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却面临着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低等共性问题,BOT 和EMC 等新兴商业模式也难以获得传统信贷认同。此种情况下,融资租赁与节能环保产融结合这一新型业态模式,正成为解决环保产业“钱荒”最为靠谱的现实选择。

  “融资租赁与节能环保产业结合,可实现多方共赢。目前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13日,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郭彬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看好环保领域

  “现在融资租赁公司都热衷于节能环保项目。”银赁中国华东办事处赵姓负责人用8个字解释了原因,“国家支持,风险可控。”

  导报记者发现,在不少融资租赁公司的网站上,节能环保项目大多有所涉及,“产能过剩的行业、房地产等项目在当前对融资租赁企业没有吸引力,但是节能环保项目一般有世界银行的专项资金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风险小,前景好。”上述赵姓负责人说。

  丰汇租赁董事长王伟近日表示,融资租赁贷款灵活,抵押物受限较少,非常适合在“水气声垃”等环保领域开展业务。

  根据“十二五”规划,环保产业将围绕“水气声垃”展开,即: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水污染治理,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噪声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4个方面。“这其中很多都适合做融资租赁,比如脱硫除尘、垃圾回收利用、电能节约及热能节约等领域。”王伟表示。

  据了解,丰汇租赁在节能环保领域已经开展了较多业务,采用直接租赁或售后回租的模式进行操作,业务规模约为3亿元。

  然而,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仍有一些融资租赁公司和能源企业对此并不了解。云顶(山东)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一名龚姓工作人员对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尚无这项业务。山东中节能发展公司财务部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对这种融资方式不了解,公司从来没有进行过此业务。

  “融资租赁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银赁中国进驻山东不久,目前在山东也尚无节能项目。”上述赵姓负责人表示。

  合同能源管理成首选

  “合同能源管理是目前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也是节能服务公司和相关企业比较认可的方式。”山东奥金节能工程有限公司业务部李姓负责人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节能改造项目资金需求量很大,动辄上千万,资金是大难题。但是,由于我国银行还没有与“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模式相配套的贷款品种,合同能源管理仍存在一定风险等原因,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很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项目融资。同时,银行贷款一般要求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能超过50%至60%,融资规模也十分有限。

  “我们在前期给企业解决资金,企业通过未来回收或节省下来的资金偿还,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可以极大促进环保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上述李姓负责人表示,“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争取到投资方对节能改造项目的认可,由投资方为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再由节能服务公司给企业出资进行节能改造。从银行贷款实在太难了,这种方式则更为便捷。”

  据了解,虽然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利率要高于银行抵押贷款,但省去了贷款抵押的严苛条件。项目投资方更看中的是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和现金流量。

  多方共赢

  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中,由于节能服务公司需要事先垫付所有投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必须以充足的资金为前提,因此,强有力的融资支持成为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的生命线。而融资租赁则成为节能服务公司探索的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据介绍,在节能改造项目中,节能设备的投资费用最大,占到项目总投资的50%以上。采用节能设备租赁方式,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既可以分散和规避投资风险,又能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风险。通过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相互签订合同的方式,合作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节能设备融资租赁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郭彬斌告诉导报记者,节能领域的融资租赁涉及大宗、非标准化的设备,每个节能项目都需要现场设计,比较繁琐,所以并非每个融资租赁企业都会来分食“蛋糕”,融资租赁企业未来将会细分市场、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