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充分利用境外资金,多渠道拓展融资空间,实现规模化经营”;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考察调研,鼓励大力引进境外低成本资金……今年以来政府提出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令不少融资租赁公司,特别是外商租赁公司看到了发展的新方向。

  为响应李克强总理及国务院关于鼓励利用境外资金的号召,外商租赁企业开始通过引进境外资金开展租赁业务,以期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量通租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

  作为广东省首家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自2006年成立以来,量通租赁一直服务于高端产业集群,先后为央企、大型国企和各地民生工程提供全方位、结构化的融资租赁服务,截至目前,公司的租赁资产总规模超过了350亿元,累计投放人民币超过400亿元。

  在量通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刘青松看来,外商投资租赁企业大力引进境外资金开展租赁业务符合国家现阶段的政策导向。“外商租赁企业引进境外资金开展租赁业务有利于租赁企业自身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国内实体经济注入低成本资金,是一种较好的租赁企业发展模式。”刘青松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有观点认为该模式对境外热钱流入境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此种观点只片面地看到外商租赁企业可按照一定杠杆举借外债的政策空间,而完全忽略了融资租赁的业务性质,忽略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效审核,忽略了国家鼓励引进境外资金的政策导向,忽略了此模式对于有效降低国内实体经济资金成本所起到的正面作用。”

  对于境外资金流入的正面影响,刘青松总结为两个词,即“走出”与“引进”。“走出”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利用外汇管理相关政策开展境外租赁业务,助力融资租赁企业联合国内相关优势产业实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引进”是指融资租赁企业利用外汇管理相关政策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支持境内租赁业务的开展。

  “我认为能与融资租赁企业协同实现‘走出去’的国内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因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刘青松进一步表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效率低、金融服务不配套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制约因素。他认为,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而言,融资租赁在商业模式、资金价格及资金期限上具有天然的互补优势。随着对融资租赁对外债权外汇管理政策的简化,融资租赁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业深度结合走向国际市场将成为必然趋势。可以看出,不论是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还是“走出去”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优惠的外汇管理政策都将为其发展“添油加力”。

  直接引入境外资金为融资租赁公司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融资途径。与其他租赁公司不同,根据政府相关规定,外商投资租赁公司每一笔对外借款都必须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办理外债登记,各地外汇管理局也要对每一笔租赁外债进行严格的审核。此外,根据《外债登记管理办法》及《外债登记管理操作指引》的相关规定,外汇管理政策允许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在一定限额内直接向境外借款,获取境外低成本资金开展租赁业务。外汇管理局的严格业务审核与直接境外借款的优惠政策,有效确保了资金投向国内实体经济以及资金成本的降低。

  “近年来租赁业总体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切实有效地降低国内企业资金成本,这是市场因素主导形成的结果。”刘青松说。在他看来,外商租赁企业引进境外资金有效降低国内企业资金成本主要体现在价格因素以及市场因素两方面。在价格因素方面,由于境内外金融市场长期存在利率差,外商租赁企业向境外借入低成本的资金并通过租赁业务的形式将低利率的优势延伸传递给国内企业,既满足了外商租赁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又让国内承租人企业享有了比国内信贷市场成本更低的资金;在市场因素方面,国内承租人企业理论上可以通过银行信贷、发债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多渠道融资,因此承租人企业会自主比对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

  另外,根据《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规定,“租赁业务系指出租人将租赁财产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业务”,且“租赁财产须为各类动产”。刘青松认为,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开展租赁业务必须以生产设备、通信设备、医疗设备、科研设备、检验检测设备、工程机械设备、办公设备及各类交通工具等各类动产作为租赁标的物,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因此租赁业务中的承租人必然是拥有大量动产或对动产具有大量需求的实体经济参与者,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可见,通过引进境外低成本资金,能够促进境内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的扩展,更为重要的是支持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