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阶段:1984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汽车只有少数高级领导才能使用,企业拥有汽车受到数量级别的限制。而且国内租赁公司也刚出现不久,开展的业务范围也不太明确。

但在1984年,国家政策开始允许进口汽车, 以融资租赁方式进口汽车,然后高价、短期“租”给企业,实质是变相的卖进口汽车批文 。根据统计,当时全国只有10家允许进口汽车的企业,其中就有2家是融资租赁公司。
曲折发展阶段:1985~1999年
一年以后,国家发现这个漏洞,财政部明确发文,出台汽车不可以开展融资租赁的政策,叫停相关业务模式。

90年代,私人经济开始发展,在国有企业的乱投资和超前消费下,汽车出租服务开始崛起,有些租赁公司也再次尝试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汽车。

1997年,为抑制这个情况,国家出台了《关于不得以融资租赁方式变相销售购买小汽车的通知》政策,再次叫停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但仍有汽车租赁公司用“以租代售”“租赁赠产权”等方式变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
复苏阶段阶段:2000~2004年
2000年,商务部出台了《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里明确融资租赁包括汽车,内资融资租赁试点单位的审批中还特批了两家汽车融资租赁公司;

2004年,《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2004】560号文件出台,汽车融资租赁得以合法准入。当年年底,联通租赁集团有限公司和长行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等公司成为汽车融资租赁业务首批内资试点企业。
发展阶段 :2008~2011年
从2008年开始,融资租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汽车金融业也迎来了新局。当年1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新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新增的6项业务中就包括允许提供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售后回租业务除外)。

但由于2009年汽车销售情况乐观,因此汽车金融公司并不急于开展该项业务,导致当年的汽车融资租赁业务主要应用于大型工程车的销售,乘用车融资租赁业务仍处于尝试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2012~至今
2011中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滑落,但中国汽车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考虑到未来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融资租赁等汽车金融业务作为有力的促销手段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2年,国内已获准从事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汽车金融公司有16家,筹建中两家。

2014年,由于国汽车经销商亏损和持续恶化的市场环境,让经销商面临库存高企、4S成本压力与融资困难等问题,因而,近年经销商们不约而同选择了融资租赁的方式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当年,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约34.28亿元,渗透率约为2.2%。

2015年9月6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金融总放款台数约为700万台(乘用车)+170万台(商用车)。汽车金融公司总放款台数约为380万台,银行类总计放款约280万台,融资租赁公司约30万台,融资租赁公司的放款台数占整个放款规模的4%左右。

2016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极大刺激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增长。而融资租赁作为信贷之外的另一种金融购车方式异军突起,一批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发展壮大。如滴滴、优步两大专车巨头正式联姻,掀开汽车租赁行业崭新的一页。

同年7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运营走向合法,各地随后出台相应的网约车管理细则,汽车租赁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总结:
作为全球汽车消费大国,汽车金融与汽车融资租赁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汽车市场增速回归正常、新车销售利润下滑的趋势下,车企厂商需要后续的后市场服务成为企业新的盈利增长点。由于汽车融资租赁在提升潜在车主的购买力、刺激汽车消费需求拓展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拥有旺盛的市场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