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舒威、中国电建集团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贺龙、天合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莫凯翔、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副总裁邵宾、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胜交、美国创新金融首席运营官内森•吉本斯针对“融资租赁风控新元年:审视与反思”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以下为嘉宾讨论全文:

  舒威:咱们可以先从审视和反思,过去自己本人也好,还有所在机构好的一些风控方面的理念、思路和经验跟大家做一个分享,第二也可以展望一下未来的考虑方向。

许贺龙:我是一个新兵,从去年才开始到租赁公司来。我这个叫中国电建集团租赁公司,我想用三个主题词给大家介绍一下背景,谈谈我本人对于融资租赁认识,对于风险控制的一些体会。

  我这家公司用三句话来说,第一句话,央企的融资租赁平台,这样天然有一个使命,就是要服务集团。第二句话,我们这个集团三个核心主业,我们作为集团的融资租赁机构,战略方向也是要围绕着集团的主业来做,我们的三个核心业务,一个是电力和新能源。第二是基础设施,第三是水资源与环境。我们目前租赁公司的业务结构,也围绕这三个大方向,这三个大方向和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是相适应的。第三句话,我们这个公司虽然在业内名气不大,但是是一个老公司,老的商租,2004年就已经设立了。在中间过程有起有伏,时间比较长,起的比较早,但是走了一段弯路。我听说很多的租赁公司,尤其是央企系的、国资系的租赁公司,走的路径都是先服务内部,然后再逐步的市场化,我们是先做外部,然后现在回归到服务内部。当然,我们也还是想同时要服务外部,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个基本的背景。

  对于风险控制的认识,首先还是要考虑,我们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控制风险而控制风险,我觉得风险控制的根本目的还是要稳健的开展经营,实现我们的经营目标,而不是一味的要回避风险,风险实际是回避不了的,就像刚才朱总主题发言当中讲的那样,我们经营风险的,作为融资租赁的业务,靠的是对风险的认识,风险的把握,风险的平衡,吃的是这个饭,所以对于风险我们态度应该是积极的。

  我的看法对风险有三个观点,第一,所有的风险都是相对的。是和什么相对呢?是和你自己的能力相对。相对这一个事,它是客观存在的,对有的人是风险,有的人觉得不是风险,我想大家可能小时候都听过一个故事——《小马过河》。对于老牛来说,这个河水很浅,淌过去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松鼠来说这个河水很危险,过不去。所以对同样一个事可以有不同的判断,有的公司能力强可以做风险更大的事,有的公司相对能力弱,可能暂时做不了这样的事。所以对风险的态度一定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

  第二,风险是动态的。在一个阶段,有可能这个事情是一个风险,或者一个阶段这个事还不是一个风险,从长远来看,它有可能是风险,是变化的。这方面作为我所在的这家公司,也曾经有过教训。就像是刚才我前面举的例子,河水有时候看着很浅,但是你走的过程当中有可能是涨潮了,有可能上游来大水了,有可能会形成风险。我们很多人吃亏,就吃在这上面。没有把握住这个动态性,你可能开始做业务的时候觉得是没风险的,但是做了以后,你发现来不及了,可能要被水淹了。

  第三,风险的控制,归根到底实际就是做选择题,面对风险首先选择是做不做,我有没有能力做,做不了的不要勉强,不要做。有能力的你去做,这是一个做不做,然后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做,要想过这个河有很多方法,淌过去也行,河水如果比较大,游过去也是一个方法,甚至我们可以划船过去,可以从桥上过去。我觉得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来应对。如果说你这些能力都没有,那你的选择就应该是不从这里过,不过这条河,你看看有没有别的路径,这个就是我们风险控制根本的要求。

  最后我想也给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这个公司,十几年的经营过程当中一点教训,一点体会。首先说说教训,教训我归纳了一下有两点:第一,不能对自己的感觉过于自信。有的时候跟着感觉走,似乎觉得有很大的利益,自己觉得很有把握,但是有些事情不是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按个人的感觉,或者是你企业决策层的感觉来决定的,它是由一个大的趋势,大的环境所决定的。大的趋势、大的环境把握不住,你可能就要摔跟头,在过程当中你自己的能力有没有,我们这个公司在做业务拓展过程当中走的路跟大家不太一样,我们先做外部的业务,在做外部业务过程当中就陷入了一种盲目经营的状况,盲目的追求利益,觉得有利可图的都想做,跟自己的专业,跟自己的能力偏离度比较大,导致我们在这过程当中有几个项目出了一些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第二,不能过于相信抵押担保的措施。有些征信措施在做的过程当中,你觉得你已经考虑很周到了,你觉得风险能够应对了。但实际上这个征信措施归根到底只是征信而已,是辅助手段,不是根本手段。我们以往做业务的过程当中,有过这样的错误,过于的相信担保的措施、征信的措施。但是项目的主体不行了,第一还款来源没有保证了,征信措施实际上也难以兑现。我们在这过程当中有多个类似的项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归根到底还是我前面说的对风险的认识当中,风险是动态的。你在做这个业务的时候,你觉得那个业务是不错的,资产是不错的,是看好的。在那样的状态下,你所取得的一些征信的措施,抵押的担保,你认为能够覆盖风险。但是一旦大的趋势发生变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整个产业发生变化,加上你的专业能力不够,你对这个产业的把握不够,整个产业都不行了。这个时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的征信措施实际上都大大的缩水,根本就不可能弥补你的风险。因此,我觉得这两点也是我们得到的两个教训。

