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定成为金融业强监管年。
今年以来,先有一行三会密集发文进行规范,后有商务部加入到排查金融风险的阵营中。对照着商务部排查对象的类型看,厦门海豚金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豚金服”)与厦门大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顺融资租赁”)可算列为一席。
对此,海豚金融方面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们的标的是合规且真实的,去年商务部也有过类似排查,显示我们并无问题。”
“对整个金融业而言,今年是风控年,自年初以来,金融业各个细分领域都面临监管趋严的问题,这是商务部排查融资租赁公司风险的背景所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记者表示。
模式引质疑
商务部的文件显示,本次风险排查工作对象为所有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和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商务部通知列举了12类重点排查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关联公司从事互联网金融、投资咨询、财富管理、第三方理财、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商业保理、典当等业务的企业,以及关联公司包括股东、股东投资的企业、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及本公司所投资的企业”。
由此来看,海豚金服或“撞在了枪口上”。
根据资料显示,海豚金服与大顺融资租赁两家公司存在关联关系。两家企业有共同的股东厦门三晖投资有限公司,而海豚金服的法人代表郑莹莹,也是大顺融资租赁的董事,张佳则为两家企业的共同监事。
海豚金服总经理、同时也是大顺融资租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柯聪敏表示,两家企业确实存在关联,高管也有重合。并且,两家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
记者查询显示,海豚金服理财产品与债权转让的标的,均为大顺融资租赁的项目。并且,海豚金服网站首页明确标注“所有标的由大顺融资租赁提供回购担保”。
“去年商务部也有类似文件,他们来走访了一下。我们模式是合规的,项目也都是真实的,所以商务部看了一些海豚金服与大顺融资租赁的合作文件后,也没有提出整改意见。”柯聪敏对记者表示。
在柯聪敏看来,今年的政策应该比去年更严厉,而排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合规性、是否过度宣传以及是否以虚假项目来募集资金这几项上。
据了解,大顺集团的业务垂直于物流领域,在看到了物流公司采购物流设备和车辆的资金需求后,大顺集团开展了面对中小型企业采购物流设备的融资租赁业务。
“大顺集团从事物流行业三十几年,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很了解,赚不赚钱、赚的钱够不够还、还不了怎么办等,我们都有成套的规章制度,因此在融资租赁的资产端不会出大问题。”柯聪敏称。
据大顺融资租赁方面介绍,其逾期率在1%~2%之间,而坏账率则在1%以下。
“我们专注在物流领域,足够了解自己的客群。而且相比于那些一笔业务就几千万或上亿元的融资租赁企业,我们的融资一年也就一个多亿,即使有20万元坏账也是可以承受的。”柯聪敏表示。
对于监管部门对“融资租赁公司+互金平台”这种模式管理的愈发严格,柯聪敏对记者表示,公司也在看政策走向,如果真的硬性规定不允许有关联,那公司内部就协商两家如何分开的问题。
“自从《网贷管理办法》出台,厦门金融办找过很多企业,而我们都是主动找金融办的,也是希望自己能够往合规方向走,毕竟是想要长远发展的。”柯聪敏称。
融资租赁企业“叫苦”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7120家。
而谈及融资租赁公司,柯聪敏显得颇为委屈。在他看来,有些融资租赁的欺诈行为,尤其是利用虚假项目集资的行为,让整个行业都“背了锅”。
“本来,融资租赁平台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是优势互补的。”柯聪敏对记者称。
目前,融资租赁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尽管国家是支持融资租赁发展的,也鼓励这些平台找银行合作甚至走向资本市场,而在实际操作层面,银行对融资租赁企业的审核十分严格,A股、新三板等,对这些企业也是拒绝的。而如果想要ABS或者发债,资产量则要动辄10亿元以上。
因此,中小型的融资租赁平台融资情况都不理想,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出路。业界普遍认为,这为融资租赁的实体经济提供了创新的高效的融资渠道。
“互联网金融资产端有限额,好的资产并不多,而正规的融资租赁平台,资产端的质量不错,能够给互金平台提供中等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柯聪敏称。
不过,这种“互补”的背后,也为不守规则的企业提供了空间,融资租赁+互金的模式不断曝出风险。
“融资租赁企业借道互金平台变相向公众募集资金的问题,违背了监管对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渠道的相关限定,一方面容易放大行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风险向社会公众扩散的问题。”薛洪言对记者表示。
薛洪言认为,监管部门不断地排查风险,就是因为担心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互金平台以理财的形式来吸收公众资金。若融资租赁机构与网贷平台合作,前者提供资产,后者对接公众投资人资金,对于融资租赁机构而言,无疑就是变相的资产证券化,而且对象还是公众。通过这种资产证券化,摆脱了资金渠道的限制,融资租赁公司便很容易超杠杆经营,一旦出问题,受损的便是公众投资人。
柯聪敏对记者表示,几千家的融资租赁公司,确实不能保证都是合规经营,总会有那么几家存在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假项目。如果100个项目里有80个都是假的,平台不倒闭才怪。但无可否认,大部分融资租赁平台都是想在现有模式下合规经营。
但薛洪言对目前的这种合作模式并不乐观。“目前的这种合作模式,无论是对融资租赁的监管还是对网贷平台的监管规定,都没有空间了。对涉嫌相关操作的企业而言,唯有整改和合规一个途径。”薛洪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