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绿色经济、节能环保、低碳生态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时,融资租赁理应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星产业,一个“租”字便将它的绿色环保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跨越式发展时,工程机械融资租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融资租赁”被媒体当作是工程机械市场最红的“热词”而被反复提及。
虽然具备了优越的外在条件,但是融资租赁行业似乎并没有得到上天太多的眷顾,一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融资租赁行业遭遇“瓶颈”的尴尬之声总是不绝于耳。明明是朝阳产业,为何却屡受挫折?融资租赁想要茁壮成长,路在何方?
恶性竞争 行业“体力透支”
自2004年5月卡特彼勒在北京成立融资租赁机构,第一次将工程机械融资租赁业务带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迈步走进了新时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和传统购买工程车辆不同的是,融资租赁不仅让企业首期支付较少,而且由于租赁期限长,付款方式灵活,使得企业的还款压力更小。数据显示,卡特彼勒公司在全球60%以上、发达地区80%以上的销售都是以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的,但在国内,这一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仅仅不到10%,这就意味着该领域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然而,面对巨大的发展空间,遗憾的一幕发生了。
也许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工程机械行业的很多企业纷纷选择了“过度促销”的手段,有的甚至打出了“零首付”的旗号。融资租赁行业的零首付,说白了,就是让人家先免费租用一阵子,以后怎么办,以后再说。这种促销手段确实是降低了用户入行的门槛,为企业短时间之内争取了一定的客户份额。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这是典型的以损害和透支企业长期发展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市场总体形势是好的,但现在出现的一些销售模式很不好,‘零首付’销售模式是不计后果的,不计风险的销售模式”,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对行业内出现的一些非理性促销手段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并明确提出不支持“零首付”的按揭销售模式。
随着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盲目促销等非理性竞争手段将企业一步一步拖进深渊。济宁的陈老板是一名代理商,在工程机械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涉足融资租赁已经有5个年头了,曾经他确实尝到过融资租赁的好处,“我们给出的条件更优惠,所以租的人很多,生意很火。”陈老板这样对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的记者说。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行业突然整体大调整,工程量下降了,租设备的业务量自然就少了,眼看着机器被用的半新不旧,可是他当初在融资租赁上投进去的资金,却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收回来, 陈老板着实很上火。
企业自救 开设融资租赁公司
事实上,与陈老板有着相同遭遇的代理商还有很多很多,与代理商唇齿相依的整机厂家面对此种局面,自然不会冷眼旁观、漠视不管。如何拯救融资租赁市场,成为摆在众人面前的一只“烫手的山芋”.好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关键时刻懂得自救。
在行业尚未完全复兴之前,如何让租赁出去的设备有活干,如何让租赁双方都有钱赚,成为厂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因此,厂家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支撑,主动为出租方寻找生意源,然后出租方再将生意源提供给承租方。如此一来,融资租赁的生意链,便会再次运转起来。
另一方面,国内许多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如徐工集团、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玉柴重工、柳工集团、山推等,都建立了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昆石投资合伙人张晓鹏对此评价说,“厂商自己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不仅设备的购入成本较低,还能省掉中间委托的手续成本。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应该会成为主流”.而且,厂商自己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对机械的保养、维修和回收也都较第三方更有优势。
健全融资租赁法律法规
据记者了解,自从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试点以来,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呈现爆炸性增长。目前,包括金融租赁公司、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内资租赁公司在内的三大类租赁公司,数量达到260多家。但令行业内感到遗憾的是,一方面是融资租赁行业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相关融资租赁法律法规的尚不健全。
一位租赁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融资租赁法》,缺少国家层面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定义和法律的保护。例如,现行条件下,租赁公司对租赁物的保护很难对抗善意第三人,因为没有一个权威的受法律保护的登记机关来专门从事登记。由于融资租赁法的出台耗时漫长,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出台融资租赁司法解释更为切实可行。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5月31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金融租赁高峰论坛”上透露,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起草融资租赁的司法解释。他分析,未来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意见,避免制定出来的规则脱离实际,一方面要防止对融资租赁行业的政策发展形成制约,另一方面也要行业不太混乱,保证规则发挥实际作用。从国家政策层面看,希望融资租赁行业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更新设备和产业升级的一大助力。
载着希望前行
事实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经济时期,融资租赁都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信贷政策宽松,融资租赁能够充分发挥企业融资功能,推动经济蓬勃发展;在经济萧条时期,融资租赁既担当起“强心针”角色,又充分发挥其促销功能,推进了消费持续的增长。同时,融资租赁还能够适应市场的不断变革,为企业提供资金便利。因此,企业应该正确把握融资租赁业务的操作流程,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同时,国家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行业法律法规、规范融资租赁发展秩序,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正如记者开篇所说,融资租赁必定会成为一项明星产业、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