  作为体会我们正在思考,按照新的定位,我们想在风险控制上有三点小的体会:第一,不忘初心,归根到底现在大家都在说,我们要做真租赁,要回归本源,我理解所谓的不忘初心,回归本源,还是要和产业紧密结合,不能做虚的,必须做实的租赁,这样才能够有生命力的,才能够持续长久。对我们公司来讲现阶段肯定还是结合着集团产业,围绕着产融结合来做事,这样大的方向能把握住,产业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大潮流不会错,在这过程当中不会犯大的错误。我们现在的产业布局一方面是集团内的三大核心业务,同时我们更加关注上下游环节当中做融资租赁业务,体现服务功能。

  第二,做业务过程当中一定要建立自己独特的优势,要有自己的差异化、专业化,当然有的实力强,金租之类,有些大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做一个全面布局。当然全面布局必须建立专业化基础之上,是另外的话题,对我们这样租赁公司来说也坚持专业化发挥自己的特色。整个市场足够大,在这个过程当中没必要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还是选准我自己的方向。我自己的方向做专了,做精了,做透了,机会有的是。

  第三,整合资源,借船出海。这个过程当中能力专业化建设过程当中,要靠我们融资租赁自己本身,要想具备你所从事的行业专业能力,应该说是相当难的。因为我们做的产业,它对技术的要求,对产业环境的要求,对经济趋势把握的要求,应该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了多方面的业务,多方面的专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我们这种产业集团租赁公司来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和集团的兄弟企业联手一起去做。对一个项目,一个产业自己看不准,缺乏这样的专业能力,我用我兄弟企业的、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来进行弥补,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为了一个项目所形成的联合之外,真正要想发挥更好作用的话应该是形成一种利益的共同体,大家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目标,共同推动一个产业,这样可能会更好。从这一点可以推出去,除了集团内的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之外,同业之间,相互之间有做讨论,也很有必要,不同的融资租赁公司之间,或者是不同机构之间,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对融资租赁业务来说,可以提供更好的保证。说的不对请大家批评。谢谢!

  舒威:许总说是租赁的新兵,非常谦虚,对风险认识特别到位,风险是相对的,一个是相对自己能力的,第二相对时间的,第三相对选择方式方法的,套用俗一点的话,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昨天是蜜糖,今天是砒霜,怎么吃要想明白,吃不好有可能是砒霜,这个可能要想一想。下面有请诸总。

  诸永春:刚才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在这个环节我重点介绍一下我们日立租赁具体的情况。日立租赁成立十几年的时间,在租赁行业新一轮兴起之时就进入了,算时间比较长的租赁公司,日立租赁是日立集团下面的日立金融,日立金融的股东是日立制作所、日立集团,还有三菱的金融集团,他们是我们日立金融的股东,我们是一家独资企业,日立金融在日本也是相当有历史了,可以说我们股东本身做金融的,带有这个基因,应该说经验比较丰富,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或者叫做特点,在中国目前所从事的事业主要是跟人、民生有关的事业,我们要防范风险,把公司做好,要选好我们的行业。我们的逻辑是什么呢?民生这方面的事业在任何时候和经济发展周期没什么关系,人生活在这世上一定要生活的更美好,一定要生活的幸福,生活的健康,生活的便捷。为这方面提供我们的服务可以长远的发展,本身风险不是很大的。

