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在谈及金融市场发展时表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应是放开金融机构准入,然而,她认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时机尚未成熟。她同时表示,要解决企业信贷资金紧张的问题,应当放宽信贷市场准入的门槛。具体可从放宽村镇银行的发起人资格限制,放开贷款公司股东资格限制,鼓励中资机构投资金融租赁公司,允许吸收大额存款等方面做起。
放宽信贷市场准入门槛
由于控制了存贷款的利差,中国还没有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针对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一焦点问题,吴晓灵表示认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但改革大市场准入的限制才是改进信贷服务的重点。
目前,央行还在调控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控制了存贷款的利差。而中国金融业丰厚的存贷款利差,正是行业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也因此备受市场批评。此外,央行在金融机构中对信用社贷款的利率有2.3倍的控制,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
“所有金融机构中,利差最高的是农信社和小型银行,其实这类机构盈利水平不高。我们如果想打破在信贷市场上的垄断局面的话,需要更多培养中小型金融机构,而中小金融机构恰恰需要在一定利差的保护下来进行生存。”吴晓灵认为,利率市场第一步不是放开存款利率的上限,因为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在一定利差保护下生存。
她提到,现在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放宽信贷市场准入的门槛。吴晓灵建议,放宽村镇银行发起人的村镇限制,放开贷款公司股东资格限制,鼓励中资机构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允许租赁公司吸收大额定期存款和发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