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传义会长在第十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的演讲(摘要)
大家好!近期对于发展中的租赁行业新的形势和新的机遇挑战,有些新的体会和看法,今天想从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几方面简单地汇报一下:自贸区、营改增。
到目前全国租赁业的企业总数已经达到了746家,租赁公司的注册资金已经达到了2280亿元,整个租赁合同余额超过了19000亿。规模的迅速扩大给行业带来了很多可喜的景象。
九月底国务院发布了上海自贸区的实施方案,其中将融资租赁列为扩大开放的三大金融领域之一,多项利好指向融资租赁行业。所以大家都觉得融资租赁的好年头来了。但不容忽视的是就在这个季度,融资租赁全行业的环比增长是零。从2000年开始复苏到现在应该说从来没有过的零增长,这是让我们感到忧虑的方面。
随着经济周期的影响,租赁行业的部分领域经营风险明显增大,投资也出现了忽冷忽热的状态。个别行业坏账率、违约率明显增加,比如工程机械行业,航运业,光伏制造企业,导致租金链条紧张。
另外营改增也是让人忧虑的事,有的投资人甚至觉得要转移了,干下去会有问题。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针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我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自贸区总体方案是要扩大和推动贸易的转型升级,在金融服务领域,具体到融资租赁行业,政策允许和支持各类租赁公司设立项目子公司,开展境内外的融资租赁服务,我们统称为跨境租赁。什么是跨境租赁,通常是指出租人在国外,承租人在国内,或者是出租人在国内,承租人在国外的业务模式。
这种跨境租赁多数应用于飞机、轮船,还有一些附加价值高的,高科技的产品,用这样的方式比较多。
这方面有很多租赁公司已经在探讨,但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需要很多的发展要素,这里面需要考虑包括境内外的会计、税务、法律等环境因素。而我们普遍缺乏懂贸易,懂金融,懂实业又懂会计的人才,没有相应的人才是无法进行这些业务的。
国务院的总体方案当中提到允许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租赁的合同一般期限较长,三年以上,有的长到十几年。保理主要是解决贸易融资方面的问题。如果把租赁公司把保理融资一起做的话,市场机会基本上全覆盖了。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当然最好。
自贸区允许融资租赁做保理其实也是有市场需要,是市场趋势。做租赁公司的话得学学保理,得问问保理怎么做,争取把保理这项业务真正开展起来。
关于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自贸区真正的机会是在这儿。自贸区要加快金融制度的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实验区内对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进行创新、可以获得海外比较低价格的资金,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对冲国内的经营风险、进行利率的市场化来做好我们的金融市场。
拓宽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以外,还可以利用境外的融资手段,境外的证券化,更多的融资方案是否可以学过来,做得到,这方面大家好好考虑考虑。
我们需要具备多元的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租赁公司在做保理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保证订单的真实性,保证应收帐款的质量。大家有没有这个能力来评估贸易类业务的风险,关于风险体系,资金的运用有没有能力应对,这都是问题。
另外,关于国际资本市场的信用与运作能力。国门已经打开,关键是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有没有匹配风险的经营系统。自贸区给我们开的政策口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能不能做。值得我们的融资租赁业来思考寻找答案。
 
关于营改增的事,据最新的了解,大家可能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才有可能拿到最新的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解决好问题。财政部、国税总局正在围绕这个事情做更进一步、更系统的调研和了解。上海租赁协会也会进一步配合有关方面做好研究和反馈工作,特别是大家关于售后回租业务的税收问题,这方面欢迎大家共同配合我们,做好调研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