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全方位转型创新的金融租赁业即将走过充满变化的2024年。

  这一年,一系列与租赁业发展相关的监管政策发布,推动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优化服务。在此背景下,这一年,金融租赁公司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创新,拥抱时代、迎接挑战、顺应变革。

  特色化聚焦

  回顾2024年,能够代表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特色的关键词是什么?“上天”“入地”“下海”。

  “上天”——聚焦航空航天产业,实现飞机租赁业务逆势增长。近一个月,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航空金融租赁市场上齐发力。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中银金租日前成立项目公司(SPV),购入两架空客A320neo型飞机经营租赁资产包;工银金租与沃飞长空签署首批120架AE200意向采购订单;国银金租收购4架空客A321系列飞机、2架波音737系列飞机。

  “入地”——聚焦农业和制造业,寻找小切口,助力车辆、工程机械、生产设备焕新升级。近期,天银金租天开园工作室在天开高教科创园挂牌成立,让园区内科创企业享受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贵银金租成立普惠金融租赁部,并与农业项目开发公司合作,常态化梳理融资难的涉农企业,让普惠租赁服务范围更广。

  “下海”——聚焦船舶和海工产业,服务“国轮国造、国货国运”。今年下半年,交银金租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闽江口”轮和“辽河口”轮顺利交付;苏银金租完成首单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外贸船舶直租业务。

  聚焦特色化细分领域,让金融租赁公司构筑起“海陆空”租赁服务新蓝图。据工银金租总裁张保介绍,2024年,工银金租已在先进制造、绿色低碳、小微普惠等重点领域完成业务投放近160亿元,占境内板块总投放的比重近80%。此外,交银金租已累计在国内各大船厂订造超过180艘船舶,2024年,绿色船舶业务超过270亿元,占比75%;中银金租已交付各类商用船舶13艘、在建船舶6艘,已签约或意向项目金额超百亿元。

  让国产大飞机驰骋蓝天,让科技型农机与设备更新换代,让绿色船舶驶向深海。2024年,金融租赁业加速回归本源,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好政策大方向,找准业务小切口,大到飞机、船舶,小到农机、车辆,突出融资和融物优势,发挥特色化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

  专业化转型

  发挥特色化功能,实现金融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必然绕不开一个重要问题——转型,这也是2024年行业发展的主基调。

  “转型创新是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交银金租董事长徐斌表示,租赁行业转型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具备强烈的内生动力,并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随着租赁业转型深化,金融租赁公司发展路径的选择与其资源优势、管理能力、战略目标、风险偏好息息相关。

  “资源禀赋很大程度上决定租赁公司可选择的转型路径。”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首席研究员高小月表示,专业化是金融租赁破局转型的必要条件,需要抓住设备核心、找到适租场景、开发标准产品。同时,回归设备融资,专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一条重要路径。

  促进租赁业转型创新,监管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了充分引导和支持。

  2024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印发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鼓励清单、负面清单和项目公司业务正面清单的通知》,鼓励金融租赁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农林牧渔、新能源、医药、船舶和海洋工程等27个产业中的农业机械、风电光伏、光热发电、船舶等重要设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的租赁服务。

  徐斌表示,在租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大力推动组织创新,筑牢转型之“基”;持续深化风控创新,铸就转型之“魂”;不断加强产品创新,打造转型之“器”,推动行业在转型创新进程中不断释放优势。

  多元化融资

  2024年12月,全国首笔金融租赁公司同业柜台债券业务落地,这是兴业金租牵头、商业银行共同参与的一次拓宽债券投资渠道的创新实践。同时,苏银金租也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功发行规模30亿元的“两新”主题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向制造业企业或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企业提供新增投放和续做等金融支持。多个创新金融债券项目的发行,让金融租赁公司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的过程中有了更坚实的资金保障。

  随着金融租赁公司金融债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报告制,2024年以来,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开展金融债券发行工作,拓宽债券投资渠道、优化资产组合配置。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8家金融租赁公司合计发行866亿元金融债。值得一提的是,交银金租、国银金租等13家千亿级金融租赁公司均在年内发行了金融债。

  服务“两新”、助力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业内人士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补充中长期资金来源,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债务稳定性,降低流动性风险。

  浦银金租董事长王鹏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扬长避短,精准施策。通过深入分析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加强内部资源配置,确保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向重点业务领域倾斜,形成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