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近日透露,我国飞机租赁市场的容量至少有1080亿美元,但近9成市场已被外资租赁公司所垄断。

  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增加国内航空公司引进飞机的成本,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平衡贸易的逆差,也会带来一定的汇价和利率风险,加大了违反移动器国际公约的风险。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国家必须出台税收等各方面的政策,才能支持本土飞机租赁公司的壮大。

  缺乏金融及产业资本支持

  目前,我国民航飞机总数达到863架,其中,60%至80%是采用租赁方式通过国外租赁企业引进的。

  中国工商银行营业部副总经理王一心预测,如果按60%的租赁比例保守估计,整个中国飞机租赁市场的容量至少是1080亿美元,平均每年新增租赁合同金额54亿美元。而2005年,租赁合同的金额超过了160亿美元。

  屈延凯说,国内现有10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只有6至7家开展了飞机租赁业务。

  “这是由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王一心表示。国内飞机租赁公司普遍起步较晚,而外资已在华布局完成,失去先机;同时,缺乏金融资本和相关产业资本支持。而国外飞机租赁巨头大多具有金融和产业背景。

  目前,飞机大多是杠杆租赁,企业自有资金一般只占到购机金额的20%。而国内尚无拥有金融产业背景的租赁企业,拥有航空产业背景的仅有几家。

  王一心说:“有金融背景的可以拿到较低成本的资金,有产业背景的可以拿到较低价格的飞机。”

  另外,国内飞机租赁公司得到的法律、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较少,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