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常务副会长施锦珊温文尔雅,眉宇间凝结隽永的文气,似乎不是企业家,却更像一位学者。
  2006年,施锦珊在清华科技园创立了鑫桥联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如今,施锦珊创造的“鑫桥融资租赁”模式在行内颇具名气,他曾在中国银监会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共同主办“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国际研讨会”上,作为唯一的一家受邀参加会议的融资租赁公司的领军人物重点发言。
  ■思路决定出路
  融资租赁产生于美国,1981年,我国出现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我国融资租赁业已有30年的历史。
  “当时我入行的时候谁也不看好,可能是因为很多人不太懂这个行业。”施锦珊说。
  有朋友告诫他,国内市场还没有培养起来,稍有闪失,里面的巨大金融风险将使年轻的公司万劫不复。
  其实,施锦珊的决定绝不是一时间的拍脑袋决策。2000年之前的施锦珊是国外某大型金融公司高管,这一年,施锦珊辞职回到了国内。经过6年不断地思考、考察、调研,施锦珊才创立了融资租赁公司。
  “融资租赁行业在中国发展不快,但整个融资租赁业其实正处在旭日东升的上升期。”
  在他看来,之所以发展不快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社会对租赁的认知度不高;转型期中国商业信用环境恶劣;融资租赁业法律不健全。
  施锦珊特别提到的是,融资租赁业公司中占主流的还是大客户,国银和工银租赁的业务都超过500亿元规模。施锦珊介绍,以占权重最高、影响最大的金融租赁公司为例,国开行、工行的租赁公司做大飞机、大船舶融资租赁,动辄3亿至5亿元;民生租赁做挖沙船、商务飞机的融资租赁,一般规模也在1亿元;兴业租赁则做中小企业低碳环保方面的融资租赁;江苏租赁做小型的厂商设备,一般在300万元至1000万元,泛银系的华融租赁、信达租赁、外贸租赁等四大资产公司旗下做的多是市政建设,如交通道路等。
  “知耻而后勇。我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可以使鑫桥租赁脱颖而出。”身为泉州人的施锦珊拿出了闽商爱拼才会赢的勇气,要在这一片尚未被完全开发出来的领域一展身手。
  ■摸自己的石头过自己的河
  施锦珊率领团队潜心于融资租赁模式的创新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最终,施锦珊团队在与中小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方案构思策划、租赁结构设计、融资创新安排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引领鑫桥租赁走上了可持续稳健发展之路。
  “鑫桥模式”是一种基于存量资产盘活,租赁创新融资的结构化交易安排。主要应用于政府的一些特许经营的项目,如与基础消费密切相关的自来水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项目。该模式通过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形式)安排,将城市基础设施优质资产存量盘活变现,将实物资产转变为金融资产,并在资本市场中定向安排资产证券化融资,解决一些地方政府财务负担过重的困境。
  “鑫桥模式”既及时便捷地解决了政府和企业的资金短缺难题,又不增加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负担,因而逐渐赢得了央企、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商的推崇,继而成为同行业竞相模仿的对象。
  根据权威机构一份关于国内融资租赁公司的报告,以2010年的融资规模计算,鑫桥租赁在中国280多家融资租赁公司当中排名第九,在中国商务部监管的260多家服务于大型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当中名列第一,在中国服务营利性城市基建运营商的融资租赁公司当中名列第一,就2010年资产回报率及股本回报率而言,在前十大融资租赁公司当中名列第一。
  “生存是被逼出来的,而逼出来并成功的东西总是最优秀的。”施锦珊说。
  施锦珊表示,“只要有利于推动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责无旁贷;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我们最大的努力和贡献,是我们责任和目标。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同行解读鑫桥、模仿鑫桥。”
  ■突破瓶颈尚须政策扶持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在这个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到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
  一听说消息,施锦珊笑了——当年不被朋友看好的行业,如今已是政府积极支持发展的领域。
  施锦珊的高兴还有后文,就在前不久,商务部下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地提出将支持民间资本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并支持民营融资租赁企业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经济态势复杂多变,地方财政有些吃紧,融资租赁在当下变得非常适合。融资租赁可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盘活,然后用盘活的资金再撬动另外一个融资。这样一来,还可能会使一部分资金流入中国西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应该说这是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课题。”施锦珊踌躇满志地说。
  对于融资租赁业的未来,施锦珊说,“融资租赁起源于国外,在中国的运营模式还是要结合本土特色才可以持续发展。目前的行业现状仍存在许多发展瓶颈,希望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比如创造国际化金融租赁的环境——因为在出口退税、进口关税、外债管理等方面,我国的融资租赁业面临很多政策障碍,形成了金融租赁较高的成本,所以难以与国外同行平等竞争。”
  小链接:
  现代融资租赁产生于二战之后的美国,美国当时的工业化生产出现过剩,生产厂商为了推销自己生产的设备,开始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即以分期付款、寄售、赊销等方式销售自己的设备。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转移,资金回收的风险比较大。于是有人开始借用传统租赁的做法,将销售的物件所有权保留在销售方,购买人只享有使用权,直到出租人融通的资金全部以租金的方式收回后,才将所有权以象征性的价格转移给购买人。这种方式被称为“融资租赁”。目前,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已是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目前全球近1/3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