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信用销售占比63%

  仅仅8年,三一重工的销售额就从2003年的20.9亿元,扩张到去年的508亿元,8年时间,整整翻了23倍多。而在和中联重科的赛跑中,三一重工的销售额也已连续4年保持领先。

  这些战绩虽与热火朝天的基础设施建设背景相关,但不容忽视的是,三一重工激进的战略,才是它迅猛壮大的关键。

  “三一过去几年的战略,就是销售至上,所以扩张比较激进。工程机械的销售模式分为全额付款、分期付款、银行按揭及融资租赁。银行按揭与融资租赁都是信用销售模式,三一重工非常看重这个。”前述工程机械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所谓银行按揭,是指三一重工的经销商将买方推荐到银行,银行在对买方进行资信调查和保险手续后,向其发放按揭贷款。买方支付首付后,按时分期还款,而经销商则可以从银行拿到一次性的销售回款,但必须提供设备回购担保。

  而融资租赁涉及到出租方、买方和供货方。三一重工是供货方,它向买方直接出售设备,而买方会挑选一家融资租赁公司,在先支付购买价5%-20%的预付款后,剩余款项由租赁公司贷款一次性付清。

  在三一重工的回款模式中,全额付款、分期付款、银行按揭、融资租赁的销售占比分别为17%、20%、43%、20%。而中联重科在对应的比例上,分别为33%、16%、20%、31%。

  可以看到,三一重工银行按揭与融资租赁的信用销售占比合计高达63%,中联重科仅为51%。

  上述工程机械行业分析师说,“信用销售的条件限制比全额付款要松许多,毕竟客户只要支出首付就可以。和同行比较,三一重工的条件更为宽松,它参照行业30%最低首付标准。”其还透露,“三一重工曾有过零首付的传言,我问过三一重工,他们否认了,不过我知道10%首付的情况是存在的。”

  显然,三一重工信用销售的策略,就是在对下游买方的融资条件上,比同行更为宽松,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小客户购买。

  正是通过这种策略,三一重工销售额自2007年以来,一直对中联重科保有微弱的优势。当去年基建遇冷,各地项目延缓开工的状况下,三一重工却依旧高歌猛进,逆市拉开和对手的距离,销售额率先突破500亿元,多出中联重科45亿元。

  然而,三一重工这种激进的信用销售,在遇到固定投资下滑时,风险就会被放大。

  今年以来,基建项目复苏迟缓,社会固定投资下滑,不仅导致中小客户资金缺口放大,还款能力急剧减弱,银行也对三一重工客户的放贷条件逐步收紧。

  净利润的影响就更加显而易见,下游客户缺少资金,逾期回流给公司,净利润自然同比下降。

  同时,三一重工今年的应收账款激增。今年上半年,其应收账款已高达2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1%。而三一重工承担银行按揭回购义务的余额为247.49亿元,客户逾期按揭款及回购款余额为18.92亿元,逾期率7.64%,较去年同期的5.52%略有上升。

  加码银行按揭提高中长贷

  重压之下,三一重工“开方服药”。

  “以前做融资租赁,出租方是三一的子公司,现在部分已经改为第三方银行。这就有点像银行按揭,目的就是加快销售回款。”一位接近三一重工人士对记者说。

  市场萧条,资金回笼放缓,三一重工选择加码银行按揭,缩减融资租赁。就回款周期而言,银行按揭确实更加高效,因为销售款可以一次性回流给三一重工,而融资租赁则得分期回收。

  然而,银行按揭的风险其实要高于融资租赁。这是由于按揭过程中,如若客户逾期不还款,三一重工就得向银行回购设备,但在融资租赁里,风险更多是落在出租方,而非供货方。

  不过,融资租赁这种分期回款周期,则有点远水不解近渴。在宏观景气不景气、有能力全额付款的客户量缩减之下,三一重工继续加码银行按揭,多少有点形势所迫。

  同时,与三一重工合作的银行加紧了客户资信调查,并抬高了准入门槛。

  “资信审查比以前严格多了,银行也怕当初那些放进来的客户逾期率上升。他们现在会先评估客户的信贷状况,企业规模过小不考虑,信贷评级都要C级以上。三一重工那边也有各种风控办法,上门催收、停止服务,甚至诉诸法律等。这么做,大家的风险都会减小。”前述接近三一重工人士说。

  但是,这又陷入了一个效率与规模的悖论。加码银行按揭比例是为了更快地得到回收款项,但提高客户的准入门槛无疑会减少下游数量。既要提升效率,又得顾及风险控制,三一重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一些有贷在身的银行客户,本来规定是要在1个月内还清贷款,但现在三一重工和银行考虑到下游不景气,已经将这些客户的还款期限延长至2个月。

  在上述种种情况下,三一重工大举海外扩张的脚步却并未停止。在短期资金链紧张的阴霾下,三一重工选择提高中长贷款、缩减短期贷的策略。

  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用3.24亿欧元(约26.54亿元人民币)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90%股权,并和奥斯力利帕尔菲格合资成立两家公司。其中,收购德国公司的70%资金约18.58亿元人民币,是向银行借的10年期贷款。

  至此,三一重工的棋局逐步明朗。为保销售额,其提高中长期贷款用以设备投产,但为了解渴紧张的资金链,短期会通过提高银行按揭的比例回笼资金。

  如此费心保持业绩,与公司香港上市的计划不无关系。

  今年7月,三一重工推迟港股IPO推介会。这是继去年9月公司受阻港股IPO之后,再一次延期,而它的对手中联重科,2010年就登陆香港交易所。可以想象,如果三一重工不能保持前几年的增长势头,港股上市计划可能会再添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