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4号盾构机于今日上午11点18分在河南省洛阳市地铁一号线解放路站破洞而出,该台盾构机于2018年8月20日始发至今,共完成2.6公里的掘进里程,在洛阳地铁全线施工中工效排名第一……” 2019年5月30日,从洛阳地铁施工现场传来喜讯,光谷租赁公司的员工们击掌相庆。

光谷租赁开展盾构机经营性租赁业务,可以说是开创了中部地区同业的先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捷报频传,更取得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拓展这个细分领域,是市场需求、竞争战略、团队储备共同作用的结果,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不过,回想起当初决定筹备盾构机经营性租赁的那段经历,团队负责人刘军感慨颇多!故事还得从2017年12月说起——刘军牵头带着助手樊毅开始了各项前期工作,从各大地铁门户到国家发改委、行业网站的信息收集,从各地方统计年鉴的大数据检索、查阅到实地调研、走访同业,历经了5个月扎扎实实的筹备工作,刘军和他的团队让大家看到了这块领域未来的市场容量和希望,更用严谨专业、翔实可信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征服了公司决策层。2018年6月30日,首台盾构机“光谷1号”正式下线,从此,光谷租赁正式开启了全新的业务领域:盾构机经营性租赁。

经过近一年的打磨,盾构机租赁业务已形成了一支向心力好、专业力强的职业化团队,成员由金融专业人员和具备盾构机生产制造及施工管理多年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他们更是从采购经营、租后监理、余值管理到资产处置建立起了项目生命全周期的管理体系。

要知道,经营性租赁是真正体现了产融深度结合、贴近租赁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刘军说,光谷租赁作为区域领军企业,他们肩负着不断应对市场竞争、持续开拓创新的重任。而正是因为这份使命感,才让他和他的团队面对困难,一直坚持。但与靓丽的成绩相比,这个团队的人员却显得格外低调、沉稳、有力、坚韧,如同盾构机一样,默默在看不到的地下深处创造着奇迹……

执着和坚韧的"地下工作者"——徐霞瑞

一般人想象中,掘进监理工作都是坐在干净、整洁、四平八稳、布满精密仪器的操控台进行,但实际上隧道里湿气很重、环境恶劣,温度常常高达40摄氏度。负责掘进监理工作的徐霞瑞常年在井下洞内施工监理,多年的职业让他患上了一种顽固难治的湿疹,每到夏天就会复发。因为每次出洞后,鼻孔、口水和全身几乎全是黑色,他笑称自己就是一名“地下工作者”。个头不高的他,谈起这些,丝毫没有怨言和倦怠,语速快捷、神情精干。

徐霞瑞曾在大型知名国企从事相关工作10余年,施工管理经验丰富,凭借其职业敏感度和安全意识,今年5月上旬成功发现、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隐患。当时,正值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期间,施工方未按章程安装通风系统,操作不规范使得甲烷超标。当天,徐霞瑞按严谨的工作检查程序,首先进入盾构机的机仓监控室,当他发现某处报警提示灯亮时,凭借多年的经验,判断可能甲烷超标,于是马上拉着一旁的孙建斌,快速逃离100多米的隧道,并通知施工方紧急处理。“要知道,去年的佛山隧道电瓶车起火和今年青岛的事故,都给我们团队敲醒警钟。安全第一,是盾构机团队的工作使命。”他推了推镜框,严肃地说到。
盾构机的施工管理,不但要拼技术、拼经验,还要拼体力,加班熬夜更是常有的事。光谷2号盾构机在宁波地铁4号线施工期间,由于受制于交通管制,运输时间都要求在夜间进行。当时,徐霞瑞和钱程就熬了3个通宵,全程跟进施工,为的就是确保工程准时、安全地推进。

自我突破、不断蜕变的团队新星——樊毅

年轻人不是因为成长了才敢担当,而是因为勇于担当而快速成长。现在进行商务拓展时游刃有余的樊毅,在两年前还是一枚青涩但不乏果敢的“小鲜肉”。2017年,公司计划在荆门开设办事处,作为新人的樊毅怀揣着“到一线去、到听得到炮声的地方去”的信念,主动请缨外派荆门。5个多月的外派时间,他调研走访了当地高新区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保持着每天调研至少一家企业的工作频率。这100多家的企业逐一跑下来,他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却是实打实的一手经验。这段经历为他进入盾构机租赁行业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盾构机业务筹建之初,刘军一眼相中了这位踏实、上进的小伙子,于是就有了接下来近半年紧张而严谨的调研筹备工作。回忆起当初的种种,樊毅仿佛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那是一个冬日的凌晨三点,他被一场梦惊醒后,发现眼前一片白茫茫,紧接着浮现眼帘的全是PPT数据、图表和文字,他下意识地打开手机,发现团队微信群里并没有任何留言。“哦,那段时间我做梦都是工作场景的条件反射,为了把盾构机经营性租赁的可行性方案做到尽善尽美,PPT改了68稿,不分白天和黑夜,微信群里随时都有刘总的修改意见和大家的各种建议。最后,大到一些分析数据,小到一处标点错误,都被我一一修正了,要知道,这些细节工作对我来说,太有挑战了……”成长是需要克服自己的舒适区的,严师出高徒,最后盾构机团队呈现出的可研报告就是他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一份最佳答卷。

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空中飞人”——刘军

一天跑5个城市,成就团队负责人刘军“飞人”之名。从武汉飞上海,从上海高铁到常州,再由常州动车到杭州,通常就是他一天行程的缩影。一次,刘军与吴前海从武汉飞呼和浩特,由于等待客户而耽误了返程时间,便凌晨改签先飞长沙,次日清晨再从长沙乘高铁回武汉,为的就是早上9点能准时回集团上会。

“飞人”在行程中经常脚不沾地,但在带队伍方面,却是异常地严格务实、脚踏实地。

首先是注重单兵作战能力。常规来说,其他公司每条线都配备2-3人,我们现在5台盾构机则由3人来维护运营,如此精简的配置,对个人要求相当高,首先是专业能力要扎实过硬,但个人工作的热情与意愿是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这样才能保证“单兵作战”的高效。“意愿第一”是他反复提到的一句话。

其次是贯彻严格工作精神。武大毕业的刘军,平日给人感觉儒雅绅士,但对待工作问题,毫不手软。去年,在宁波线路的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中的某个设备出了小故障,由于事情繁多,现场的同事忽视而未第一时间报备和处理。到底是由于施工方操作不当引起的小故障,还是设备本身的问题?反正设备还在质保期,所以大家都没把它当回事。事后得知此情况的刘军专门在部门内部召开专题会,严厉批评和纠正了这样的工作态度。

再次是张弛有度、悉心培养。他说,很体谅团队的辛苦,一直做到充分授权,对于可控的问题,信任大家能及时现场解决。但是,针对工作中的小问题,要求大家必须今日事今日毕,绝不可拖沓,并且还要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判定责任方,给施工方、供应商等公平的裁定的同时协调处理好各方商务关系,确保工程安全与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