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租赁小伙伴,是不是觉得行业越来越难?
当年入行时是否以为自己是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
如今却活成了集销售、催收、产研、政策解读的多功能碳基一体机?
或许你在抱怨没有赶上好时候,没有吃上时代红利?
或许你不理解为何别家做的风生水起,自家却不敢尝试?
或许你在不甘同一个项目,为何同事能推动,自己推却暂缓?
一、当融资租赁还是个乖宝宝
1981年,中国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融资租赁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那时的融资租赁,就像刚入职场的实习生,青涩又规矩。主要服务国企,设备租赁为主,业务模式堪比“相亲”——双方家长(银行、企业)谈妥了,租赁公司递个合同就算完事。
那时候的租赁合同,比相亲协议还简单——只要甲方爸爸(国企)不跑路,大家就能岁月静好。
至于风险?不存在的,毕竟国企信仰比菩萨还灵验!
而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急需引入外资和技术,融资租赁成为“曲线救国”的工具。外资租赁公司(如日本、美国企业)纷纷入场,通过合资形式将租赁模式带入中国。
虽然火热的飞机租赁业务在2000年后才爆发,但1980年代先辈已有零星尝试。1985年,中国民航首次通过租赁引进波音飞机,但因外汇管制和政策不成熟,业务推进缓慢。
这一阶段的融资租赁,像极了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小孩——既想飙车又怕摔跤。业务模式单一(全靠国企撑场子)、监管空白(合同漏洞能塞进一头大象)、风控靠信仰(国企不会赖账),但正是这些“土味基因”,为行业后续的生长埋下了伏笔。
二、融资租赁的黄金时代
回忆行业黄金时代,应该是2008年至2018年间,那么为何是2008年开始?
因为2007年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国家启动《融资租赁法》立法(草案)及中国首批拥有银行背景的五家金融租赁公司成立:
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交通银行旗下)
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工商银行旗下)
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招商银行旗下)
建信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银行旗下)
民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民生银行旗下)
这五家银行系背景的金租的成立的次年,也正式开启了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租赁菌觉得这里可能要打嘴仗了!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前身为深圳租赁有限公司)并不是2007年第一批成立的五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
不相信的去看看“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5家拥有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这段话哪几家金租敢写上去?
2008年,在金融危机后,国家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基建投资激增,融资租赁行业通过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企业的资金需求,助力中国经济复苏,开始步入黄金时代。
城投平台项目成了“香饽饽”,租赁公司们排队给地方基建送钱,业务模式堪比“渣男”,什么云贵川、东三省、大西北、五大天王,压根不存在。只要是城投,合同闭眼签!
2010年,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突破200家。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企业融资选择更加丰富。
2012年,售后回租业务大规模推广帮助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了融资效率。丰富了融资租赁的业务类型,推动行业向纵深发展。
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融资租赁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提高了行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线上融资租赁平台的兴起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服务范围。
2016年,《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了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鼓励绿色租赁和跨境租赁发展。但此时依旧是城投项目大行其道,租赁公司对于监管充耳不闻。
三、监管爸爸的现身
2018年则进入分水岭,商务部将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管职责移交银保监会,结束了此前由商务部和银保监会分别管理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与金融租赁公司的多头监管格局。
