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金融租赁公司副总裁刘卫东:公司率先开创中小微企业“供应商租赁”业务板块 |
发表时间:2013-8-6 15:24:29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作者:oyaya 浏览次数:16691 |
2013年上半年我国融资租赁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截至6月底,各类融资租赁公司约669家。融资租赁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着设备投资的渠道优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金融租赁公司应该起到生力军的作用。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将服务成长性良好的中小微企业作为业务定位之一,实现效益与质量的均衡发展,2012年,公司ROE(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9%。 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租赁服务,由于设备制造供应商、经销商、承租人和租赁公司构成的供应商租赁业务模式的投放额度和单笔收益较小,同时管理这些数量巨大的小单合同颇费人力,因此,虽然这一模式早已是欧美租赁公司的成熟核心业务,但我国金融租赁公司却鲜有涉足。招银租赁公司副总裁刘卫东介绍,作为2007年首批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之一,招银租赁确立了成为供应商租赁和中小单租赁业务占比排名前列的银行系租赁公司、供应商租赁业务在租赁资产总额中的占比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前三位的发展目标。针对国内中小微企业的需求和供应商租赁乏力的情况,招银租赁率先在同业中开创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供应商租赁”业务板块。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供应商租赁业务,目前已经先后与近30家装备制造企业合作,包括南车集团、北车集团、沃尔沃机械、凯斯机械、宇通重工、宇通客车、厦门金龙等国内知名企业,设备品种涵盖铁路机车、工程机械、采矿机械、重卡及商务车等。五年来,公司累计投放中小微企业客户项目350亿元,占全部租赁业务的35%,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承租户超过万家,租赁物设备从以工程机械为主,逐步延伸扩展到重卡、采矿机械、铁路机车、乘用车等领域。 刘卫东表示,金融租赁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能够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可得性。金融租赁以租赁设备运营效益为中心的风险审查模式,决定了其更侧重于对项目未来现金流的考察,而非承租人历史财务情况,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门槛。其次,金融租赁灵活的期限和还款安排,可以促使中小微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他介绍,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方面,招银租赁研发推出了“小易租”系列产品,通过供应商租赁、转租赁及与银行合作提供融资安排等丰富多样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2012年,公司为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推出了3款专项产品,在交易模式、业务渠道、客户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其中“租贷通”业务,旨在与招银租赁母行分工合作,扩大了自身营销管理半径,与母行风险互信,收益共享;在原有转租赁直租模式产品的基础上,推出转租赁回租模式产品,与租赁同业合作,间接向小微企业客户投放融资租赁款,提高审批、放款效率,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该产品当年即服务小微企业811户,实现投放资金4.6亿元;“助力租”产品,则配合招行总行的“千鹰展翼”计划,服务快速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跳期租”产品,使租金还款计划与客户现金流季节性波动相匹配,贴合下游市场特点,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增加了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 国务院近期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金融租赁业。在前不久结束的陆家嘴论坛(官方站)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入股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允许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金融租赁公司,但是他同时也强调,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安排,防范道德风险,防止风险外溢。”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租赁领域将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不少商务部负责监管的租赁公司存在着项目来源较少和资金相对不足的问题,而这正好可以与金融租赁公司的优势相匹配。因此,金融租赁公司可以和外商融资租赁公司、内资试点融资租赁企业相辅相承,共同成长。 刘卫东认为,在我国不断推进和完善金融体制改革、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形势下,金融租赁公司既能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刺激消费和出口,拉动社会需求,还有助于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金融租赁能够更好地促进产融结合,具有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他表示,金融租赁以租赁物设备为链条的交易安排,资金用途明确,不仅有利于交易各方的效益提升,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节约配置,为解决金融对实体经济“疏远化”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具有促进实体经济设备更新、产业升级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意义。 从近年的业务实践来看,租赁作为设备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通过租金偿还计划的灵活安排,在满足企业均衡负债、均衡税负、均衡现金流,优化财务结构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金融租赁作为国际上与证券、保险(放心保)并行的三大非银行金融工具,将在中国金融脱媒的大趋势下发挥独特表现。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经营理念必将改变,对资产、资金效率的要求大大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