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2007年11月28日,作为我国第一家开业的银行系租赁公司,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租赁”)在天津滨海新区诞生;6年后的今天,工银租赁已成长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最具创新能力的金融租赁公司。

  “从公司筹备至今,我见证了公司取得的每一分进步和成绩。”工银租赁总裁丛林对记者表示,在董事会确立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战略指引下,工银租赁不断探索奋斗,大胆创新,引领了全行业的发展,成为中国租赁业的领军者和国际租赁市场的新势力。

  在工银租赁6周岁生日当天,由天津日报社等7家单位共同举办的2013年度“榜样天津”企业社会责任榜评选结果揭晓,工银租赁荣获“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奖”,同时,总裁丛林荣获“优秀责任企业家奖”,可谓“双喜临门”。记者对丛林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6年一路走来的奋斗与收获,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与憧憬。

  六年探索 两个使命 两个创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20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逼近万亿,而工银租赁到今年年末的总资产将达到18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净利润22亿元。工银租赁继续领跑整个金融租赁行业。

  为何工银租赁以及整个行业都如此高速发展?“金融的思维与实业的逻辑交汇,这正是金融租赁所擅长的,没有其他任何行业能把金融和实业结合得如此紧密。”丛林认为,这些增长的数字背后,关联着数万亿资产规模的实体经济和企业,金融租赁公司就是以“融物”的形式为实业企业提供“融资”。

  作为国务院批准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试点后的首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工银租赁6年的高速发展,不仅为行业提供了成功的借鉴和重要的经验,也为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工银租赁不仅是中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见证,也是天津租赁业发展的有力注脚,其标杆意义不言而喻。

  在丛林看来,金融租赁业发展6年来,工银租赁始终肩负着“两个使命”:探索中国金融租赁发展新道路、探索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从目前来着,工银租赁圆满地完成了这两个有益探索:

  —探索中国金融租赁发展新道路,工银租赁成就了行业第一。丛林说,工银租赁成立之初,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企业客户,大多数人对“金融租赁”这个名词都很陌生,但是6年过去了,工银租赁已经进入了飞机、船舶、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工程机械、信息通讯、医疗设备等国家支柱行业。截至2013年11月末,工银租赁拥有并管理350多架大型飞机,已交付飞机近150架;拥有船舶200余艘;大型设备近3万台套,其市场份额、资产规模、资本回报、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都是第一。

  —探索中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工银租赁实现了公司治理创新和经营协同的“两个创新”。“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出资设立工银租赁,同样也是战略性布局。”丛林说,商业银行成立租赁公司,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要探索综合化经营的新路径。工银租赁依托工行的品牌、客户、网络和技术优势,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租赁产品和服务体系,不仅对于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具有样本意义,也实现了公司治理创新和经营协同的创新。

  从天津驶入金融租赁蓝海

  “天津是工银租赁的福地。”丛林一语中的,工银租赁作为在天津注册的企业,得到了天津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工银租赁在天津的投入也已超过200亿元。在制造业、轨道交通等领域都开展了租赁业务;政府支持企业,企业回馈社会,这是互惠互利的双赢选择。

  丛林回忆说,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根据《方案》,综合配套改革涉及十方面的内容,金融改革创新正是其中的重要一项;滨海新区的金融使命与工银租赁战略目标高度一致,应该说,工银租赁落户天津滨海新区这是历史的选择。

  丛林表示,在这6年间,天津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行政效率,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证明了天津的确是工银租赁,乃至金融租赁行业的福地;金融租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天津为金融租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工银租赁的发展也是天津金融创新的成果之一,这样的“开花结果”让大家倍感兴奋。

  丛林说,工银租赁与天津的关系,完美地体现了产业龙头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天津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了公司和租赁行业的发展;工银租赁也以其企业实力及社会责任感成为标杆企业,带动了整个行业在天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期,公司以及他本人荣获2013年度“榜样天津”活动“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奖”以及“优秀责任企业家奖”,这正是天津这座城市给予他们的荣誉与肯定。

  目前,天津已领先于上海和北京,占据了全国租赁业务近1/3的江山,成为全国第一的融资租赁中心。“这正是天津软实力的体现。”丛林介绍说,在中国飞机租赁前途尚不明朗的时候,工银租赁得到了天津市政府、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的大力支持,创新了“中国保税租赁模式”,即“东疆模式”,一举解决了中国租赁公司的长久难题,这样的“务实创新”正是“天津精神”的完美诠释。