  第二,我们日立集团本身就是基础设施大的提供商,集成商。我们也带这个基因了,做这方面的业务我们也比较有经验,和大集团战略也是相符的。我们日立租赁有使命的,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的幸福服务。联合国有2030年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概有17项内容,我不知道大家关注不关注,我们是非常非常关注这个的,我们认为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联合国成员国都要执行这个,消除贫困、清洁用水、好的教育、人的健康,这个在我们做项目的时候,一项一项要对的,做项目是符合几项的,如果不符合这个是不做的,这也是承担企业的责任。要做合规,一定要合规,如果说做业务有什么特点,我觉得就是合规,把合规尽可能做到极致。我们租赁公司不是金租,就是商租。目前按理来说商租规定不是那么多,金租有一套按照金融机构管理的办法,一些指标。其实我们自己在自我管理的时候就把自己当做金租一样,自己内部的管理非常非常严格,一项一项指标很多,都确定好了我们就这么去管,不管目前我们监管发生什么变化,非常欢迎的,严点是好,对我们来说不会形成很大的压力,我们本身自己就这么去做的。合规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国家政策。我们有专门的部门,专门的研究。现在国家有什么新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密切的跟踪。中国这个国家跟其他国家不太一样,我们政策的法规、国家的发展规划对我们整个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非常尊重中国的实际情况,只要是有规定,我们一丝不苟地去执行,

  第三,我们公司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可能比很多企业显得要多一些,繁琐一些。是有一些负面作用,会对整个公司运营的效率产生一些影响,我肯定积极的方面,给我们带来的东西还是积极的。既然要有,我们一丝不苟地去执行,在这方面花费时间的金钱,花费金钱和时间都是值得的。当然我们也很灵活,如果自己确定这些规定已经过时,不符合现在发展需要,我改。改完执行这个,不行再改,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里还是讲究一定灵活性的。

  基于以上的原因,到现在为止也面临几次转型,也出现了很多很多问题,但后来我们做转型,证明现在做法还是对的,当然我也想了,今后发生什么样的问题,确实很难预测,我们还要与时俱进,以变应变。现在面临新的问题,以后我们要做什么。大方向主线不变,但是我们进入什么行业,我们也在考虑,不是这个东西好能赚钱谁都可以做,我们要客观冷静分析这个行业做的逻辑在哪,符合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做的话能不能把我们最好东西发挥出来,也就是说能不能真正规避风险,有什么手段把它想清了,想透了再去做。

  我们自己有传统的做法,认为很成功的。融资租赁实际是大的产业链,也可以说是价值链,每家租赁公司在价值链里的位置不一样的,也非常重视跟其他租赁公司的合作。外资企业到一个国家做生意的话必须扎根整个国家的国土。还要跟我们的同行建立好合作关系,这个也是我们的经验,也是我们的做法。实际取长补短,每个人在一个公司,在一个价值链里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实际大家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去做一项事业。这么做项目,经常可以把好多的外行人看不到的风险,真正给规避掉。这种做法还是很成功的,今后我们还想继续把我们这种做法维持下去,继续跟我们同业、同仁一起来共同推进业务的发展。谢谢!

  舒威:感谢诸总,诸总很熟悉了就不再介绍了。莫总是天合融资租赁负责人,天合融资租赁是广东省机场集团设立的融资租赁机构,是非常有特色的。也想请莫总从咱们天合租赁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一下对风控的看法。

  莫凯翔:谢谢。天合租赁是总部设在广州,是广东省机场管理局旗下的一个专门从属做飞机租赁的飞机租赁公司。我们因为在广州这个地方也有粤港澳区位发展战略性的优势,地处广州,也是中国的南大门。我们现在最主要的目标市场是给东南亚,还有“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发展中的航空公司做飞机的租赁,飞机融资的一些服务。时间不长,但是将近60%的飞机是租给全球的各个航空公司,主要是向阿联酋、卡塔尔、俄罗斯航空。

  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公司发展的战略,包括风控的人才,这几个方面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从天合飞机租赁的角度给大家去分享一下我们怎么去管理航空租赁的风险,因为我们涉及到更多的是跨境的航空公司,所以风险管控我们有三个主要的支柱:一是承租人航空公司的风险管控,当然我们在做任何的租赁业务之前,我们对航空公司股东、经营管理层股本以及航空公司在当地市场的竞争,以及财务盈利的情况、成本的结构都分析的非常清楚,除了给航空承运人分级之外,还要实时监控航空公司有没有突发的事件,包括管理层突然的变化,包括航空公司所在国家,主要收入的汇率一些变化。这个都是我们监控的实时的信息。

  二是对飞机资产的风险管理,有些飞机资产是处在生产周期的末端,残值的保值能力更弱一些,另外有些飞机资产在租给客户的时候,航空公司非常客户化,这样资产你从一个租期转到另外一个租期的时候,特别经营性租赁,转换成本是非常大的,另外是每个国家的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飞机适航的要求,飞机在不同租期进行转换的时候,转换成本是非常非常大的。另外不同的机型,现在主要是波音和空客两大机型,宽体机和窄体机里宽体机流动性更难一些,另外某一种机型全球交付多少量,有多少订单都会影响飞机未来的租赁性,我们飞机租期很长,看残值不光看两三年,要看整个寿命,我们持有飞机的寿命将近两个周期,也就是15年,未来15年残值的一些变化。这是我刚才说资产风险管理。

