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五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上获悉,预计到2032年,中国民航机队规模将达到5000架,其中约60%为租赁引进,而且飞机租赁公司加快向经营性租赁业务转型。据初步统计,2016年1至8月,境内租赁的148架商用飞机中,经营性租赁约104架,占比约70%。
据悉,业内已经有部分航空公司和租赁公司提出差异化战略,开辟个性化服务,开发特色化产品,逐步形成自身经营特色。航空公司既有以传统洲际航线为主的国内三大航,也有专营支线航空为主的华夏航空、天津航空等航空公司,同时还有专营通航产业的一大批民营资本。租赁公司既包括以中国飞机租赁为代表的专营大飞机、全周期的租赁公司,也包括以民生租赁为代表的公务机租赁公司,还有以华彬租赁、中民租赁为代表的通航直升机飞机租赁公司。此外,不少飞机租赁公司开始深耕产业链条,中国飞机租赁已建立飞机拆解基地,解决飞机资产处置问题。
天津市副市长阎庆民在22日上午的致辞中表示,“在去年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对天津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当中,有90项任务已经全部启动实施,有两批175项制度创新,有144项全部落地,特别是金改30条7项政策已经实现落地。伴随着自贸区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以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日益完善,航空金融迎来了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