  丛林表示,未来工银租赁将从四个方面参与构建天津的金融生态:一是密切围绕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船舶产业投资基金、飞机租赁基金、航空产业基金发展;二是加大金融租赁业务与银行、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的互动;三是通过金融租赁大力扶持天津航空、天津空客、天津轻轨等重点企业;四是推动金融资产交易,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

  可以预见的是,工银租赁不仅从天津驶入金融租赁蓝海,也将从这里继续扬帆远航。

  领导力与创新力是成功基因

  当被问及工银租赁的成功基因时,丛林表示,要领先就要创新,“责任、领先、创新”这6个字是工银租赁始终坚持的理念;“创新”已融入工银租赁的血液里,不管是融资模式,还是业务发展模式,或是经营管理等细节,到处都是创新的亮点;创新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所肩负的那份探索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路径的责任。

  “金融租赁是一种资产金融,开创了‘资产信用’这一新金融理念,这正是理念的创新。”在丛林看来,与信贷、债券等主要基于“企业信用”的融资方式不同,金融租赁成功地发掘了租赁物本身具有的信用;对金融业而言,这是融资理念改变的一小步,但对企业来讲,却是破题融资难的一大步。

  租赁是金融和实业的一个完美结合,每一笔租赁业务,都是在为能够进行生产、创造实际价值的设备提供融资,是实业与其他金融业务之间很好的桥梁和纽带。“在一定程度上,租赁就像一把熨斗,对经济周期有一个烫平的作用。”丛林如此比喻金融租赁业的意义。

  工银租赁的实践验证了其对创新的执著追求:成立第一年,工银租赁主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第二年随着业务的发展,开始做经营租赁业务;第三年,开始做厂商租赁业务;第四年,开展中小企业租赁;第五年,向国际飞机制造商批量采购飞机。在丛林看来,工银租赁的业务发展模式就是创新之旅。

  一直以来,丛林希望打造工银租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化创新。“我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要有创新意识,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觉,要不断地突破。”丛林表示,租赁企业要随时探究客户的需要,研究经济周期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判断行业未来的新趋势,抢抓机遇,实现突破,而这也正是丛林自身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对于任何金融机构,“风控”是永恒的话题,也考验着“领军者”的智慧。自2008年以来,工银租赁不良资产率3年保持为0,2011年不良资产率为0.83%,2013上半年下降到0.72%。“资产价值、客户信用、交易结构,我们同时要从三个维度控制风险。”丛林告诉记者,金融租赁公司风控的核心就是资产,而数据也证明了工银租赁的专业精神。

  新机遇 新挑战 新征途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于发展金融租赁行业而言,丛林认为,我国的金融租赁行业经过6年发展,经受了市场的考验。实践证明,金融租赁是一个良好的、有潜力的业务,其发展有效地填补了实体经济需求和银行供给之间的差距。

  工银租赁6年的发展历程,坚持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战略,如今也受到了国际评级机构的肯定。今年11月19日,工银租赁获得标准普尔及穆迪公司的国际评级结果,较高的评级有利于促进工银租赁的融资和资产证券化,将为工银租赁的国际化铺平道路。

  丛林分析说,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租赁业发展水平与经验来看,无论是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还是支持企业“走出去”,租赁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今后,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仍将维持较高的水平,机器设备投融资需求十分旺盛。

“未来,中国金融租赁业将围绕租赁的功能加快创新,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两个竞争,提升金融租赁业务的竞争力。”丛林表示。

工银租赁国际化已经在天津迈出历史性一步:去年12月7日,工银租赁将空客(天津)总装线生产的一架A320飞机经营租赁给亚洲航空公司使用,开创了我国国产A320飞机首次出租境外的历史,是我国航空工业发展新的里程碑。丛林介绍说,工银租赁正在帮助更多的产业“走出去”,未来将有更多国产飞机、国产设备租给国外客户。中国将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话语权。

  丛林介绍说,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考虑到自身结构的平衡,工银租赁已经开始了新的业务调整,工银租赁提出了“三个转型”的发展战略,由“资本消耗型”向“资本节约型”转型,由“债务融资型”向“资产投资型”转型,“自身独立发展”和“集团联动发展”并重,一幅美好的蓝图已经展开画卷。

  新机遇、新挑战、新征途,对于工银租赁以及整个行业的未来,丛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