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租赁行业在业务模式、发展方式上正面临转变,将更加专业化,专业子公司将是很好的选择;金融租赁需要在全球寻找机会,而自贸区子公司可能成为国际化发展平台” ]

作为中国银行系金融租赁行业最早成立的一批—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交银租赁”),日前又搭上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的第一班车,成为唯一获批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子公司的金融租赁公司。

被寄予太多改革开放希望的自贸区,能给交银租赁带来哪些机遇?又能带给整个金融租赁行业以怎样的改革预期?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交银租赁董事长陈敏进行了专访。

  陈敏称,金融租赁行业在业务模式、发展方式上正面临转变。金融租赁业将更加专业化,专业子公司将是很好的选择;金融租赁需要在全球寻找机会,而自贸区子公司可能成为国际化发展平台;以利差作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售后回租业务依然是租赁公司的基本业务,但需要转型;直租和经营性租赁占比将会提高,这也是金融租赁公司转型的关键。

  自贸区子公司开启转型之路

  记者:交银租赁此前在保税区内就曾建立了SPV(特殊项目公司)业务,目前自贸区出现以后,交银租赁成为唯一一家获批在区内建立子公司的金融租赁公司。与SPV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陈敏:在自贸区内成立的子公司的功能,取决于未来国家究竟会给自贸区多少政策开放功能,目前一些细节还不是很明朗。其实,行业内比较关心的是国家对自贸区内外汇管理政策方面的突破。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业务突破,其实SPV也是可以开展相关的国际业务,特别是飞机和船舶业务。

  与自贸区有关的业务便利可能存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外汇来源。如果能够突破外汇管制,比如通过“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方式,在自贸区范围内从事的外汇业务,只要资金不进入“境内区外”,都是自由的,那么在自贸区内的子公司融资也应是自由的,这是我们现比较期待的事情。

  二是投资自由便利。将来可以通过自贸区子公司在境外投资,比如我们现在从事的一些机船业务将来有很多会涉及到资产处置。客观地说,目前我们还处于一种学习、尝试和总结经验的阶段。如果将来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具备这些能力的,比如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吸收一些专业处置、管理实物资产的公司。将来的竞争一定会涉及到这方面,只是时间问题。

  金融租赁行业不仅仅是有钱就行,最重要的是购买资产的能力,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价格把资产买回来,就像投资房地产和股票一样;还有就是要有实现资产增值获利的能力。

  总体而言,与保税区SPV相比,从创新的空间和发展的前景来说,自贸区子公司可能会有更多的突破和改变。

  记者:交银租赁自贸区子公司现在能做哪些业务?

  陈敏:定位是专业子公司。这次银监会以及上海银监局对自贸区持积极的支持态度。我们的子公司把两个行业(航空、航运)并在一起,范围还是比较大的。我们的定位很清楚,要把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推到国际上去做,航空航运是重头。将来还要配合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比如一些企业到境外去承包工程,其间可能会有大量的设备需要走出去;一些企业的国际并购,比如工程机械制造商,对融资租赁有需求。

  记者:依托自贸区子公司,交银租赁在国际业务方面有何规划?

  陈敏:航空航运方面要加快国际化步伐。我们计划到2016年,机队飞机数量达到100架,同时要有100架新的飞机订单。这“两个100架”里面,需要进一步开拓的是国际市场,虽然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但短期内仅靠国内市场其容纳能力是有限的。走国际化道路是客观条件使然。从目前来说,自贸区的子公司也为公司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谈到金融租赁公司业务的国际化,其实目前看最重要的是人才问题。一是航空航运专业本身的人才,二是懂国际法规的人才。

  在人才队伍的构建中,我们要充分依托交通银行母行本身的优势,通过与目前已有的海外机构进行联动,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较充分地了解国家有关航空航运方面的情况;二是加快引进人才的步伐。

  记者:金融租赁公司前几年业务面铺得很宽,涉及行业比较宽泛。近几年几家大的公司都在收缩覆盖面,交银租赁在这方面如何考虑?

  陈敏:2011年我们就已经明确了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部门建设也围绕这些业务来开展。我们确定了重点发展的五个领域,包括航空租赁、航运租赁、厂商租赁、能源设备租赁、公用事业等,与这五个领域没有关系的领域就要逐步退出。

  我们意识到,不是哪个行业利差多就去做哪个行业,要考虑的是这种利差是不是可以持续,风险能不能管控。集中重点,更加专业,不是为短时间内赚更多的钱,而是更专业地识别和管控风险,否则赚的钱将来也要吐出去。

  拉宽战线在客观上也不现实。人力资源的配置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懂。所以,如果什么都搞,热点很散,风险点也很多,专注做深做透几个行业就够了。

  监管与融资待突破

  记者:自贸区子公司对于整个租赁行业监管体系创新和开放带来哪些突破?

