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月31日)记者从第三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获悉,今年(2012年)以来,天津市在拓宽融资租赁公司自身融资渠道、助力租赁业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成绩显著。截至今年3月底,天津市融资租赁法人机构75家(其中72家注册在滨海新区),注册资本金达420亿元,租赁合同余额超过2600亿元,充分体现出融资租赁集聚效应和比较优势,有力地带动了实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在天津开发区、东疆保税港区等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更是呈现出租赁产业的体量和业务领域也呈现快速扩大的势头。如目前在开发区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达15家,去年开发区融资租赁企业合同余额1350亿元,企业税收就达6.68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开发区更是迎来了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落户潮,汇鑫、台新等四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设立,注册资本达到6000万美元,产业聚集效应明显;而在以单机单船为特色的东疆保税港区,凭借着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及良好的投资服务环境,单机单船租赁公司已累计完成租赁飞机65架、离岸船舶26艘、飞机发动机2台,租赁总资产约43亿美元,为飞机、船舶等实体产业资本“输血”。

  “目前,滨海新区已成为国内融资租赁业的聚集地和示范地。下一步,新区融资租赁业也将逐渐延伸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业等其他产业,新区将力争为全国融资租赁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经济学家杨海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