中国银保监会合并融资租赁行业监管权并加强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后,此前因监管差异导致的套利行为(如银行通过融资租赁公司规避信贷限制、租赁公司对接P2P募集资金等)得到遏制,行业乱象逐步规范旨在提高行业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能力,减少违规操作。
但过严的监管要求增加了合规成本,同年银保监会向国银金租、招银金租、山东通达金租、江南金租、兴业金租、农银金租开出罚单(甚至有两笔是陈年旧账)。
中央多次强调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融资租赁公司因参与城投项目被纳入重点监管范围。
部分省份明确规定融资租赁公司不得参与地方平台债务融资,并划定了业务范围禁区(如禁止以政府信用为隐形担保的城投项目)。
更有部分租赁公司因不适应新的监管标准而被迫退出市场。随之行业内也出现多起并购案,大型租赁公司通过收购中小型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了行业的集中度。
至此,融资租赁行业进入“规范期”,租赁公司和监管爸爸之间尽享“天伦之乐”。
四、融资租赁的沉痛转折
如果问租赁菌,融资租赁行业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那毫无疑问是2020年,最沉痛的一年——新冠疫情爆发导致许多行业停工停产,存量客户因现金流断裂而难以支付租金,直接增加了面临的违约风险。
想收租金?抱歉!财务被隔离/U盾出问题,无法打款。租赁公司只得化身慈善机构,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租金减免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想展业/催收?抱歉!无法出差。租赁公司迅速上线了全流程线上租赁平台,客户可通过手机APP完成申请、审批和签约,视频尽调甚至还闹出不少笑话。
某些中小型融资租赁公司在疫情期间因资产质量恶化、资金链紧张而被迫裁员甚至停牌。
但疫情也成为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许多租赁公司开始重视线上业务平台的建设,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始试水一些线上产品。
而疫情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但增速较疫情前有所放缓。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尽管出口有所恢复,但全球供应链仍未完全稳定。许多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或物流延迟的问题,导致生产计划被打乱,进而影响现金流和租金支付能力。
某中小型纺织企业因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交货延迟,出现了多期租金逾期。
依赖欧美市场的家具制造企业因海外需求疲软,订单量下降,导致其现金流减少,难以按时支付融资租赁租金。
某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引进了多台进口高端设备,但因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其利润空间被压缩,租金支付能力受到影响。
各大租赁公司为了弥补疫情期间的悠闲时光,开始招兵买马,层层加码,强行摊派,开启了内卷的末法时代序幕。
五、融资租赁的末法时代
当年闭眼投的城投项目,现在成了“不良资产钉子户”,催收催到怀疑人生。
2023年5月18日,金融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融资租赁行业正式步入“规范化”。
还想继续做城投?一纸文件就给你限制了。
但国家喊你搞绿色租赁、服务实体经济,这明明是“第二春”啊!
但是这个第二春走的有点快,就在大家一哄而上,涌入火爆的光伏组件及锂电池材料行业后,狂欢了一阵就哑火了,现如今光伏电站也变成前途未卜。
什么火爆做什么,似乎是通病?
没办法,公司永远都需要新的增长点。
在传统领域无法获得有效增长的情况下,只能冒险尝试新的领域。
第三春是算力和低空经济?也不知道能否比第二春更长一些?
后面也会有第五春、第六春等等
毕竟蛋糕就这么大,租赁公司又那么多,每家都想多一份。
如今蛋糕膨胀的速度已经赶不上租赁公司逐渐扩张的“胃口”。
行业加速洗牌是必然,这种事情每个行业都会经历。
所以行业不是走向“末路”,而是走向转型求生的既定路线。
转型后行业或许会更加透明,减少同级别的薪资差别及隐性收入。
或许会更加稳健,收缩展业区域或行业,对新兴行业持观望态度;
或许会从拼价格和尺度,变为拼服务和效率;
或许会从看关系,变为看能力;
或许会变成一份普通的工作
......
六、结语
不知不觉从哄娃睡觉后,开始写作,现在已经凌晨3点多,想到明天还要上班,只能草草了事,定时9点发布。
也许是有太多话要说,也许是有太多槽想一吐为快。
曾经熟悉的同业有选择跳槽银行做对公,去企业作融资总,去城投工作,也有选择考公考编,有的去做债拍、第三方、券商。
有的选择脱离金融行业回家创业、回乡务农、做自媒体、开网店......
但无论如何,这行还没到唱《凉凉》的时候。
毕竟,只要人类还爱“用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租赁就永远有市场。
行业也不会因为某一个人或某一家公司而改变。
至于从业者?
或许正在经历职业生涯中最迷茫的阶段。
曾经熟悉的规则在改变,过去依赖的模式不再适用,新的方向还未完全清晰。
请记住,没有哪个行业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哪份工作能保证永远舒适。
如果发现某行业不再适合自己,不要犹豫,果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这并不是“失败”,而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战略调整。
租赁菌相信融资租赁行业的精英们,在任何行业都会发光。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