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透露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在银行贷款外的第二融资渠道——融资租赁领域,天津融资租赁公司达116家,一年为企业提供资金3700亿元,合同量占到全国的1/4,而武汉仅9家,合同量只占全国的0.02%。“武汉与天津在融资租赁业的差距,反映武汉金融活跃度仍需提升。”中国国际商会融资租赁委员会主席杨海田直言,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需拓宽融资的“第二条大动脉”。

  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被业界形容为“借鸡下蛋,卖蛋买鸡”。企业没钱购买设备时,融资租赁公司可根据其要求,出钱购买设备,转租给企业使用,企业则分期付款支付租金。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为企业更新生产设备、低成本扩张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在杨海田看来,武汉与天津有太多的共同性,天津的发展轨迹值得武汉借鉴。19世纪末,同为通商口岸和租界集中地,天津与武汉均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工商业城市。解放之初,天津与武汉亦是中国工业重镇。改革开放后,天津与武汉逐渐没落。然而,新世纪,天津异军突起,GDP直指中国第三大城市,其对广州的赶超之势已引发广州人的担忧。“天津与武汉一度没落,是国家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核心在于没钱。”杨海田说,在国家扶持较弱、银行惜贷的情况下,天津人发现找钱的新渠道——融资租赁。

  2005年,天津还只有1家融资租赁企业。去年,这一数据已飙升至116家,仅次于上海。融资租赁企业扎堆,为天津企业带来海量资金,去年,天津融资租赁企业租赁合同余额超过3700亿元,而武汉只有100余亿元,是武汉的37倍。

杨海田认为,天津融资租赁的发展得益于天津抓住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机遇,勇于先行先试。法国空客公司的A320飞机总装线厂房落户天津时,需要36亿元人民币修建厂房,天津渤海租赁公司为其出资36亿元,空客15年分期支付租金,到期后,在政府扶持下,空客只需1元钱,就可回购产权。眼下,这一政策已在天津普遍使用。

  据悉,为支持融资租赁企业发展,落户天津的融资租赁企业2年免所得税,租办公楼政府补贴一半租金,盖楼地价减半。

杨海田说,武汉也迎来诸多国家政策叠加的机遇,可充分用好先行先试权,早日迈入融资租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