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晚间,川化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向上海康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融资,融资金额为人民币15000万元。
  业绩亏损或是原因
  公告称,为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公司以自有的部分生产设备以售后回租方式向上海康信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进行融资,融资金额人民币15000万元,租赁期限3年,租赁年利率6.95%(即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3%),租赁手续费共计611.25万元;相关协议已签署。
  经测算,公司每季度支付租金不超过1149.69万元,公司的经营正常,有能力支付每期租金。公司称,通过此次融资租赁业务,利用公司现有设备进行融资,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盘活公司现有资产,优化公司债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成都本地一位投资顾问认为公司大手笔融资可能与上半年业绩亏损有关。“虽然公司说是为了补充流动资金,但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预计亏损,对公司下半年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流肯定是有影响的。”公开信息显示,川化股份在7月14日晚间公告,公司上半年预计亏损1.3亿元-1.6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至-0.35元;去年同期亏损1.43亿元。对于业绩变动原因,公司认为,天然气供应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好转,但依然紧张;公司主要生产装置无法满负荷运行;公司主要产品市场疲软,价格下滑。
  融资租赁方式引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司融资是以自有的部分生产设备以售后回租方式进行融资。那么,何所谓融资租赁?公开信息显示,目前融资租赁每年全球交易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在欧美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被誉为“朝阳产业”及“新经济的促进者”,与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共同构成西方现代金融的五大支柱。
  而在我国,租赁市场渗透率仅为4%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20%-30%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说明了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空间极为巨大。
  上述投资顾问表示:“像是川化股份等固定资产占比较大的企业,对资金需求比较高,如果通过‘融物’方式实现‘融资’目的,可以使企业可以快速获得生产设备,不断实现技术进步,同时也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这对一些在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遇阻的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事实上,在A股上市公司里,川化股份并非第一家采用融资租赁获得资金的公司。今年7月3日,中集集团发布公告称,中集租赁与大连船舶重工签署了集装箱船建造合同,建造7艘8800标箱的集装箱船,每艘合约价为8500万美元。同日,中集租赁香港与MSC下属公司签署了期限为204个月的集装箱船融资租赁合同,将上述7艘船舶租赁给MSC。而在2012年9月,中集集团也公告称,将斥资52亿元新造10艘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这10艘船于2014年交付后,将以融资租赁的方式交给第三大班轮公司法国达飞轮船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