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牵头举行的厦门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签约仪式上,海翼集团旗下的厦门海翼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翼租赁”)与台湾地区银行签下总额5亿余元人民币的直接贷款合同,这是海翼租赁进驻自贸区后签下的首单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

进驻自贸区

为厦门唯一一家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

海翼租赁是海翼集团旗下的专业融资租赁公司,2008年经国家商务部和税务总局批准设立,是厦门市迄今唯一一家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人民币,是目前海西地区资产规模最大的融资租赁企业,服务领域涵盖建筑机械、物流运输、医疗器械和水处理等多个行业和产业,已累计为万余客户解决了设备融资需求,服务足迹遍及全国。

2015年上半年,厦门自贸区挂牌伊始,海翼租赁便将注册地迁入自贸区内的海沧保税港区。融资租赁属于金融服务业,对创新需求非常迫切,为了促进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国内多个自贸园区都已把融资租赁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海翼租赁作为海西地区的代表性企业,深谙加入自贸园区的重要意义。

“自贸园区的确给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我们更愿意把自贸园区理解为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希望企业在入驻自贸区后焕发新的活力。”海翼租赁总经理陈月华介绍说。
对台跨境贷

低成本资金助企业提升竞争力逐鹿市场

地缘优势决定了厦门自贸园区在对台合作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据介绍,厦门不光要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还要建设多功能性产业,其中就有区域性融资租赁业聚集区。政府鼓励企业开展对台租赁和飞机、船舶、高端医疗设施、大型设备的租赁。

不过,由于外资融资租赁企业准入门槛不高,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融资租赁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国内融资租赁企业注册数呈井喷式增长,短短几年时间,企业注册数已由几百家骤增至3000余家。但是,国内融资租赁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人才匮乏,经验积累不足,不少企业对融资租赁的实质缺乏清晰认识,对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关注不够,常常以降低费率甚至亏本经营为代价抢夺客户,给专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租赁公司增加了压力。如何进一步降低资金成本,成为摆在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一周前,人民银行对外发布了《厦门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在厦门注册成立的企业和项目可从台湾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入人民币贷款,并通过厦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结算。据悉,台湾当地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利率比大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低20%左右,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政策出台后,海翼租赁积极与厦门中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并在人行的牵头下成功签下了首单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合同。

“这是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新机遇。” 海翼租赁总经理陈月华表示,“按照自贸区的政策,除了资金方面,大陆的融资租赁公司也可以尝试与台湾金融机构合作,在业务、征信调查甚至股权合作等方面大胆尝试。”
描绘新蓝图

立足主业稳扎稳打借自贸东风创新经营

目前,身处厦门自贸区的海翼租赁已取得了医疗器械经营资质,获准开展商业保理业务,同时与某大型央企建立了战略合作意向,企业正在发展的“快车道”上稳步前行,前景可待。

当然,随着市场环境的开放和市场化、法制化的快速推进,新常态下,企业间的竞争会更加公开和直接,自贸园区挂牌后,大量企业蜂拥入驻,包括有相当背景和实力的国有、外资、民营企业,融资租赁业在竞争中发展的态势已悄然显现。

“作为长期立足海西的国有企业,我们在体制和效率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革新和创新,大胆走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在市场长久立足,实现我们‘融通天下、资惠万家’的使命”。海翼租赁总经理陈月华说,“另一方面,所有创新和改革都应该以守住风险底线为前提,更加开放的环境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客户,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合作伙伴,才不会陷入风险而无法自拔。所以,我们在关注外部环境的同时,也在加快塑造市场化、职业化的专业团队,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将内功练实、练透,打造自己的优势服务领域,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