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铁近37亿神秘巨额算力协议半年游后嘎然终止,预警通查询显示涉及2924次租赁业务共30多家金租融租,这么多直租回租业务,在算力领域应该有真实业务能力吧!
一份原定5年期总金额高达36.9亿足以改变公司业务构成的巨额算力服务协议,自2025年3月签署以来悄无声息,在签约半年游后,最终在长假前夜突然宣告终止。
海南华铁全资子公司华铁大黄蜂与之签约的对方主体是哪家杭州公司,始终秘而不宣。高达36.9亿的服务金额几乎相当于海南华铁2025年中期收入的1.32倍,上半年实现营收28.05亿。信息披露后,股价大涨三倍,从今年1月的4.76元/股更是飙升至3月的13.25元/股,涨幅近三倍,成为一季度的算力大牛股。
然鹅,对于持有海南华铁谷民来说,8天长假度日如年,焦绿不安,明天开盘不知会跌多少。海南华铁此次在长假前一天精妙发布大单终止信息,真可谓周密把控发布时间。由此可见,原协议是MOU性质的原则性协议还是有约束性有违约责任有罚则的可具有实际履行义务的协议还是意向性的没有实质权力义务约束的松散性的协议,不得而知。但大股东精准的减持可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时间点刚好重叠,是巧合还是精妙安排,估计也只有村上能够调查清楚了。
算力大热后,7月份海南华铁又因介入“雅江水电”概念被热炒,当天股价大涨超7%。
海南华铁由建筑机械设备租赁直接进军算力,可谓是与时俱进大转型。此前公开报道显示,海南华铁与RWA研究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谋划资产上链。
海南华铁2924次租赁业务共30多家金租融租,剔除工程机械直租回租后算力设备直租回租有多少,没有数据区分,自去年以来,海南华铁算力设备直租回租额度估计不小,但愿此次事件不影响租金支付。
海南华铁在算力领域的业务能力需从多维度客观评估。尽管其终止了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协议,但结合行业动态、业务布局及公开信息,可得出以下结论:
一、协议终止的核心原因与业务真实性
1.协议终止的直接诱因
该协议因“市场环境及供需变化”且“未收到采购订单”而终止。值得注意的是,协议签署后未产生任何实际采购成本或设备交付,合作方“杭州X公司”身份始终未披露,市场对其真实性存疑。这一事件暴露了海南华铁在算力业务上的客户资源脆弱性和订单落地能力不足。
2.业务真实性的矛盾信号
尽管36.9亿元协议未履行,但海南华铁在算力领域并非完全空白。其与安徽海马云签订的10亿元推理算力服务协议已进入执行阶段,涉及云游戏、云渲染等场景。此外,公司累计交付算力资产超14亿元,与DeepSeek合作的医疗大模型训练项目也在推进。这表明海南华铁具备基础的算力设备租赁能力,但业务规模和技术深度有限。
二、业务能力的结构性短板
1.技术壁垒薄弱
算力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算力资源质量(如GPU集群性能)、技术运维能力及场景化解决方案。海南华铁的算力业务以租赁为主,依赖采购第三方设备(如服务器、GPU),缺乏自主研发的芯片、算法或算力调度系统。其公开信息中未提及任何专利或技术认证,与中科曙光(液冷技术全球领先)、鸿博股份(英伟达深度合作)等头部企业存在显著差距。
2.资金链压力与融资依赖
海南华铁的算力业务高度依赖融资租赁,已与30余家金融租赁公司合作,累计租赁业务达2924次。然而,公司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73.77%的历史高位,流动负债超72亿元。2025年3月公告显示,36.9亿元协议对应的设备采购需超20亿元资金,主要依赖外部融资,存在资金筹集不确定性。这种模式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市场环境波动易引发业务收缩。
3.市场认可度与行业地位
海南华铁在算力租赁领域的市场份额较低,行业报告中未被列为头部企业。其客户集中于中小厂商和新兴领域(如跨境电商AI审核),缺乏与阿里、字节跳动等大厂的深度合作。相比之下,鸿博股份、中贝通信等企业已通过绑定头部客户形成稳定收入来源。
三、潜在优势与战略机会
1.国资背景与政策红利
作为海南省国资委控股企业,海南华铁可依托自贸港政策(如数据跨境流动试点)推进算力出海战略。其计划在新加坡上市,募集资金用于东南亚智算中心建设,这为其提供了国际化布局的窗口期。此外,海南自贸港的税收优惠(如15%企业所得税)可降低运营成本。
2.传统租赁业务的协同效应
海南华铁的传统主业是建筑设备租赁,拥有近400家门店和1000人技术团队。这些资源可复用至算力业务的设备运维和本地化服务,降低扩张成本。例如,其在雅鲁藏布江工程中积累的工程经验,可能为承接政府类算力项目提供优势。
四、风险与挑战
1.监管压力与合规风险
上交所已就36.9亿元协议终止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说明合同终止原因及信息披露合规性。若后续调查发现信息披露不实或操纵市场行为,可能面临更严厉处罚。此外,算力租赁行业存在税务合规风险(如虚假成本抵扣),需警惕类似深圳“假GPU矿场”事件的重演。
2.市场竞争与技术迭代
算力租赁行业已进入“内卷”阶段,租赁价格持续下降。同时,英伟达H200等新一代GPU的推出可能导致现有设备贬值,而海南华铁缺乏快速更新硬件的技术和资金实力。若无法跟上技术迭代,其业务可能被边缘化。
3.股东信任危机
36.9亿元协议终止叠加股东减持(第二大股东计划套现4.85亿元),引发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诚信和战略稳定性的质疑。截至2025年9月,公司融资融券余额达14.43亿元,杠杆资金平仓压力可能加剧股价波动。
结论
海南华铁在算力领域具备基础的设备租赁能力和政策支持优势,但技术壁垒薄弱、资金链脆弱及市场认可度不足构成核心短板。其36.9亿元协议的终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行业竞争加剧和自身能力缺陷的综合体现。未来,若海南华铁能在技术研发(如液冷技术、算力调度系统)、客户结构优化(绑定头部企业)及合规运营上取得突破,或可在算力赛道分得一杯羹;否则,其算力业务可能沦为“概念炒作”的工具,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投资者需警惕其业务的高波动性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