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生转投金融行业

区别于其他业内的专家,赵成龙并非金融科班出身,大学学的工业专业,非要论渊源的话,只因为儿时便对金融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金融业的从业过程中,赵成龙初识融资租赁行业,他发现融资租赁行业是产融结合最紧密的产业,接下来一段时间将会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发展前景无可估量,于是便开始专注于这个领域。

带着儿时的梦想,赵成龙逐渐从行业外走入行业中心,并带领团队成就了今天这个在业内小有名气的无锡金控。

发力ABS 尝试“租赁投行化”

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是租赁公司面临的重大难题,但无锡金控对多渠道融资工具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这一问题。

赵成龙坦承,受制于资金成本的限制,与金融租赁公司相比,无锡金控在业务量规模方面没有先天优势,因此只能从产品创新上寻求突破,满足客户需求。

从普通的银行授信、银行保理业务、跨境融资,到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ABS)、租赁投行化等逐一探索和运用。“针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工具,通过衡量其综合成本及效率的高低选择恰当的融资渠道,并没有简单的一刀切。”赵成龙介绍到。

在创新型融资渠道中,无锡金控尝试与优秀的上市公司合作成立产业基金,专注于有潜力的企业客户,在融资租赁业务之外拓展股权投资、并购等产业基金业务。

与此同时,赵成龙表示,未来无锡金控将会投入一半的精力在ABS上,到今年年底还会发行1-2只ABS 产品。

此外,2015年,无锡金控在上海自贸区成立控股子公司--创嘉(上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尝试“租赁投行化”,将传统的债权融资为主的融资租赁模式向股权融资模式的“投行”类业务转化。

例如采取股债联动的方式,在给成长型公司做融资租赁类业务的时候,可以将部分债权转化为股权,约定业绩,到合适的时候再退出,比单纯的融资租赁债权类收益高,同时也能和企业共同成长,也有利于在其他相关产业的上下游帮我们的客户企业优化产业链,寻找目标客户及供应商。

新能源并非主业 但充满期待

如果说融资难题是企业自身应对不力使然,那么传统业务与新能源市场的角逐,则与行业外部发展环境、政策变化息息相关,究竟是保守传统业务还是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对众多融资租赁公司来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作为一家有着国企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不可避免要涉足公共事业版块,包括与国企、上市公司的合作。如今,国家在新能源行业支持力度逐渐明显,政策倾斜也日益加重,跨入新能源行业,乃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公司股东在新能源领域也具有相关背景。再三考量之下,无锡金控开始进军光伏、汽车租赁等备受追捧的新能源领域。今年起,无锡金控也将同时进军消费金融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行业并未成为无锡金控产业布局上的主力军。“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毕竟尚未成熟,亟待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还有很多,盲目投入过多精力最终很可能石沉大海,”赵成龙解释,目前无锡金控新能源这块的规划是:今年投放5个亿,三到五年内新增50亿。事实上,接下来,无锡金控在包括传统业务及消费金融领域在内的总投资将达数百亿。

尽管如此,赵成龙表示自己对新能源行业依然充满期待。“新能源产业水比较深,原因就是英雄辈出又不断落幕,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前景不好,而是要经过不断洗牌、不断规范才能有序发展。”问题是一定会存在的,逐级解决即可。“整体效率在提升,补贴逐渐下降,两者之间会形成一个平衡点,这是大趋势。”对于新能源产业融资租赁发展的前景,他这样总结。

行业将面临大洗牌

e租宝事件后,融资租赁行业被认为充斥着金融陷阱、风险极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这个行业的评判,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赵成龙则认为,e租宝事件给这个行业带来的不仅是震慑与警醒,更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清洗”。“融资租赁行业本身就有着很大的风险,蕴藏着很多漏洞,需要我们逐一去清理、规范。”他认为,这一负面事件的发生对行业来说并非是一件坏事,经过这次整顿,不规范、实力不足的租赁公司得以重组、淘汰,“最终留下来的可能只有200-300家”。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和收购海外的公司)总数为5022家,对此,赵成龙认为行业竞争之激烈显而易见,“整顿和清理迫在眉睫,对于有实力、规范经营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他预测,洗牌之后,这个数字将不超过四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