  三是飞机租赁是租期非常长,但是有一些融资很容易出现租赁公司用短期的资金去配比较长的飞机租赁,有时候经常出现汇率不断波动,还有利率也在不断的波动,国际租赁有些航空公司愿意选择固定的租金,或者是浮动的租金,和你的融资利率和汇率,有些航空公司没有太去管,容易出现错配的现象。另外公司的流动性也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一个中型融资租赁公司,净资产动不动是50个亿,100个亿,把50亿、100亿做亏本了,还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流动性导致租赁公司特别容易在某一个时间点出现很大的问题,是危害性非常大的因素。包括刚才提到的承租人如果信用不好的话,出现迟付的现象,还有飞机资产有时候到了第二租的时候,发现已经残值下降非常快了,或者是第二租的租金是你原来第一期租金的一半。像这种情况下就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刚才跟大家分享了我们在航空租赁,飞机租赁风险管理框架里的三个重要内容,一个是承租人的信用,一个是资产的质量,残值风险的管理,还有做租赁的时候汇率、利率长期、短期错配,以及公司运营流动性风险管理。

  我想另外分享框架之外的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创新。很多人说创新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但实际上我们把这个创新放到风险管理里面来,也是非常非常恰当的。因为现在整个市场都是不断地变化,客户的需求也是在不断地进化。我们的产品到底能不能够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我们现有的经营模式能不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里跟同行继续相比,保持竞争能力,的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司没有创新,你的产品慢慢的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像飞机租赁也是一样的。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之前很早的时候很多租赁公司在国内都是用融资性租赁在做,但是后面发现经营性飞机租赁现在又变得更加重要了。但是国内做多了以后发现,大家都在国内竞争。怎么样去做到国际去,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创新和开拓的重要方面。如果这个公司保持原来的模式,在国内竞争,又是做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可想而知从过去十年做到现在,经营的情况面临多大的困难,这是创新,我也想放到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助于防范风险的第五点,还是要打造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每个租赁公司都是一样的,但是租赁公司一方面要对行业有所了解,接触承运人客户,对我们的资产非常了解。行业的背景,专业性非常重要。另外很多租赁公司,大家都通过利差来获取利润,资本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讲,能把这两个方面,行业和资本都做到非常优秀的话,这是非常非常难的。为什么大家都看我们股东到底是金融背景比较强,还是行业背景比较强,也就是说把这两块做到一起的公司真的很少。作为一个公司来讲,我们实际就可以去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合作平台。

  我在天合也认真总结股东的禀赋,在广州这个地方,中国的南大门,面对东南亚未来五年航空巨大的需求市场,其实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但是资本实际不是我们的强项。这个事情我可以举简单的例子,像刚刚中标的九元航空,飞机发动机的项目,我们跟安徽合肥有一个兴泰租赁,他们是投融资为主的租赁公司,资产端很难找到,他们对航空业不是很熟悉,航空资产也不是很熟悉,但是我们做了联合,把航空资产整个租赁架构嫁接好,另外跟我们组成合作,联合租赁的一种方式,成立共同的特殊目的公司操作起来,负债端解决了,而且成本比我们会更低。资产端我们解决了,而且我们比它更专业,资产管理、租赁架构。合作开放平台,真正有利于控制我们的风险。不太懂行业的租赁公司,我一下子进去的话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做事情。有时候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如果没有把它平衡好,猛然进入那个行业花三到四年,这三到四年做的业务可想而知风险很大的。

  简单分享我们在航空租赁风险管理的三个方面,一个是承租人,一个是资产,一个是流动性和资金的配对。模式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对企业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我给大家举的例子强调行业内部打造合作、开放的平台,用自己的专业,再加上其他不同禀赋的企业合作伙伴联合起来,可能会进一步有助于降低我们的风险。谢谢大家!

  舒威:莫总讲得非常好,深有感触。特别是我们现在讲风险,或者说风控,应该是一个公司全面的风险管理的问题。我们可能平时更重视的是信用风险的问题。对租赁公司来说,它是一个综合的,特别是刚才提到的流动性风险,从去年以来一直到今年上半年,整个市场流动性偏紧时候,流动性风险应该是很明显的,很多融资租赁公司,甚至金融租赁公司在这方面,主要是错配的问题,错配既是利润的来源也是风险的来源。特别有些新进入的行业公司,在这些方面可能要更加的注意。

  下面有请中信金租的邵总,邵总是非常资深的租赁专家,曾经在外商的租赁公司和银行系,现在又在中信金租探索行业和引领绿色金融方面,昨天中信金租也获得了腾飞奖的绿色金融奖,都是邵总带领探索的成果。请邵总给我们分享一下我们的特色风控的理念。谢谢!

