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融资租赁业到2017年,甚至最快在2016年就能形成全球最大的融资租赁市场。其中,尤以航空、船舶、工程机械、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行业的增长潜力最为可观。
    中国融资租赁业至2017年的合同余额将突破5万亿元,按现行汇率约合8300亿美元,而预计美国该年度的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在8000亿美元左右。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融资租赁第一大国。昨日,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中国国际商会租赁委员会主席杨海田教授在沪出席“2013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会”时,透露了上述信息。他表示,今年中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就将超过3万亿元。
去年行业遭遇“跌宕起伏”
    杨海田表示,加入WTO之后,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发展很快,2006年时全国融资租赁余额还不足80亿元,之后每年的规模数以倍增,但2013年行业却遭遇“跌宕起伏”的状况。“业内对‘营改增’税收政策试点,本来抱有很大期望,觉得可以减轻一些税收负担。”可是占融资租赁50%以上业务量的“售后回租”遭到了质疑,被认定“实为抵押贷款”。
    据此,财政部和国家税收总局下发的37号文对这一业务实行全额征税,税赋较之前提高了30多倍。“一些企业感觉做不下去了。”据了解,去年1-6月,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到19000亿元,比上年底增长22.6%,但8月份以后售后回租业务几乎停滞,致第三季度全国业务总量首次出现环比零增长。
    好在相关监管部门听取了行业呼声,在深入调研后对政策做出调整。去年12月1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106号文,宣布37号文废止,售后回租业务继续施行差额纳税。“政策方面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动了。”杨海田告诉商报记者,经过这番波折后,融资租赁业重新步入正轨,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不含单一项目融资租赁公司)共1026家,同比增长83.2%;注册资金突破了3000亿元,增幅为61.9%;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到21000亿元,增长35.5%。“今年有四个地区推出了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自贸区内设立的融资租赁企业也已经超过了60家。”
飞机船舶等最具前景
     杨海田认为,国内融资租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将会持续,到2017年,甚至最快在2016年就能形成全球最大的融资租赁市场。其中,尤以航空、船舶、工程机械、医疗设备、通讯设备等行业的增长潜力最为可观。
     杨海田指出,“以工程机械行业来看,国际市场上,60%的销售都依靠融资租赁来实现。”据介绍,国内10多家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包括中联重科、太远重工、柳工等都已组建了自身的融资租赁公司,以开拓国际业务,其中中联重科融资租赁的销售占比已达到50%。“中国工程机械的产销量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占据了全球30%的份额,从规模上讲,中国在工程机械业已经是融资租赁大国。”
    以合同金额论,则以飞机融资租赁为最大。据悉,去年工银租赁、天津长江租赁、上海远东租赁等开展的飞机融资租赁业务均超过了100架。其中,工银租赁的156架租赁机中有76架是输出海外市场。此外,杨海田认为,中国的高端消费市场,包括房车、游轮游艇等也都适合以会员俱乐部的形式开展租赁式消费。
行业仍存结构性缺陷
    尽管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总体乐观,但该行业在高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
    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张巨光指出,目前社会上对融资来源的认识还太过单一,一般首先考虑银行,其次便是小额贷款公司,而忽略了处于两者之间的融资租赁。“以工程机械来说,一般年融资成本在9%-12%间,这个比率虽高于银行,但要低于小贷。”他表示,认知上的不足,使得一些融资租赁公司还处在“找项目”的阶段。
    而相对普及率,更重要的问题是作为一个行业,融资租赁还存在“结构性缺陷”。“融资租赁业的资本过度依赖银行,依附度在80%以上。”张巨光指出,融资租赁的资金来源过分单一,看似规模很大,但实际上都是发生在“既有体系”内,没有实现外部资本的扩大。
    此外,退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也被提及。“现在行业已经达到了2万亿元以上的规模,从租赁周期来说,不良资产也在逐渐暴露中,但还是缺乏合理合法的退出渠道,即二手设备交易市场。”张巨光认为,在融资租赁的产业链上,这一短板也会影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