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架空客A321飞机穿过云层,平稳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这架由南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模式引进的飞机,是南沙2025年一季度交付的第14架飞机,为南沙区拉动进口额超60亿元,同比增长约560%。

  崭新机身上的漆面,映衬着花城春日和煦的暖阳,折射出南沙融资租赁产业十年磨一剑的锋芒,也成为南沙深入推进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并以此为引擎驱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拓展发展的生动实践。

  什么是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金融交易模式,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应商的选择购买设备,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租赁期内所有权归出租人,使用权归承租人。

  用一句话概括:飞机融资租赁,就是航空公司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租赁公司“租飞机”,最终目的是把飞机买下来。据统计,目前,从民航业的机队来源来看,国内航空公司租赁机队规模的比例约为60%,航空租赁作为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于航空产业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十年成长南沙稳居全国飞机租赁产业第三极

  2025年开年来,南沙飞机租赁业务增长迅猛,实现“开门红”:第一季度新引进14架飞机,为南沙区拉动进口额超60亿元,同比增长约560%。回望十年发展,这项“空中生意”已成为拉动南沙经济稳增长的中坚力量,至今已累计拉动进口贡献近千亿,为南沙经济插上“隐形翅膀”。

  时间回溯到十年前

  2015年,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这片土地迸发出新的希望。南沙紧抓机遇,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等服务性行业。同年,渤海租赁的飞机租赁项目落地南沙自贸片区,实现了广州飞机租赁零的突破。

  2016年7月,南航租赁在南沙注册。

  2017年5月,公司落户南沙自贸区的首架飞机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降落,至今已累计开展272架飞机租赁业务、资产投放规模超1000亿元、进口额600亿元。

  这家国内飞机租赁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南沙茁壮成长,为南沙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聚集区、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南沙飞机租赁产业发展迅速,引入百架飞机的速度领跑全国,南航租赁、工银租赁、交银金租等龙头租赁企业纷纷落户南沙开展飞机租赁业务,服务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吉祥航空、山东航空等超18家航司品牌。

  从2015年自贸区挂牌首单破冰,到如今,南沙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产业集聚区,稳居全国飞机租赁产业第三极,与天津东疆、上海浦东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南沙是如何做好这项“空中”业务的?

  没有机场的南沙,是如何突出重围,做好飞机融资租赁这项业务的?南沙的突围之路,始于三个维度的破局:

  创新突围

  为了让飞机租赁企业少跑腿、多省钱,南沙海关积极推动海关异地委托监管模式,实现租赁业务在广东深圳、山东、广西等异地机场放行,为企业节省下大笔“路费”。

  外汇结算的繁琐在南沙也有巧妙的化解方式。这里不仅支持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还推动南航集团支付境内经营性租赁业务外币租金等外汇试点政策,有效减少了企业汇兑风险。

  融资难题同样有解:南沙支持开展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试点,就像给企业打开了“国际钱袋子”,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而争取按季申报纳税、重点融资租赁企业增值税超3%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则像量身定制的“减税红包”,让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降本增效的获得感。

  政策突围

  为培育融资租赁产业沃土,广东省构建“省—市—区”三级政策支撑体系,分别出台支持融资租赁扶持政策,从企业经营全周期和产业生态链入手,打造立体化支持网络优化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环境,涵盖企业落户、经济发展贡献、高端人才、飞机船舶等重点项目奖励等多个方面。

  其中,广州市对开展飞机、船舶租赁业务的单个SPV最高追加100万元专项支持,南沙区对航空租赁项目按资产价值最高不超过18%给予奖励,形成“省市联动、重点突破”的政策合力。

  机制突围

  南沙区率先推出机制创新举措,建立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的融资租赁联席会议制度。该制度通过强化跨部门协作,加速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有效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小南了解到,南沙同步组建属地专业化服务团队,为区属国企提供商事秘书服务,并针对飞机融资租赁等复杂业务,建立工商、海关、税务多部门联动机制。

  南航租赁有关人员向小南表示:“从公司注册到飞机落地,南沙提供了全流程服务。除此之外,还为我们提供行政办公、全周期人才服务等帮助,十分贴心。”

  融资租赁的“跨界破圈”在“上天”这条主赛道外融资租赁的革新基因正悄然重塑更多产业生态

  作为广东省第一家享受15%所得税优惠的融资租赁公司,广东能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预计每年节约所得税费可达千万元以上。据悉,《南沙方案》赋予南沙的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涵盖了金融业等8大类140条鼓励类产业目录,其中“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明确纳入了产业明细目录之一。

  南沙积极落实上级部门文件要求,相继印发《关于广州南沙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实质性运营有关问题的公告》及《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南沙金融15条”)。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及“南沙金融15条”奖励政策的出台为培育“绿色租赁”起到政策引领、效益示范的关键作用,对促进融资租赁公司绿色转型有重大指导意义。

  除此之外,南沙在医疗器械等设备租赁方面持续创新,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显现。南沙制定了《广州市南沙区大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合格假定监管实施办法》,降低了市场准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帮助融资租赁企业便利化开展医疗器械租赁经营活动。改革试点以来,共有3家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了约3.14亿元医疗器械租赁业务。这样的创新,生动诠释着金融的温度。

  站在自贸区十年的新起点,南沙的特色金融的故事远不止“上天入海”。4月7日,新修订的《广州市南沙区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正式发布。

  据了解,下一步,南沙还将有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陆续释出,南沙区国资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多重政策利好的持续叠加兑现,南沙的金融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待更多金融企业来到南沙投资兴业,更多金融人才集聚南沙扎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