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并制定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会议强调要继续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完善政策法律体系,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务院第一次以常务会议方式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日前明确表示,将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多层次直接融资体系。

  据悉,去年我国新增小企业贷款225亿元,仅比上年增长1.4%,而全国贷款增速却高达14.9%;今年前三个月全国信贷规模总量增加4.8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增加额只占不到5%。目前的信贷现状是,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企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贷款,但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70%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贷款。显然,在金融危机逐步走出低谷之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畅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多个难题

  “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推出以来,尽管上半年信贷猛增到7.37万亿元,但民营中小企业却没得到多少。”近日在“2009年中国小企业多元化融资对洽会”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如是表示。他认为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数量少、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

  “商业银行从本质上看是嫌贫爱富、嫌小爱大、嫌农爱城。”成思危说,从国内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看,现行商业银行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并不适合中小企业特点,因此,仅仅靠现有商业银行体系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不够重视,还因为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信息不透明、财务体系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等等。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末,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11.6%,比银行业整体平均不良贷款率2%高出9.6个百分点。而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型企业的5至8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不足以覆盖银行的管理成本和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体制机制问题,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不一而足。国内资金规模最大的担保公司、中科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锴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中小企业的财务不规范,信息不透明;二是中小企业抵押不足、风险高;三是给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回报低。

  信用体系建立依托信息透明

  中小企业很难与银行建立借贷关系的核心原因,是彼此间信息的不对称。

  在中小企业看来,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很多要求和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状况。而银行认为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单一,财务制度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这其中银行最担忧的是财务风险。

  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很规范。比如,一个企业几本账,财务不透明,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不规范,会计信息缺乏应有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他们常常改变借贷资金用途,导致中小企业信用缺乏。

  因此,“信息透明化要求企业要推进建立以信用记录征集、调查、评级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建议。

  张锴雍则认为,中国可以借鉴日本,日本的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据介绍,日本的中小企业咨询服务体系分为信用评价体系和咨询诊断体系。利用信用评价局把有关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所有的信息汇集并记录,终身在案,中小企业信用违约成本会很高。

  在日本有一个行业叫中小企业咨询诊断行业,有中小企业咨询诊断事务所、中小企业咨询诊断师,这是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和职业。日本法律规定,任何中小企业从注册开始起,必须请一个诊断师来提供咨询服务。日本政府规定,中小企业到银行贷款,要担保机构担保,都需要那个为该企业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咨询的人签署推荐意见函。

  “咨询师长期跟着一家企业,对该企业的情况非常熟悉和了解。如此,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张锴雍说。

  多种渠道抵押降低融资风险

  “我们公司做的是技术专利产品,这些东西无法作为银行抵押物,银行就不给放贷。”一家科技型小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了融资难的苦恼。

  而博弈中的另一方银行,则在巨额放贷的激流中为了控制风险、保证盈利而不得不“嫌贫爱富”。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影响力不够、信用状况难以衡量,这些问题的存在让银行对小企业避之唯恐不及。“小企业抵押物价值不达标,贸然提供贷款风险很大。任何盈利的机构肯定都是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的,这和普通人投资的心理没有什么差别”。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如此向记者解释。

  信用度高的担保业,无疑成了目前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联姻”的重要桥梁,但这些担保公司也一直为中小企业缺乏合适的担保物而烦恼。成思危表示,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诸多措施中就有一条,即无形资产也可以抵押,特别是商标。将来我们国家动产、不动产、无形资产都可以做抵押的话,就可以为中小企业增加一种新的增信手段。事实上,去年底,北京上地软件园某家高科技软件企业公司,向银行贷款时吃了“闭门羹”,原因就在于公司只有地产证,却无抵押物。而远在深圳的担保公司中科智得知消息后,主动对其核心资产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的核心业务并不是房地产,而是软件开发。于是,就以该公司的软件著作权和核心骨干的个人无限连带责任担保作为担保条件,为该企业的3000万元银行贷款作担保,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张锴雍表示,目前中科智在实践中已摸索出了抵押担保的“1+3个半”体系:“1”是指个人无限责任反担保;“3”是指应收账款、存货等动产、股权,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无形资产;而那“半个”才是不动产。

  “事实上,如果能够多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抵押,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中小企业融资的第二难题就能迎刃而解。”专家表示。

  最佳融资方式应是融资租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走上融资舞台。风险投资、信用担保、融资租赁、民间借贷、典当等融资渠道逐渐进入民众视野,虽然其规模难以抗衡银行,但影响力日渐壮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多途径融资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事实表明,融资租赁由于自身优势,已经成为一种合适的、财务上非常成功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融资租赁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金融创新潮流的产物,自其产生以来的短短40多年间,已发展成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方式。目前全球近1/3的投资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的,在美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的31.1%由租赁方式实现,加拿大的比例是20.2%,英国为15.3%。

  融资租赁作为企业实现融资的一个重要和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而金融租赁和其他债权、股权以及信托等金融工具的结合,也催生了大量金融创新。

  “融资租赁从全球角度讲,它的回报率高达30%以上,可以解决中小企业长期融资难且回报率低的问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一种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融资方式,金融租赁相对于银行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更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

  “然而,中国的租赁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我国金融租赁业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从国外引进的,但发展速度慢,截至今年7月底,共有金融租赁公司12家,资产总额1081亿元。”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记者表示。不过,管理层显然已认识到融资租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的积极作用。日前,央行和银监会就联合发布公告,允许金融租赁公司发行金融债券,这无疑是政策支持金融租赁业做大,进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