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翻到今年5月29日,风云突变。临清市农业银行得知中冶银河即将到期的280万美元信用证可能出现部分垫付,意识到该公司或将出现问题。中冶银河风险初露端倪。

  6月5日,北京银行5000万元到期贷款未能收回。6月20日,工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分别有4000万元和3600万元贷款到期未被偿还。交行近900万元的信用证贷款、交银租赁2205万元的租金也被拖欠。6月21日是各银行贷款的付息日,但中冶银河未能对十多家债权银行如期付息。至此,其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据统计,6月初中冶银河剩余未还银行贷款约34亿元,未付融资租赁款6.8亿元,共计40多亿元。

  债权银行纷纷作出反应。北京银行、浙商银行向法院起诉,并对中冶银河账户及其部分土地房产进行了查封,多家银行组成了债权维护俱乐部。

都是重组惹的祸?

  对于此次事件的起因,多位银行业人士均指向中国诚通对中冶银河的重组。

  据悉,中国诚通已向中冶银河派驻总经理和分管财务副总经理等新的高管层,全面接管了该公司的财务、经营、人事等权力。

  6月4日,中国诚通向各债权银行提供关于中冶银河的重组方案,具体内容为:中国诚通计划成立新公司诚通银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诚通银河”),中冶银河约18亿元的债务、经营性资产划入诚通银河,老公司承担剩下的债务。自2013年3月21日起,债权银行贷款按基准利率下浮30%执行,债权银行对继续由中冶银河承担的原债务按停息处理,到期后续贷。

  该重组方案招致债权银行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该方案透露出中国诚通逃废银行债务的意图。贷款利率下浮虽然少见,但这并不是最要紧的。致命的是,剥离经营性资产重组后,中冶银河将只剩下一个空壳,没有生产能力,拿什么来偿还20多亿元的债务?

  据了解,中冶银河现有产能80万吨,年产值大约30亿元,年实现净利润1.5亿元左右,资产负债率仅为62.9%,是中冶纸业集团中的盈利大户。今年1-3月份,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近7亿元,利润总额4220万。

  债权银行认为,重组方案严重侵害了银行债权,均不同意其重组。据了解,银行与企业签订的授信合同中,一般都会约定企业在重组等重大事项上须征得银行同意。

背景资料 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

  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简称银河纸业),前身为临清银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系国有大型制浆造纸企业,是山东省六大纸业集团之一。

  2007年,临清银河纸业正式加入中冶集团,成立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

  2013年3月5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将旗下造纸板块企业整体划转至中国诚通进行重组。

  银河纸业公司官网显示,其年产能力80万吨,建有7万KW自备热电站、配套治污设施和国家级技术中心。产品有文化用纸、加工用纸和包装用纸三大系列上百个花色品种,销往全国30个省市,并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官网提出,力争至2015年企业生产规模达到150万吨,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制浆造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