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我是来自国药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王雅炯,我今天的题目是与资金相关。各个租赁公司的资源禀赋、股东背景并不一样,我们要做是从外面把资金搬过来,用于公司日常运营。
  
  我们公司的资金业务不是做得最好的,但是在现有的资源禀赋下,做了很多创新。结合这两年的情况,跟大家进行分享一些体会。
  
  每年我都在想,融资工作到底是该做些什么,今年能做到什么程度,明年能做到什么程度,同业租赁公司都在做什么,市场上有哪些新东西。每一家租赁公司都存在融资天花板,这个融资天花板我理解的是它来源于整个中国的体制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程度。
  
  中国是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同时实行“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体系。这种监管体系,形成了现有的金融结构。最早的金融结构理论是耶鲁大学教授戈德史密斯提出来的,由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两方面构成的。
  
  从金融工具角度而言,从中国2021年3季度社融总量数据来看,整个市场以贷款为主,债券和股票占了一部分,剩下就是票据、委贷等业务,这是体制形成的社会融资结构。
  
  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从中国金融资产总量来看, 90%都是银行,剩下的是保险以及其他非银机构。而从银行业内部结构来看,国有大行占了一半,这也是体制所决定的。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总量大但结构不均衡,此外,近两年受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而实体经济决定了中国信用结构,比如说央企、国企、民企和上市公司,这些主体在整个市场上的信用结构不一样,大家享受的信用资源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金融结构跟信用结构组成了现有的融资结构,对于整个市场中每一家企业而言,它都因为这些结构原因产生了融资天花板。对于我们每一家机构来说,都在想方设法无限贴近天花板,与此同时也都在寻求一些突破。因此,我们通过搭各种交易结构,在金融结构和信用结构当中不断的去做连接和创设,以此来实现资金融通。
  
  中国的大部分资源掌握在银行手里,如果说融资的话,经常会碰到做信贷、做债券或者非标融资,但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银行资金来源比较多元化,但是最终来源于谁?第一个是国家,第二个是社会居民、企业。
  
  在资金流转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租赁公司存在的大概层次,在什么阶段能够跟哪些金融机构,通过什么样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结构进行资金融通,不管是债券还是贷款,或通过资产交易的方式做资金业务。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使我们能在一个非常合理合规的范围内实现一些小的突破。
  
 首先是区域的限制。以表内信贷为例,我们在北京,跟异地银行开展业务的话会有区域的限制,可以通过一些债券或者非标的渠道突破这个限制。
  
  第二个突破主体限制。头部租赁公司相对来说空间比较大一些,但其实一万多家租赁公司里面可能大部分租赁公司没有公开评级,体量比较小,那这些租赁公司怎么突破它的限制?举个例子,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设计一部分评级比较高的、公开市场比较认可的债券给到投资人。
  
  还有突破一些类型。我们的渠道都是通过银行持牌金融机构,但在进行交易结构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式。比如,我了解到,同业有些租赁公司,早在资管新规之前通过基金的方式,到后来通过信托的方式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企业、居民当中获得客户资源。
  
  总结一句,中国现有体制跟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目前中国金融结构以及信用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家租赁公司都有相应融资天花板。当下想要突破融资天花板可以从交易结构方面来突破,获得相应的资金融通渠道。介绍三个简单的例子:
  
  案例一:跨境银团
  
  我们之前操作过一笔境外融资实现了跨区域的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融资基本上都是在境内,即使境外也是传统的内保外贷模式比较多。对于体量较小的租赁公司,会存在单笔融资规模太小的问题,因为全套流程比较长,一次融几千万,一、两个亿周期太长,没有办法满足公司日常经营需求。基于此,我们考虑采用批量方式,去年做了一笔11.7亿港元的银团贷款,规模相对比较大。当时沟通联络的境外机构给出了境外融资的建议,最终商定采用银团的方式,和债券类似,牵头机构会在国际市场上找一些资金。就现在而言,境内主体做境外的银团,大部分机构都是在亚洲国家和区域,比如说日、韩、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澳门地区等,也包括新加坡一些机构。通过他们跟所有机构进行沟通、商定方案,确定方案后外债备案,最后签署协议,落实各项条件。
  