  邵宾:简单介绍中信金租的情况,昨天俞总在大会上做了主旨发言,其实我们成立三年时间,累计投放830多亿,存量资产510亿,其中50%以上是清洁能源。这块主要我们业务特色,更多以绿色租赁为主,一共是五个板块,清洁能源是大头,剩下我们有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现代交通,还有民生事业,基本围绕绿色租赁为主的。切合今天的主题,主要讲讲租赁公司的风控。

  刚才几位老总都分享了,我非常赞同,风险一直在那,你怎么样去发现风险,或者你怎么样处置风险,我自己感觉风险你光靠防是防不住的,更多自然化解。对风险我们自己的理解,把控风险是四个措施。第一是对行业的理解,对行业的预判。第二你有很强的产品设计能力,第三是你的快速执行力,第四就是出现风险之后,你怎么把这个资产处置了。最早在工银租赁,外商租赁公司也做过很多年。银行系租赁公司基本是依托母行的风险体系来看业务。我们做的不是特别细致,简单粗暴,看项目一般是信贷思维,就是两条,你爹是谁,你家有啥东西,有了就给你做,没有再考虑,因为我也不缺业务。这块更多是一个信贷的思维。

  我们租赁公司更多租赁的本源是对资产的投资和运营。还有一个是对资产的处置能力,这是你防范风险的最核心。处置能力是依靠之前对行业的理解和对你交易结构的设计,这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把这套都做好了,基本上风险上相对可控。

  分享一下中信租赁做的一些对行业的理解。比如做清洁能源做的比较多,整个行业未来发展是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也非常好。取代化石能源是必然的趋势,国家有很多的政策扶植,相对不变。行业是不是可持续发展行业。第二在设计交易结构上,我们主要是做电站的,这个电站的风险在哪呢?更多的是一个国家政策变化的风险,比如说光伏电站都有补贴,补贴什么时候到位,如果不到位是不是可以,期限相对比较长,市场直接卖给电网,市场上没有问题,生产基本原材料也不需要,更多是政策稳定性上,是不是在交易结构上把这个能规避掉。比如说刚才许总也聊,电站投资回报期是八年,含补贴,补贴原则上国家补贴是按原来规定一年之内到,现在基本上是两年到三年,最长的到三年。是不是按照现金流,交易结构上完全可以拉长。做12到15年不考虑补贴,按脱硫煤标杆的电价,按照现金流全期限测算未来十五年的现金流,我推算给它的融资额,从交易结构上就规避政策上的风险,规避完了项目置换走,项目走下去。

  第二在后期处置上,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看,像莫总他们飞机、船做资产处置比较容易的,因为单机单船,所有船比较明晰,市场交易的市场也比较活跃,相对比较容易。电站怎么处置?电站做设备类的,做组件,这些没法处置,拆下来基本没有价值。可是它的项目本身是可以流通的,电站的公司,电站整个项目在市场上是非常容易处置的,或者说流通起来还相对容易的。我们在交易结构上,现在开始做项目之前就要考虑后期出现风险是不是电站处置,不是光处置一个资产,交易结构除了项目的股权抵质押,或者设备的抵押之外,更多把股权过户到基金名下,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项目股权搁到基金名下,后期电站本身出现风险,可以直接对股权做处置。这样把资产灵活变现出去,在业务的结构上设置这些东西,做项目之前就要考虑怎么处置,有没有能力处置。还有后期处置环节,现在其实内部已经开始大量在业务部门,要他们做处置的工作。不要先去开拓业务,不管后面,所以我们给前台业务部门,除了你的拓展业务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之外,我们还给他们加了一个指标,就是你在这个行业里能不能做一些撮合交易,不用资金的,自己通过你对这个行业的上下游的理解,客户的丰富度,能不能做电站的撮合交易,更多锻炼前台业务部门,你在这个市场的专业度,而且你对这个市场的把控度,后期真正处置的时候能不能找到客户。前台业务部门给指标,要深入到行业里去,去做一些专业撮合交易。这样对他们的业务提升能力,或者对我们的处置能力会有很大的一个影响。

