业不太愿意接受高利率,而迫切需要融资租赁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相对较高,更令融资租赁公司担心的是设备的变现问题。按照融资租赁协议,如果承租方在租期内倒闭或无法还款,出租方可收回租赁物进行再处理。再处理是否顺利,意味着能否成功规避风险。但设备毕竟不像房产,特别是旧设备,变现难度很大。“所以目前大多数融资租赁业务,都是新设备的购买租赁,而且一般会选择大多数企业通用的设备,这样在两三年的租赁期内,一旦出现还款风险,这些设备就比较容易转移。”业内人士介绍,像梅洋公司那样的旧设备回租,由于变现难度较高,一般少有公司愿意承接。
  有数据显示,2008年法院审理的融资租赁案件只有880件,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涨了一倍达到1600多件,2012年则是4300多件,2013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8530件。这一数字既反应了融资租赁业务的日益兴盛,也反应出其风险的加大。
  事实上,融资租赁业的风险已引起监管层的重视。商务部近期发起了针对截至2014年3月31日获得试点资格的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和经过审批注册成立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排查。
  从企业层面看,这次风险排查将重点了解融资租赁企业的股权和债权结构、注册资本金来源、对外融资渠道、业务开展情况、资产与主营业务的匹配度、关联公司等情况。对于政府的风险排查,业内人士表示,行业监管更加规范严格有利于融资租赁业的有序发展。但业者也希望在法律方面给予融资租赁公司更多的制度保护。当企业违约时,完善的制度保护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融资租赁企业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