  多数租赁公司没有海外业务,所以没有海外收入,这笔钱进来之后,需要结汇后换成人民币,而在实际偿还得用港币。这种情况下存在汇率风险,并且当时采用国际通用的产品要素方案,用的是浮动利率,有相应的利率风险。这笔银团利率比较低,零点几,比美元稍微高一点点,如果未来利率上行的话会承担很多额外风险。我们找了两家机构做了衍生品对冲,把未来所有的本金加上利息部分的汇率、利率风险全部锁定了。
  
  市场上的租赁公司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的越来越多了。一是跟目前境内市场有关系;二是境外投资机构缺少高收益资产。大家都知道,海外利率非常低,有些区域都是负利率,我之前跟同业租赁公司交流的时候,有通过欧元去举债,采取一些对冲交易后成本接近零。搭这种交易结构,对租赁公司而言是一种非常好的突破区域限制的方式。
  
  案例二:次级债券交易
  
  我们做了一个小的尝试,这个还不是一个特别主流的东西。从17年开始,我们就不断发行证券化产品。因为我们体量小,不需要像头部租赁公司一样为了压降风险资产倍数而进行出表操作。但也会带来一个问题:1个亿的资产很有可能换回来9000万,融资中不断会有损耗。如果按照租赁公司做5、6倍周转的话,可能损耗完之后资本金理论值没有了。这种情况对租赁公司而言,需要通过信用方式融资,但对于主体资质相对较低的租赁公司,难度都比较大。我们当时也做了两种形式的尝试,基础资产都是围绕自持证券化劣后债券。
  
  第一种方式是收益权转让,载体都是信托,次级债券有现金流,现金流比较厚实,我们跟信托把底层资产现金流梳理之后,把前面优先级现金流剥离,测算(劣后级)现金流,在一个信托计划下设计三款产品,对应不同的期限和不同收益率,这三款产品面向不同投资人销售,这里面有机构投资人,也有高净值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把我们次级债券(劣后)现金流进行集中变现。
  
  原来这种模式下,信托是被认定为融资类信托,监管政策一直在压价,怎么样才能在现有监管政策下还能够做相关业务呢?后来就采用另外一种方式,二级市场转让,这跟二级市场买卖证券一样,在初始设置ABS交易结构的时候,在方案里面确定将次级做成可转让状态,发行完后通过证券账户把次级卖给交易对手,考虑到次级债券一般期限比较长,也可以通过定期转让方式。
  
  案例三:非标转标业务
  
  这是另外一种交易结构,也是我们刚尝试的一笔业务。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需要底层资产,租赁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是基于融资租赁合同债权债务关系而形成的基础资产。那如果我手里没有相应的合同债权,或者合同债权还没有形成,怎么参与到证券化市场当中呢?我们关注到市场上有很多城投公司做类似的尝试,于是就在思考这种模式能不能用到我们身上,也跟一些金融机构探讨、研究方案,通过交易结构的方式能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参与证券化业务。整个交易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给几家租赁公司放信托借款,再把信托借款合同债权委托设置一个财产信托,基于这个财产信托在银行间市场发行ABN,这种方式有几个条件:
  
  第一,底层租赁公司资质良好,因为它实际上看的还是租赁公司主体信用,但与直接发行债券信用不太一样。
  
  第二,ABN需要分层,租赁公司要么足够分散,要么各自都有还可以的公开评级,比如说有几家是AA级,有几家是AA+。
  
  第三,虽然是定向ABN,但是银行全投以后需要加快流转。为了加快流转,大部分机构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对债券进行加持,快速实现存量资产盘活。
  
  以上是我介绍的三个小案例,给大家做一个参考。我们作为租赁公司的资金人员,主要工作是给公司搬运资金,那就需要考虑怎么去突破融资的天花板,如何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之内,应用合规的交易结构及合理的信用结构,在现有平台上实现覆盖最广,效益最大,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