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举办以“聚势•谋略•问道”为主题的“第一届工程建设金砖峰会”, 来自全国四十多家优秀工程建设企业的高管、国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平安租赁高层出席了本次会议。

峰会现场,作为主办方平安租赁董事长方蔚豪表示,工程建设行业在未来比较长的周期内,是非常繁荣的。作为中国融资租赁领域中快速成长的专业服务商,平安租赁希望通过这个“金砖”平台,让金融和行业充分融合,通过金融来促进产业的发展,实现双赢乃至共赢的良性互动。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名誉理事长、国内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教授,以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教授两位国内主流经济学家,分别就国内经济走向、产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政策环境、企业投资策略做了专题演讲并就“政府债务平台”、“收入分配”、“施工企业如何获得中长期贷款产品”、“中国巨额外汇储配使用” 等问题和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交流。现场茅于轼教授还为平安租赁题写了“人尽其才,财尽其用”的寄语,表达了对平安租赁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

融资租赁步入黄金发展期

近日银监会发布《金融租赁公司专业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允许金融租赁公司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自由贸易区、保税地区及境外,设立从事特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的专业化租赁子公司。这已是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第四次针对融资租赁市场出台专业性的法律法规。由此,制约金融租赁公司专业化道路的一些障碍又被扫清,同时也拉开了2014年下半年金融租赁可预期高速发展的大幕。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1350家,比上年底的1026家增加324家,企业总数增长31.6%。其中,内资租赁企业数目没有发生变化,仍为123家;金融租赁企业增加2家,达到25家;外资租赁企业增速较快,总数约为1202家,新增约322家。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2.6万亿元,比2013年12月底的2.1万亿元增加5000亿元,增长幅度为23.8%。其中,金融租赁合同余额约1.03万亿元,增长19.8%;内资租赁合同余额约8200亿元,增长18.8%;外商租赁合同余额约7500亿元,增长36.4%。

从后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看,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全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就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2016年前超过5万亿元大关、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几无悬念。

1、方蔚豪(平安租赁 董事长兼CEO):用创新赢得市场,用专业赢得客户,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合作伙伴,借助集团的强大力量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用”

从2013年以来融资租赁市场的确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平安租赁正是把握住了这个机遇,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迅速成长。按照注册资本额而言,平安租赁目前排名已在全行业第4位。未来想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继续保持稳固的发展,平安租赁必须用创新赢得市场,用专业赢得客户,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合作伙伴,借助集团的强大力量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用”,不仅仅要成为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产品供应商,更要成为这个行业内全价值链服务商,为构筑民生的繁华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刘帆(平安租赁 工程建设部总监):与客户结合成为战略联盟的设想,将是未来平安租赁产品研发和创新的重点

平安租赁通过对绝大多数施工企业运营模式的分析后得出,目前施工企业在财务上遇到的最大的两个困境在于:一是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不匹配;二是资金的时点性冲击的问题,即施工企业产品非标化导致的对各个时间节点上资金需求量的变化较大的矛盾。

针对这两个问题,平安租赁首先开发了一款“随借随还”的短融产品,主要针对工程建设企业在项目招投标时出现的1到6个月内不定期的短期资金需求而设计。这款产品的核心是“随借随还”,具有短、频、快的特点,以解决施工企业在项目启动初期对融资要求实效快且灵活的需求。与此同时,平安租赁也会设计给予客户一个授信额度,可以在一年内反复使用。在长期资金方面,平安租赁正在进行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利用平安租赁的资金提供能力与施工企业的项目运作及施工能力进行优势互补,形成战略联盟,共同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并获得各自的收益。

3、贾海庆(山东省公路建设集团 总经理):工程建设企业需要发展,离不开像平安租赁这样专业化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让工程建设企业也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压力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工程建设企业需要发展,离不开像平安租赁这样专业化金融机构的参与和支持。平安租赁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解决保证金、流动资金、项目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与这个行业目前所面临的需求非常的贴近。

平安租赁拥有一支非常有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团队,借助平安租赁的资本运营优势,合作双方有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尤其是在未来推动集团公司投资的大型综合性的建设方面,一定能够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并以此为契机全面的拓展和深化合作,从而实现产能结合、互惠互利的战略目标。

4、茅于轼(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名誉理事长):市场化给予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的最合理配置,而金融工具则是这种优势的最好表现形式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市场化道路的成功,只要中国政府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不变,就算短期内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一些调整甚至震荡,企业在这个市场中永远都不缺乏发展的机遇。市场化给予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的最合理配置,而金融工具则是这种优势的最好表现形式,所以,类似平安租赁这样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正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市场化程度正在不断得到提升,这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一种利好。

5、连平(交通银行 首席经济学家):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如何实现联合与创新,将成为企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正处于一个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增速尽管有所下降,但发展依然是主基调。但如果从短期来看,尤其是2014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确面临着下行的压力,但也没有某些海外金融机构预测的那样悲观。中国经济步入一个下行周期,和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和实验都有着一定的关系,比如中国政府正在尝试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在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利率肯定会有一个上升周期的表现,这也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企业的融资成本依然还会不断增加,这对于企业是一个挑战,但同时也是给了像平安租赁这样新兴金融机构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机遇,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如何实现联合与创新,将成为企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