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行业

  本期专题的主角是医疗设备行业的三家企业:伽玛星、华海和康辉。

  一家做肿瘤医疗设备的企业,其设备售价高达上千万元,却要像麦当劳一样,建立标准化的肿瘤治疗中心,这是异想天开吗?一个不懂相关技术的企业家,却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信息化平台”,他凭借的是什么力量?一个从租用民房,靠加工“骨科医用螺钉”起家的企业,在10年后却获得47
00万美元的投资,投资者看中的又是什么呢?

  □ 商业模式:融资租赁模式

  □ 挑战:采用这种模式,公立医院要多付利息费和手续费,所以多无积极性。此外,目前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有的地方规定,公立医院不能通过融资租赁引进设备,这就堵死了这项业务发展的门路。

  “在肿瘤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治疗方面,我们拥有的设备和治疗技术,毫不谦虚地说,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国内那些顶尖医院,基本上只购买进口产品,对中国制造看都不看,这跟日本和韩国形成极大的反差。”

  对于已经拥有97项发明专利、被称为“中国伽玛刀之父”的宋世鹏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的技术问题,而是大型医院根本不买他的产品,尽管他认为自己的产品已经超越国外同行,并且价格只有他们的几分之一。例如,上海某著名医院宁可花600多万美元,远赴瑞典购买伽玛刀,“但它的物理指标比中国制造的落后,而中国产品的成交价只要100多万美元。”

  但是,并不是说离开这些大型医院就没有生存机会。对于宋世鹏创办的“伽玛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伽玛星”),一家专注于肿瘤治疗设备的企业来说,还有更多其他新的合作伙伴,他把目光投向了大型私立医院、企业医院以及中小型国有医院。在国家实行医疗改革的背景下,这些医院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合作的积极性非常高。

用“麦当劳模式”做医院

  据宋世鹏估计,目前中国的肿瘤治疗市场,约有5000亿元左右的容量,而全球市场容量将近中国的10倍。

  在宋世鹏设想的蓝图里,他要在全球发展500家“肿瘤治疗中心”,这些中心的设备配置、医学推广方案、治疗技术和形象系统等,各个方面均实行统一的标准模式,“如同麦当劳,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

  为此,宋世鹏于2004年成立了“年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专门负责管理肿瘤治疗中心,除了找合适的医院合作,还从事投资、管理、募集资金等方面的工作。在找到合适的医院之后,宋世鹏先是对医院的资产进行评估,然后投入设备、技术和管理,以获得医院的一部分股权,跟医院进行收入分成。

  一般情况下,建设一个“肿瘤治疗中心”需要5至8个月,年投资收益率能达到50%以上,投资的回收期一般在2年左右。宋世鹏说:“如果经营好的话,一个中心1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目前,伽玛星已经发展了几十家肿瘤治疗中心。

  “美国现在有十几家这样的公司,加起来也就200多个肿瘤治疗中心。”宋世鹏希望利用5年时间,打造全球肿瘤治疗第一品牌。

  伽玛星的商业模式,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07年1月,启明创投、IDG、上海天使投资联手,给伽玛星投入了500万美元的资金。

1000多万元的设备,如何卖?融资租赁!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台肿瘤治疗设备的价格,往往高达1000多万元,这对一般的中小型医院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投入。为此,宋世鹏引入了第三方的“融资租赁”公司,由租赁公司出钱购买伽玛星生产的设备,然后再租赁给医院,既降低了医院的设备投入,同时也解决了伽玛星的现金流问题。

  在租赁公司加入之后,伽玛星可以利用他们的资金,寻找下一家合作医院,如此反复。目前,已有两家融资租赁公司与伽玛星合作。

  目前在国外,大型医疗设备采用“融资租赁”的手段已经相当普遍。例如“通用电气”旗下的“医疗健康集团”与“保健融资服务公司”结成了租赁伙伴关系,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出租商。

  但是,在国内开展大型医疗设备的融资租赁,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有专家撰文分析说,“首先,一般企业的融资租赁金额可以打入成本,从而起到避税作用,但是国内医院很多还是事业单位,也就谈不上节税问题,还要多付利息费和手续费,这就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积极性。”

  “其次,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仍然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如浙江卫生管理部门规定,公立医院不能通过融资租赁引进设备,这就堵死了这项业务发展的门路。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虽然是目前采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仍然无法大规模推广。”

美国的厂房比中国的还便宜

  宋世鹏投身伽玛刀,颇有“被迫”的感觉。

  1992年,宋世鹏和华山医院前院长陈星荣(电影演员陈冲的父亲)一起,前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伽玛刀生产商——瑞典伊科达公司,洽谈引进伽玛刀事宜。在此之前,已经有20多批中国的考察团来这家公司,但最终没有一个考察团购买了它的产品。而宋世鹏却说:“我要买三台,广州、上海和北京各放一台。”而一台这种伽玛刀的售价是350万美元。

  “当时我根本没有研究过伽玛刀,我去参观他们的研究所、加工厂,看了他们的样片之后,发现有些地方不合理。”在对伽玛刀作了一番考察之后,宋世鹏对伊科达的董事长说,“你的机器设计得不合理,我有个想法可以使它变得更好、更简单。”但瑞典人根本不相信,只随口说了句:“这很有趣!”

  于是,从1993年起,宋世鹏在深圳组织人马研究伽玛刀;到了1995年,世界上第一台旋转式伽玛刀在中国问世;1996年,这项专利在中国获得市场准入,1997年又获得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

  为了能够在技术上紧跟世界一流水平的步伐,宋世鹏甚至把加工厂搬到美国,尽管人工成本高得多,但美国的厂房比中国的还便宜。

  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宋世鹏说:“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中国现在有210台伽玛刀,将来甚至有2000多台的需求,而伽玛星现在只生产了20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