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马上就要过半了,但融资租赁业的租赁额远没有达到去年1500亿一半的规模,更不用说年初有人乐观估计的3500亿规模。都在金融海啸中,为什么去年 融资租赁规模做的那么大,今年却大幅萎缩了呢?

    首先 去年的数据资料水分比较大,1500亿出处没有权威资料证实。融资租赁业现在分三大板块: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内资试点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去年突飞猛进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从他们自己对外公布的数据看,满打满算新增租赁资产没超过500亿。他们的出现,占据了其他类型租赁公司的市场份额,导致其他类别租赁公司新增市场份额有限。厂商类租赁公司只做自己的销售业务,数量有限,规模有限。大规模经营的租赁公司资产就200多亿还多是存量资产,因此最乐观的估计也超不过400亿。但是这些都不能构成今年租赁业规模骤降的理由。虽然还没有看到准确数据但是“今年融资租赁业务难做”在许多租赁公司中都有这样的反映。

    过去租赁公司也抱怨,但主要抱怨的是租赁公司缺乏资金来源的问题,抱怨政府不给政策。今年的抱怨却实在找不出外部的理由。因为许多租赁公司不是没有资金,而是“资金用不出去”。为什么用不出去?有人认为是金融海啸下人们的投资欲望降低,还有人认为现在信贷市场放开,挤占了租赁的市场份额,就是没有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现在有钱用不出去的租赁公司大都是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不是有钱用不出去,而是他们自己不敢用。他们信守银行信贷的审核项目标准,信守谁的项目谁负责,信守评审部门只负责评审,不负责承担风险。项目能否通过不管是当前利益还是未来风险都和他们无关。因此在审批项目中,只要是不合意的项目,拿着机关枪乱射一通,“枪毙”他们认为不合格的租赁项目,以显示他们纯洁的责任心。

     融资租赁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项目沟通、项目策划和项目评审。这三个因素一个都不能少。业务人员努力沟通,设计出可以操作的项目,到评审部门全部“枪毙”是造成当前“项目难做”,租赁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持续发展活力的主要原因。公司项目评审后台把自己定位在银行评审部,业务人员规定做的都是银行竞争非常激烈的大型企业国企、央企的项目。银行信贷放开,自然这部分市场份额与他们无关。

    谁是租赁项目的评审员,谁有资格对项目进行评审?这就要看租赁公司的经营定位了。

    若把租赁当信贷来做,而且使用的是自有资金,就这点资金一个项目押好几年,项目成功承租人收益,项目失败租赁公司买单。这种风险投资型租赁由租赁公司按银行信贷的评审方式评审项目无可厚非,只是这样的评审机构是否需要存在疑问?对于大型国企、央企的客户群,不是租赁公司审核承租人,而是承租人审核那家租赁公司的成本低,哪家租赁公司有资金实力。对于中小企业或者是银行可做客不做的项目,评审部门来一个枪毙一个,不会影响自己的房子、票子、车子、社会地位。真是“不毙白不毙,毙了也白毙,白毙谁不毙”反正不需要负责任,“屠夫把关”只是苦了前方开发项目的兄弟们。他们前仆后继,不辞劳苦地好容易开发出一个项目,到公司就被枪毙,苦也!不做项目,完不成指标,做项目不是找死就是等死。好容易做成一个,回来都要被枪毙。这就是融资租赁业出现自闭现象的内在原因。

    若把租赁当不担风险,只拿收益的中间业务来做,最有项目评审权利的不是公司的项目评审机构,而是项目的出资人。就算需要过租赁公司内部评审这一关,也是按(出资)人标准,代人评审。他们不仅要对出资人负责,也要对租赁公司负责。项目做不成和他们的利益又关,这样就不会轻易张口说“NO”。他们在项目的评审过程中只是起个把关作用和项目指导的作用。所谓把关就是按出资人的标准,出资人不愿意做的一概不予通过。所谓指导,就是项目评审机构应该是内行领导外行,而不应该是外行领导内行。说项目不行,不仅要说出不行的理由,还要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修改意见。自己没有办法,却又凭想象一概地否定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机制下,租赁公司是不会有业务可做。

    因此现在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并不难,一是看沟通能力,拿到符合公司要求的“好项目”;二是能策划出出资人能接受的租赁项目;三是看租赁公司的评审体系是否符合市场标准。其次项目评审机构应从执法队变成服务队。如果都按政府拨款似的信贷业务方式来操作项目,评审项目,在大多数政策让融资租赁失去竞争力的今天,融资租赁公司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真是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