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法院上门执行就是‘查封我’,但没想到法院是‘伸手帮我’。”回忆起酒店经历的那场风波,东莞市王朝大酒店负责人杨先生仍大呼“意外”,在酒店诉讼缠身、困难重重时,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并没有简单地强制执行,而是秉承“生道执行、活水养鱼”的灵活执法理念,最终令酒店获得新生。
引入执行担保 让企业摆脱诉累
位于东莞市凤岗镇的王朝大酒店,开张不久便因资金链断裂欠下巨额的工程款和装修款,承建商、供货商等纷纷上法院“讨债”,总执行标的额达580多万元,后更上升至2000多万元。
东莞三院收案后,迅速对酒店房产、设备等进行了查封。原本只要对外委托拍卖酒店房产,便可了结此案。但东莞三院并未采取此措施。
“如果仅因为酒店资金链暂时断裂就直接拍卖房产将会导致酒店倒闭,这必然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同时这还关系到酒店数百名员工的生计。”本案执行法官何根源表示。
对此,东莞三院运用“生道执行”的理念,对酒店内部设备进行“活查封”,允许酒店继续经营,保留企业生存的空间。同时,考虑到“活查封”不是长久之计,该院又引入了执行担保机制,向酒店建议,可提供有实力的第三方进行担保。这一举措给酒店重生引来转机。
2011年6月,申请执行人与酒店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担保公司代酒店支付了全部案款,法院解除查封,酒店又恢复了正常经营。
实施风险评估 “该出手时就出手”
“你们把设备搬走了,工厂还如何经营?工厂倒闭了,我们的饭碗砸了,我们怎么生存?”由于东莞塘厦的一间电脑设备制品厂逾期未支付设备租金,融资租赁公司向法院申请执行,欲收回设备。当执行人员到达工厂后,工人们便聚集在门口。
如果强行将设备归还融资租赁公司,工厂将难以为继,上百名工人也将面临失业。这样一来,工厂必将对法院执行产生抵触情绪,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评估相关风险后,东莞三院执行局没有强行将设备搬离现场,而是耐心向工人解释、还原案件真实情况,同时说服双方当事人到法院协议解决此案。待当事人到达法院后,执行法官陈素娟积极主持双方和解,同时提出了让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方案:将机器设备搬到案外人处保管,待工厂分期付清租金后再搬回继续使用。
这一方案很快便奏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最终,工厂提前还清了租金,申请执行人很快向法院提交结案申请,既缓解了工厂的燃眉之急,上百工人也得以保住了饭碗。
“正是因为我们在出发执行前,就从可能发生最大风险的角度对案件进行风险排查,制定风险应急方案,才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迅速做出反应,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陈素娟表示。
“而对于恶意拖延、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我们也决不手软,将果断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利益。”
“一手硬、一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执行工作的核心还是为了确保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护。”东莞三院副院长陈浩辉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