  这是分享中信的一些防范风险的小经验。走过来这两年,我们也是回顾,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我们回顾,更多是专业化,自己公司主要以“三化”,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早年租赁公司,尤其金租,超过1000亿以上的,这两年感觉突然一下就放慢了前进的脚步,更多我自己感觉一个是受资本约束的要求,监管的要求,第二还是对市场定位和专业化是否坚持上,受很大的影响。早年租赁公司,明年做什么,因为早年租赁公司,尤其银行系租赁公司,依靠母行做了很多政府类的项目,其他其实同类的租赁公司做政府类做的也比较多,好码数,风险相对较高,收益相对较低,基本是跟风。租赁公司是不是有自己的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是不是能坚定。总结过来为什么现在租赁公司,有租赁公司前两年发展非常好,现在一下就慢了,更多的是这块业务受政策性影响,或者不是真正租赁的业务,更多是信贷的业务,政策变化之后,你这个体量这么大,现在再转型,基本上就很难了。从你的外部来讲,可能马上找不到能填补你这么大一个缺量的,增量的行业。按内部来讲,从前台到风控,到后台处置,都没有做好准备,我想还是要保持定力,做专业化,这是租赁公司未来的一个发展。

  我看大家都这么想,可是真正遇到股东要求指标的时候还是不行,又走到老路上去了,所以我们想现在已经到这种地步了,还是要尽早的转型。这一点上我们深有体会,我们从2015年成立就开始专业化,当时是非常痛苦,很多母行或者同业做的项目,我们都没有做,我们一直坚持专业化的进程。现在看我们转型比较快,银行系租赁公司依靠母行拿业务,也给大家透露一个信息,基本上我们形成专业化之后,我们跟母行的业务来源基本上不到30%,70%都是我们自营的。你专业化之后在行业里上下游非常清楚,而且你的目标客户和你的标准也非常清晰,操作起来可能更好一点。

  第二方面说一些创新,风险防范和业务还都是需要一些创新的支持。防范风险,举电站的例子,更多是股权的隔离,原来小股东跟资产隔离了,这样在后期股权处置上更有强有力的支撑。现在金租可能商务部租赁公司还可以,做股权的转让,设立一个公司可以。金租基本受监管要求不能股权投资的。我们现在也在呼吁监管,我们从今年开始,是为了风险隔离,不是更多做业务,我现在存量有很多,都是需要把这个股权跟资产要分割的。现在我们也在跟监管去申请,已经申请了几次,昨天也跟东疆领导说成立SPV,现在能不能做类似于电站设备类的SPV,能不能更多允许我做股权的隔离上的功能。这样是保证我资产的安全性,这都是创新的举措。

  第三方面借这个机会,希望跟在座同业、同行加强合作,中信金租成立之后就有一个产品,我们叫租赁+,主要是跟同业资产转入和转出,我们两到三年已经做了170亿的转入转出,我们的转入转出也是有针对性的,更多转入跟绿色租赁有关联的这些资产,我们是希望优质资产,扩大我资产的规模。第二跟同业一块把行业做大做强。我们有一些转出的资产是什么概念呢?因为我是中信银行(601998,股吧)的全资子公司,中信银行还是在全国有40多家分行,有很多的网点,我们还利用网络的优势,他们推荐了我们很多优质的项目,这些项目非常优质,可是不属于绿色租赁的范畴,可能符合其他的,比如同业的租赁公司业务方向,我们也可以把整个中信系统渠道给大家去分享,这样把整个合作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强。

  舒威:很多事情知易行难,为什么知易行难呢。这里一个是你知了,其他人还没有知,你的股东和监管其没有知,不支持。所以为什么更多探讨租赁公司内部的问题,更多看外部环境是否支持知了之后的行,全社会和股东要求都要支持。

  下面是文科租赁的吴总,吴总在文化资产租赁、产权租赁方面很有探索,也是国新旗下中国文发参股的企业。

  吴胜交:主持人以及各位老总上午好!我是来自于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天我在私下跟一些新朋友交换名片的时候,我们公司成立时间不长,2014年成立的,也就四年多一点的时间,很多朋友说文科租赁,眼睛就大了,意味着我们公司在市场上还小有名气,有不少朋友知道我们。我在想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最近几年做上市公司做的比较多,因为上市公司的业务基本对外披露,这些公开披露的信息我们公司露的脸比较多。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刚才舒总说的,我们给文化企业做租赁,大家在座都不敢给文化企业放款,我们是全国不能说唯一,至少我们排第一的话,后面数几十家加起来都不一定有我们给文化企业放的款多,这应该是一个事实。很多朋友在问,你们文化企业居然敢放款,你们怎么做的?我们的想法是文化企业真的不是洪水猛兽,也是有鼻子有眼的正常企业。大家可能在做的时候,以前做企业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有土地,有厂房,有设备等等。但是真正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创始人,或者实际控制人出什么问题的话,这个钱其实是回不来的,这个厂房怎么处置,土地进行处理的时候是耗时耗力,组织效果也不一定。刚才许总说不要迷信抵押品和担保品等等,固有资产的设备,或者一个厂房,其实本身不一定起作用的。同样对于无形资产来说的话就不代表它不能起作用。比如说我们给一个什么影视公司,或者拍一个电视剧的,或者什么电影的,电视剧的版权和电影的版权是有价值的,为什么?因为我可以转卖,本身租赁物归我了,我可以转卖给什么优酷,或者电视台等等,我是能处置的,本身也是有价值的。不能因为看不见的东西就认为风险很大,就没法控制,这不是我们判断的一个标准,至少不是唯一的标准。