  陈敏: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客观上有改革开放示范的意义。

  从监管角度来说,按《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原来明确金融租赁公司是不能设子公司的,交银租赁在自贸区的子公司开业后,就已经对现有的管理办法突破了。那么监管部门在修订管理办法条例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这方面的改变。

  从发展的角度及内在的本源特质来看,我们已经感觉到将来的发展趋势逐步要向专业的方向走。同时,专业子公司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职能规划及内在管理,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金融租赁公司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商业银行那一套管理办法。但这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内在的风险特征不一样,而且金融租赁所涉及不同行业的风险也不一样。从行业本源上要求我们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

  自贸区子公司设立后,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专业性子公司产生,这对行业整体转型、结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这种转变是有可能的,因为原来的这些约束需要突破。

  记者:你前面提到自贸区子公司的成立,能够进行自由融资是一种期待。那么,金融租赁公司目前的融资环境如何?

  陈敏:目前对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管束还比较多,发债要求比较严格,标准要高于一般企业,一些公司达不到这个条件。在美国,融资租赁公司约有1/3的融资来源于市场发债。

  交银租赁做过发债的尝试。2010年发了金融债,今年要续发,当然会寻找一个有利的时间窗口。今年3月份我们通过集团内安排发行5亿美元的美元债券。

  其实,发债不仅能解决公司的融资问题。通过发债,可以逐步使公司成为一家相对公众化的公司了,要对市场负责,要注意市场对你的评价和反应。发债常态化,会促进公司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虽然不是IPO,但市场投资者会关注你是不是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关注你是否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发债对金融租赁公司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事。

  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证券化,我认为也是应该放开的。融资租赁行业具有这样的条件,我们的租息按季来收,非常稳定,对债券的资产支持是最有利的。

  许多对于租赁行业的融资限制要做出改变,也应该做出改变。

  回租转型

  记者: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包括交银租赁,在创业初期通过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回租)业务,取得了较快增长。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交银租赁从2010年就提出了“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业务发展策略,主要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陈敏:确实,诚如你所说,交银租赁未来一个阶段的发展重心,是积极推动转型发展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这主要是基于五年多的业务实践和公司对租赁行业自身发展特性不断深化的认知和研判。回租业务在一定的时期内,是金融租赁公司快速发展、积累业务经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现实选择和发展需要。尤其是在成立初期,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大力发展回租业务,能够更好地发挥母行在业务渠道、客户资源等方面的综合经营优势,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资产规模,促进公司的业务发展。

  随着金融租赁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为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然面临调整业务结构和专业化、特色化转型。金融租赁公司不能长期停留在主要依靠做回租业务的初级发展阶段,一方面,回租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和银行信贷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有相近的地方,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业务拓展和持续增长容易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租赁资产到了一定的规模,随着每年回收到期的金额不断增加,导致存量变动较大,仅仅依靠回租业务,业务发展会面临增长的瓶颈。

  为适应公司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未来几年,交银租赁将更加注重业务模式的创新和产品创新,逐步提高经营租赁的业务占比,逐步向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并重过渡,积极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打造公司的专业特色。

  业务模式之变革

  记者:在这样的业务发展思路下,交银租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具体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陈敏:交银租赁的“十二五”规划是2010年定的,已经在第三年即今年提前完成。今年我们又做了一个新的“三年规划”,从2014年到2016年。这个“三年规划”应该是一种转折,是公司的重点,关注点从快速发展上规模阶段到了转型、做专业特色、保持盈利持续性的一个新的阶段。

  未来,我们较难像以前那样追求一年净增200亿元以上的规模增长。前一个五年是往上走,我们五年的复合增长率是70%多,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三年的比五年的低,已经反映了一个事实和预期: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复合增长率就会降低。这不等于我们发展能力有问题,而是发展阶段不一样。这在业内是有共识的。

  下一步关注的是什么呢?首先,从资产的配置和布局来说,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特别是自贸区子公司的设立,为我们提供了转变的现实和可能性,也为我们进一步放宽视野、在全球来寻找业务、发展新的机会提供了可能。我觉得这是未来几年非常大的变化,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现在的阶段。

  第二,大的业务结构要有明显改变。融资性的租赁占比要逐步下降,经营性的租赁占比要逐步提高。我们计划到2016年经营性的租赁占比要达到25%。这是比较大的业务结构调整和变化。

  第三,我们的业务运营要更加专业化。将来会以更多的专业子公司来运营,带来公司内部机制体制的创新,以及运营模式的变化。

  第四,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盈利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利差。管理资产、通过做交易、做大流量等,会与目前有比较大的差异。

  现在自贸区的相关细则还没有更清晰的东西出来。客观地说,自贸区在市场上反应比我们预期的要小一些。政策的突破是有困难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