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公司唱主角,平安租赁“独树一帜”
众所周知,国内从2013年开始逐步进行了金融自由化、市场化的多项改革,除了在利率市场化大浪潮下衍生出互联网金融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改良以外,在金融供给层面上,也出现了多个领域的融资服务“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手段,融资租赁可以和产业化供应链相结合,通过设备、机器等大宗运营类资产的租赁类融资,实现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和资金利用效率的提升。
在本土的融资租赁行业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无非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因为这一类的租赁公司能够依托银行低廉的资金成本,熟悉的产业链客户延伸以及银行在风控、人力和系统上的支持。不过,有一家非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却引发了市场人士的关注,作为总资产排名前十余名的一家非银行系的融资租赁公司,平安租赁在3年多的时间里跑出了1000亿的租赁资产规模,并迅速以“租赁+互联网”、“个人消费端租赁”、“经营性租赁”及“运营性租赁”等创新租赁手段与细分产业结合,从租赁1.0阶段逐步过渡到服务层次深入的2.0阶段,可以说是在经济大环境调整,产业步入后发展时代提供了一种平安租赁的业务思路。
11月24日,平安租赁在上海举行了千亿盛典暨租赁2.0时代启动仪式,并开展了租赁2.0圆桌论坛环节。著名的融资租赁海外专家阿曼波在在论坛上阐述了欧美先进的融资租赁服务理念,可以发现,与阿曼波的对话中很多业务发展思路与平安租赁在短短三年实现业务规模突破千亿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中美融资租赁市场差异大,服务模式深浅不一
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速,从2006 年到2014 年,我国租赁余额增长了近400倍,复合增速达95%,即便是进入2015年的经济周期调整期以来,租赁余额增速出现一定放缓,但近年的增速也保持在11%左右,目前国内融资租赁总体资产近5万亿左右,融资租赁公司6300多家,已经成为社会化融资规模中的重要参与者。阿曼波先生在平安租赁24日举办的论坛活动中谈到:“我在租赁业研究了非常久的时间,看到了40年的租赁行业发展,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一家公司能够在三年的时间内获得将近160亿美元的价值,这是个非常好的成绩。”
在和阿曼波的对话中发现,和欧美等成熟地区的融资租赁产业相比,国内的融资租赁行业存在一些基本的粗放型特征,产业发展特点比较单一,主要注重一些融资性的服务,对于产业化的后续服务能力不足,在产业比重、规模、专业化能力和风险防范方面与欧美市场也有差距。
首先,融资租赁服务的渗透率一直不高(美国最高渗透率在30%左右,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领域,而中国融资租赁渗透率平均在8%到10%),对产业化服务的深度不够;其次,美国融资租赁大多以直租为主,以设备化融资为主要表现,是很健康的一种以扩大产业需求为动力的融资,而国内很多融资租赁产品以售后回租为主,主要目的是利用现有设备进行单纯的融资,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第三,国内融资租赁一般缺乏统一的行业性标准和运作流程,在风险管理上也往往依托于传统信审手段,服务深度不够,而海外融资租赁大多都通过细分产业的深入运作,实现租赁和运营的结合,获取长期非利息性收入。
阿曼波介绍到:“在西方或者美国,租赁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都是靠创新性产品。比如说平安租赁在未来需要非常严肃的对待经营型租赁,因为经营性租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租赁。”平安租赁今年正式提出要进入变革期,并在业内首次提出“创新租赁2.0模式”,在多个创新方向进行积极探索。或许,对于本土的融资租赁而言,平安租赁这次会开启一次新的转型浪潮。
圈起生态,专业化管理能力提升信用整合
其实,对于融资租赁行业而言,在国内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环境中,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也是正常的。因为从国内融资环境而言,企业在发展的初期对融资的需求渴望度相对而言更大,而融资租赁作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和传统的银行信贷相比,具有更灵活的融资服务期限,更长的付息周期以及更灵活的设备处置等特点,通过具体融资标的物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企业融资压力的降低和长期资金成本的降低,也一定程度上盘活了企业的资金流。
从整个金融信用生态的焦点而言,融资租赁的需求市场与银行信贷的需求市场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融资租赁在特定的产业和行业起到了更好的信用整合作用。因为设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加上消费租赁、运营租赁等创新的运用。融资租赁正在以自身的独特商业模式改造信用生态,达到比银行还要低的不良率,目前平安租赁始终保持在了1%以下的不良率,相比于很多商业银行动辄1.5%以上甚至2%以上具有不小的优势。
对于租赁租赁行业的1.0阶段而言,平安租赁之所以实现了快速的资产增长和稳健的不良率维系,核心优势在于平安租赁保持了一种专业化的租赁业务开发和资产管理能力,而这种能力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优化产业的信用生态。平安租赁通过在资本市场上以稳健的成本融集资金,而后匹配给产业化项目,在财富管理和企业融资之间进行对接,其实也是促进了社会资金融通效率的提升。
这种专业化的管理能力,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以租赁资产为标的的ABS产品具有更高的信用评级和更低的市场发行利率,加上平安租赁在风控和注册资本上的背书,以金融信用为评价的租赁资产证券化成为了专业化管理能力的一个最好佐证。
此外,在今年6月6日下午举行的2016年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发行簿记当日,平安租赁凭借AAA主体信用、依托优质的资产形成能力、良好的资本市场品牌形象,通过和主承销商以及投资人多轮充分有效的沟通,最终将票面利率锁定在2.96%,显示了投资者对平安租赁品牌的高度认可。
2.0阶段:融资租赁将成新独角兽,切入产业化需求
虽然目前国内融资租赁行业还大多处在1.0的阶段,但是像平安租赁这样的平台已经开始朝着服务化、产业链深入化的2.0阶段转型。此外,在国内数千家融资租赁企业中,未来必然会迎来产业化调整,包括业务趋同竞争过度、资金成本定价激烈化、市场价格竞争以及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并购、投资等。
产业将迎来重点大的行业性调整,这个是肯定的,因为随着国内经济周期逐渐显现“L”型的发展趋势,原先通过大规模投资和设备销售带来的基建推动模式逐步开始降温,而后期很多有关大消费和健康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服务将成为一个新的前景领域。不管怎样,融资租赁行业将逐步成长为一个重要的融资服务渠道,并通过2.0阶段的产业化服务渗透,以经营和运营等多种手段结合,成为扎根产业土壤的融资服务。
以大健康和大医疗领域为例,平安租赁这几年一直在潜心研究新兴的医疗行业经营式租赁的可行性。作为集团“大健康战略”多箭齐发中的重要一支,平安租赁正在打造的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探索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运营租赁业务,并计划在未来3-5年,投资百亿元,在全国千万级人口城市建立100家第三方独立影像中心,采用“轻模式+重模式”并重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网络。这样既可以弥补传统医疗资源的不足,也可以实现资源配置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如果说1.0阶段的融资租赁公司比拼的焦点在于风控、业务推广和融资资金成本,那么2.0阶段的租赁公司将更多从行业服务深度、租赁与经营的结合程度以及对更多的大消费和健康生活等民生领域的行业渗透能力。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间节点,平安租赁进行的千亿盛典,已经点燃了2.0时代的竞争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