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融资租赁发展很快,市场渐渐开放,但资金上的限制,始终是很多融资租赁公司必须面对的一个瓶颈。”论坛的茶歇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融资租赁公司的负责人三三五五地聚在一起,忙着交流各种经验和困惑。在他们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在市场规模逐渐扩张的形势下,来自资金的方面的限制一直是各家公司最关心的问题。因而,不论是融资公司还是投行、交易所等机构,都在努力探索更多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渠道。
行业瓶颈期
近年间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非常快,截至2011年,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已达296家,比2010年增长了114家,所有者权益6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截至去年年底,中国融资租赁业安排租赁融资规模达到1万亿元,业务总量位居全球第二位。
“在中国租赁业充满信心的同时,行业发展资金、资产、资本问题引起行业高度关注。”民生金融租赁公司常务副总裁王蓉表示,目前来说,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大部分还是银行借款。据统计,目前银行短期贷款已经占到了融资租赁公司外部资金来源的八成以上。
“其实,成本还是各家公司考虑的主要问题。”一家融资租赁公司的总经理在和新金融记者谈到融资渠道时表示,目前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还算“不缺钱”,但非银行系的融资租赁公司就显得有些困难。“银行系可以通过同业拆借等渠道拿到价格比较低的资金,而非银行系公司通过贷款的方式,成本显然要高得多。”上述负责人坦言,很多融资租赁公司也曾尝试考虑通过发债等方式融资,但一方面是政策限制,一方面是评级等费用的投入,使得这种融资方式的成本甚至比银行贷款还要高,因而显得有些“叫好不叫座”。
同时,资本金的约束也使得各家融资租赁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有些捉襟见肘。据了解,目前商务部管辖的融资租赁公司,其经营杠杆为10倍。而银监会监管的金融类融资租赁公司,其经营杠杆为12.5倍。“这就是说,租赁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想要发展新业务,要么增加资本,要么转让存量资产。”王蓉表示,从目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融资,资本金的增加解决了租赁公司资产规模的限制,但由于资本金高回报的要求,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
事实上,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融资的难题在租赁公司面前显得更为突出。南开大学金融租赁研究中心主任刘澜飚表示,2011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逐步下降,进入到2012年,经济下行态势较为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融资租赁行业自身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租赁行业自身的资本约束。
刘澜飚在报告中指出,可以看到目前融资租赁行业扩张的速度开始放缓,各类租赁公司的总资产有所下降。同时,部分融资租赁公司的杠杆已接近监管红线,而杠杆又是决定租赁公司净资产回报率的重要因素,杠杆高的公司净资产回报率比较高。因而,种种因素之下,必然促使公司开始考虑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以解决租赁公司的资金和资本困境,进一步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证券化”意义
“全国融资租赁业资产大约1万亿元,达到这样一个规模就要求融资租赁产品必须进行转化,进行交易,这是形成融资租赁产品市场化的问题。”天津市政府一位对融资租赁颇有研究的负责人表示,融资租赁交易对于融资租赁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众多租赁公司已经认识到靠资产规模获得效益规模不可持续发展,也没有市场竞争力。“要真正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解决资产流动性的问题,也就是利用资产负债表的左侧进行融资。”在谈到打通融资租赁资产交易渠道的时候,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总经理丁化美如是说。在他看来,提升流动性,是当下租赁公司的第一要务。
可以看到,目前,在融资租赁的资产交易可以中,一些证券化的“出表”模式,可以使租赁资产从租赁公司“真实出售”,从而减小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留出空间拓展新的租赁业务,增加了融资租赁公司的流动性。
丁化美认为,租赁业的发展需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渠道,把客户从银行体系内争夺过来,解决资金问题,进行自己的投资。因而,设计合适的产品是租赁行业突破式发展的关键。而租赁经营模式的转变,就是撤离资金二级市场,进入资金一级市场,建立自己的直接融资渠道,并以增加市场规模的市场为重点,转移到进行交易二级市场上来。
而天津市政府相关人士也表示,融资租赁公司都是借短贷,把产品借出去增加流动性,增加可投资的额度。因而,首先融资租赁交易的发展有利于拓宽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渠道。其次,对于通过这种资产的交易,可以有利于突破租赁公司资本金的限制。“不是补充资本金,就是补充产品,就这么两个渠道,退出融资租赁产品释放资本金。”
“第三,这有利于增强融资租赁公司的流动性和抗周期能力。”上述负责人认为,通过融资租赁的资产交易可以提高租赁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提高抗周期能力。可以随着利率变动周期调整流动性,从而降低成本,使融资租赁公司摆脱流动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