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究竟该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近日广东省东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建议,中小企业应该走融资租赁模式寻求出路。该负责人说:“解决融资难,融资租赁就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这种模式在国外相当普遍,融资比例高达30%,但在我国不足5%。”屈延凯认为,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难题,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都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融资理念,中小企业应改变固有的财产观念,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应加强合作。
屈延凯认为,当前中小企业的投融资观念比较落后。企业生产通常依靠自有资金或贷款来扩大再生产和获得利润。据东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东莞的中小企业习惯拿企业流动资金的80~90%用于购买设备,这使本来流动资金就不足的他们更加愁钱。屈延凯说:“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资产属于投资人,企业租赁设备资金投入不计入资产,中小企业能够以较少的资金从融资租赁公司得到设备,从而同样能够实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同时可以优化企业财务状况、扩大企业经营成果。”
但是,让企业接受这样一种于自身非常有利的模式,需要中小企业摒弃传统的投融资思维模式。屈延凯表示,一直以来他都在呼吁中小企业要改变两种理念:
首先,中小企业要破除旧的投融资理念,不要单纯地认为只有通过贷款或民间融资的方式购买设备才能扩大再生产,而应采用租赁设备的方式发展生产。他认为,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主要原因是缺少购买设备发展生产的资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为大量资金用于购买设备,流动资金紧张时往往在继续扩大生产的时候束手无策。屈延凯说:“过去,企业投资的观念常常是谁决策谁投资,谁投资谁收益。而融资租赁是你决策我投资,租期内共享收益。”通过融资租赁形式扩大再生产,企业可以以较少的资金获得生产急需的设备,抓住市场的商机,扩大生产;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关注市场的发展。
其次,中小企业应当改变财产观念。应当认识到生产投入的设备,所有者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使用。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厂房只是创造现金流的工具。在融资租赁服务中,融资租赁公司提供设备,并拥有所有权和处分权,企业支付租金、手续费,拥有设备的使用权,中小企业和租赁公司互为补充、互为支持。
中小企业发展需要银行的支持,也需要融资租赁公司的扶助,因此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应该树立合作理念。银行有足够的资金,融资租赁公司有资产定价和客户管理能力,通过银行与租赁公司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屈延凯认为,融资租赁是专业化的资源配置平台。相对银行而言,融资租赁对所服务的领域更加专业化,对于行业的情况了解更加清楚。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之间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产品,通过产品接力的形式,满足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通过融资租赁这个平台,银行支付租赁公司一定比例的贷款,将资金转换成为对于资产的投资。抵押物少、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可以由融资租赁公司为其提供租赁设备,企业以较少的资金通过融资租赁公司获得设备,通过生产销售获得的一部分利润支付租金。融资租赁公司则以设备作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支付购买设备所需资金,并将融资租赁合同项下未到期的应收租金债权转让给银行,由银行直接向承租人收取租金。通过这种形式,银行既可以灵活地运用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又可以达到防范和减少风险得目的。屈延凯把这种方式形象地称作“租赁伴大款、银行找拐棍”。他介绍,目前,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单兵作战的现状已经有所改变。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他建议,应该继续加强这一趋势,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