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获取融资的障碍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金融体制和机制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经济体制和机制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尽管国家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成效,但还没有根本性的改观。李子彬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在深入分析、认准认清的基础上,采取分门别类、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破除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他建议,一是要努力破除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的障碍;二是要努力破除银行体系不够完善的障碍;三是要努力破除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的障碍;四是要努力破除融资租赁发展严重滞后的障碍。
从国外情况看,现代租赁以其独有的融资与融物、金融与贸易相结合的功能,成为制造商扩大产品销售、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有效手段。科技快速发展导致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企业更加关注资产的流动性,在观念上更加“重使用、轻所有”。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大到飞机、卫星、轮船和各种成套设备,小到一些办公用品都逐步成为了租赁物。租赁交易成为买卖交易以外的设备流通领域的最重要形式。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开辟利用外资的新渠道,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我国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引入了融资租赁业态。从近30年的实践看,融资租赁业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盘活固定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满足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融资租赁交易的基本特征是“三方主体、两份合同”,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取得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由于出租人拥有租赁设备的所有权,无须承租人提供另外的担保,因此那些缺乏抵押品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将融资转变为融物,满足添置设备的需求,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业远未达到应有的规模,尤其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远未显示出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融资租赁业自身以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认知度不高、诚信缺失、经营和管理不规范、税收政策不完善等,有关部门应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