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租赁联盟、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和租赁联合研究院组织编写的《2024上半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完成。

  报告显示,进入2024年,中国租赁业继续处于政策不确定、前景不明朗的大环境下。截至6月底,全国金融租赁企业数量和业务总量略有增长;内资租赁企业数量没有增加,业务总量少有增长;外资租赁企业数量和业务总量则继续下降。

  01、企业数量

  全国融资租赁企业(不含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SPV子公司、港澳台当地租赁企业和收购海外的公司,包括一些地区监管部门列入失联或经营异常名单的企业、不含已正式退出市场的企业),总数约为8671家,较上年底的8851家,减少约180家,降幅为2.3%。

  其中:金融租赁企业没有新的增减,仍为71家;内资租赁企业也没有新的增减,仍为450家;外资租赁企业,进入2024年以来,仍有一些外资租赁企业退出市场。截至6月底,全国外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8150家,比上年底的8330家,减少180家。

  02、业务总量

  全国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56060亿元人民币,比2023年底的56400亿元减少约340亿元,下降0.6%。其中:金融租赁,约25200亿元,比上年底增加30亿元,增长0.12%。业务总量占全行业的45%;内资租赁,约20760亿元,比上年底增加20亿元,增长0.1%。业务总量占全行业的37%;外资租赁,约10100亿元,比上年底减少约390亿元,下降3.72%,业务总量占全行业的18%。

  03、世界占比

  据国际租赁联盟组委会、中国租赁联盟、租赁联合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世界租赁业务总量约为38560亿美元,中国业务总量约为35060亿人民币,按1:6.9的平均汇率测算,折合8125亿美元,约占世界租赁业务总量的21.5%,比上年底的23.2%,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租赁联合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杨海田对媒体介绍说,现代租赁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是世界第二租赁大国,日本综合国力约是中国的四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和外贸部也曾批准设立58家租赁公司,由于当时中国不具备租赁业发展的基本环境,到90年代末期,这些公司全部陷于困境。2006年以后,中国租赁业再度复兴,由于政策环境不断优化,行业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租赁大国,中国的综合国力约是日本的四倍,这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是一致的。

  当前,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租赁已经成为继银行业、证券业之后的第三大资金供应渠道、产品销售渠道和社会消费渠道,在天津、上海、广州、厦门等地,租赁业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建议国家和相关地区管理部门增加对这个行业的认知,研究行业特征,稳定行业政策,对跨区跨境业务、售后回租等业务给予积极支持和引导,从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行业监管,使我国租赁业尽快稳定下来,在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