  今天主题说的是风险的反思,简单我的理解,信用环境出现了恶化。第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大家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市场缺乏敬畏精神,不敬畏市场。其实有句俗话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一个一两岁的小孩是不怕老虎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假设他有机会跟老虎接触的话,老虎开始不一定吃他,或者老虎吃饱了,或者什么原因不一定吃他,他慢慢对老虎丧失了敬畏之心。但是老虎是一定会吃人的,只是时间问题。我反思我们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一直三四十年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一直就没有出什么大的经济波动和经济的周期,像西方经济箫条等等,其中可能有一些波动,但是我们通过宏观调控政策,基本都平滑过去了。所以大家认为我们经济不会出问题的,而且现在也有6%点多的经济增长,而且大家普遍认为政府一定会保经济增长的,所以货币紧缩过程中只紧缩一段时间,一定会放松的,没想到这一次的货币紧缩、去杠杆来的这么凶猛,而且持续时间这么长。这是市场各方都没有想到的,包括政府,包括民营企业,还有包括这些债权人都是没想到这个问题的,我们也跟不少企业打交道,很多我们都避开了。我们发现他们这两年,尤其过去几万亿下来以后,有一些方面地方政府不能说威逼利诱,希望他们上马新的项目,他们自己也是为了抢占市场,加上形势一片大好,所以也是在扩充产能,搞一些园区、工厂的建设,但是每个园区建设下去可能几十个亿,但是你园区到现金流回来,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刚好一碰上目前宏观调控的政策,所以这个现金流马上就断了。这样的企业没办法,自己有一定的原因,更多是宏观政策的原因,以及宏观环境的原因,加上自己的贪婪,没有控制理性的原因,导致自己现金流断裂。出了问题政府一定会放松政策,企业也肯定会活过来,我们通过一个展期等等,企业总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很多债权人也是比较粗放地扩张自己的业务。所以相对而言的话缺乏理性,应该是很多企业面临困境的原因之一。

  第二,大家做项目,或者企业、债权人做风险判断的时候和做业务的时候,一个思维习惯的问题。我个人理解用比较静止的,或者比较固有的思维思考问题,我以前从四大出来的,也做过投行,我们比较喜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喜欢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很多债权人用比较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表现为对财务报表,很多人比较在意,而且应该说相当在意里面的数据,里面的比率关系等等,尤其跟一些风控打交道的时候,算来算去这些比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理解,财务报表能发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发现所有的问题,而且可能会把你带入一个误区。为什么呢?其实财务报表本身做过审计的人知道,做过美化的,尊重合规合法的情况下做到美化。你们过于相信财务报表比率或者数据的话很容易中圈套。另外有一些比较恶意地去美化报表,如果过于在乎财务报表的话,就一定会出问题。另外很多人做业务的时候,如果经验比较丰富的话,可能用经验主义解决一些问题,其实跟过河一样,一开始很浅,走到里面可能很深。不管经济周期也好,还是行业也好,还是个人企业也好,都有周期性的问题,昨天看是好的,不代表今天一定好。比如跟银行打交道一样,毕竟我们很多资源来自于银行,银行从年初会制定行业的准则,或者一些标准。我个人感觉这是比较滞后的。因为很多银行过程中不出问题,一直按照原有的在往前走。但是一旦出问题,比较一刀切的,比较凶猛的模式。假设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企业出现问题,整个地区,整个行业全被否掉。比如我们租赁公司,跟银行打交道的时候也会心有感触,过去几年银行给租赁公司贷款比较容易的,但是有不少租赁公司合规经营以及风险控制方面做的不恰当,出了一些问题,银行某些个别租赁公司出问题,对整个租赁公司可能很谨慎,惯性思维,不可避免一定有不良发生。

  第三,由第三条衍生过来的,债权人有点固步自封,缺少沟通交流。为什么这么说呢?银行各地都有分支机构,我们在北京的话,各地没有分支机构的,云南、福建那些偏远地区山高皇帝远,我们企业不了解的,别人实效信息银行有很多企业让你开户,现金流以及往来款等等都在里面发生,可能随时掌控,但我们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这方面理所当然应该比银行做的工作要多,而且我们的风控水准理所当然应该比他们高才行,否则的话我们一定会出很多的风险,为什么说固步自封呢?切身的感受,我们做业务过程中也碰到不少网红企业,报表很好看,尤其上市公司很多报表都很好看。或者沟通一次两次,做尽调,吃一两次饭发现不了问题。这些山高皇帝远的项目我个人建议多花点心思,一定跟同行业,不仅仅是租赁行业,当地做民间借贷的等等,他们可能能提供很多的信息。我曾经有不少网红企业都成功避开了,过去有不少踩雷的,通过这个途径是可以做到的,咱们以前没做到,是因为用的比较少。

  第四,专业化的问题。因为两年前我跟同行在沟通专业化问题的时候,实话说,当时我不是特别认可,我也认为专业化能够解决一些风险的问题,但是种种原因,专业化可能推起来会比较费劲,落地很难。两年前我是持一个比较怀疑的态度,其实两年以后的今天,当然我还在怀疑,但是我可能更多的偏向于还是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为什么呢?专业化以后有朋友圈,在圈子里跟各种各样的业界人士多沟通,你的客户朋友圈以及同行的朋友圈等等,你就能比较敏感地捕捉到一些行业内的信息,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的话就可能捕捉不了。而且真的出了一些问题的时候,你的设备也好,或者租赁物质也好,在处理的过程中,你可能有一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诉求,有不同的需求,你们处理比较方便,这是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的。

  当然走了这么多年,真正走成功专业化的租赁公司其实不多,我们文化租赁相对来说比较有特色,大家可能认为我们比较专业化一点,我们的理解也是在不断摸索过程中,也是尽量往这方面走,但是做的还不是很完善。

  舒威:谢谢吴总非常有价值的分享,一个网红项目上的方法论,第二也讲到提高行业自律,不要一人生病全行业吃药,个别事件影响整体的行业信用。其实还没有细讲的是租赁物的问题,这里跟现在监管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监管办法明确租赁物的范围,这个东西不是的话怎么办,我们呼吁监管把租赁物的定义放在有价值的资产上。不一定都叫固定资产,或者实物资产。租赁物是多年以来讲的,在这次行业转型当中要重视,也要多呼吁。同时也讲到老虎的问题,非常对。别以为是野生动物园里的老虎就敢下车去摸一摸,还是要注意不要随便开车门下去。

  下面既然是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我们是非常国际化的论坛,下面有请来自美国的创新金融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内森•吉本斯先生跟我们分享您在美国的经验。谢谢!

内森•吉本斯:非常感谢您,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我简单说两句。至于风险管理方面,很多美国公司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历史上我们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们的记录非常好,也是有很多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在风险的管控方面,但是现在市场变化非常的快,我们也意识到过去的这些老办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新形势。刚才几位同事也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这一点。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成功的经验就会使我们在未来止步不前,尤其在于风险管控转移方面,非常严重依靠金融报表,以及要求很多人力的投入在研究金融报表方面,所谓松鼠过河还是小马过河的比喻。

  在美国,其实真的是有很多的松鼠不自量力地试图过河,一些新公司,小公司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依然强行要过河,也是带来非常大的危险。所以他们也在不断的寻求方式,想要很快的去提升自己,但是有时候却是欲速则不达。很多僵化的大组织,应对风险转变思路速度不能够匹配时代的变革。刚才日立的同事提到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去联手,来集思广益,才能够去弥补我们现在的一些知识上的缺陷,其中一点对于信息快速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我认为我们海量的信息是前所未见的,很多的组织,尤其是小科技公司和企业,他们有非常创新的方法去处理这些海量信息,加速决策的过程,同时也能够带来好的效果。所以如果我们看向未来的话,我其实对怎么样更好处理风险没有明确答案,相信作为公司如果能够有更灵活的方式,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做调整,的确是处理风险最好不过的方式,我们不能够只看某一个方面,很有可能处理这一个方式的手段会很快过时,必须有全局观念,我不想推荐处理某一种风险的手段,我建议大家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有更灵活的处理方法,以及去依靠一些小的组织,他们有更灵活的方式去处理现在所面临的风险。刚才很多提到了监管的问题,美国其实很多的公司都举步维艰,因为他们冒了很大的风险,借贷给一些小企业,一些初创企业,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用高额的费用来去转移这个风险,而美国政府规定也促使公司在收取费用时候变得更透明。我们必须要跟上时代,看到这些不断变化的外部的情况,的确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最好规避风险的方法不是一种或者几种方法,而是要保持灵活,依靠同伴,不断创新,不断去利用现有的海量数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